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精神历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人文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远见和胆魄的结合,是智慧和行动的统一,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的精神法宝,是*县人民群众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又在创造*县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县人民的特有性格和道德观念从而凝结的价值观——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一、*县人文精神产生的历史基础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研讨*县人文精神,必然要追溯到中国文化重要一支文脉——巴渝文化的源头上。
(一)*县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人们从事的物质生产决定了人们精神生活过程。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应该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活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述各种不同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全集第3卷,第42-43页)。正是巴渝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产生了今天的*县人文精神。
从巴渝文化的历史来看,巴渝文化以其巴文化与楚文化的统一,民俗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地理环境与人文品格的统一,淳朴民风与*放精神的统一,哺育了巴渝人民群众的个性特征,具有“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巴风楚韵的民俗文化、秀美雄奇的景观文化、风味独特的餐饮文化、浓郁巴渝建筑特色的古建筑文化、纯朴劲勇的川江号子、救亡图存勇于牺牲的革命文化及巴渝农业的多元化、手工业的精细化、商业文化的发达性等,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34页)。*县人沿着这一历史文脉,形成了平民性、兼容性、务实性、商业性等精神内涵,起主导作用的是商业性和平民性两个内涵,其中又以商业性为基础。正是由于巴渝文化早期商业思想,造成其带有朴素平等观念的平民性文化。二者共同造就了巴渝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实用性文化心态和观念文化中的抗争、*放、冒险、求变的动态心理和兼容一切的广博胸怀。这一论述,建立在巴渝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比较清楚地概括了*县人文精神从巴渝文化中汲取的相关营养。
(二)*县人文精神产生的自然基础
文化精神的产生不仅有社会基础,还有其自然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24页)文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中产生、发展并受其制约和影响的。巴渝文化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深深打上巴渝自然环境的烙印。*地区地处大巴山,川东和川鄂湘隆起三个褶皱带的交汇处,境内重峦叠嶂,峡谷纵深,水流湍急,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一方面限制了与外界的沟通,使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一个时期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封闭也使巴渝的本土文化在后来发展中更易于延续和承接。
在自然环境方面,巴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物产丰富,为*县提供了丰厚的农业资源。这里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又给巴渝人带来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在与自然环境的不段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冒险*拓、敢想敢试的人文品格。同时,*县位于川、陕、鄂、渝经济走廊腹心枢纽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四省市周边地区的商贸经济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区位独特,辐射带动能力强,交易活动频繁,商贸经济发达,也为外来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之孕育了*明、*放、*拓、*启、包容和创新精神。
二、*县人文精神的内涵特质
在文化建设中,应当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依托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厚基础,利用在本地历史地形成起来的丰富而多元的人文资源,形成具有*县特色道德实践主体的文化境域,从而彰显有巴渝文化底蕴的精神特质。
(一)自强不息。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
秀人文精神的精华,是一种*拓创新的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深刻认识和理解,也是*县一百五十万人民群众在“12.23”井喷、“9.4”抗洪抢险救灾和“3.25”井漏处置中,临危不乱、顽强拼搏,愈挫愈奋,敢于胜利精神的真实写照。
自强不息是一种不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总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而要创新,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担当风险,这就要求自强者有过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毅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正做到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在成功面前不自傲,超越失败,超越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做事业的强者。20年前的*县乡下木匠谭传华,拖着一只被炸残了的右手学画画、卖水果、当木匠,终于靠着自造的精巧木梳,成了妇孺皆知的“谭木匠”。12年前从*县到上海拆房的民工肖家运,居然从大锤挥动的间隙里看到了上海*发拆迁的循环商机,看到了高科技的巨大威力,结果拆房子也拆出了一个身家上亿的上海滩大亨。创新是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县人自强不息的集中体现。
自强不息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独立精神、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自强就是奋发图强、不甘落后,就是要立足于自身,自力更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县是一个贫困大县,贫困人口达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把“贫困帽”当作一种压力和动力,知耻而后勇。重庆宁宇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老板吴小伟曾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前些年,吴小伟回家瞅到商机后,决定回乡创业,办起了钢质门加工厂。为了将厂子盘大盘强,吴小伟一边办厂一边到浙江打工学习技术,企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吴小伟用自已的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独立进取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永不懈怠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坚忍不拔的乐观心态,志存高远的执着追求。*县150万人民群众靠这种意志品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的小康水平。历史和现实表明: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永不懈怠精神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不懈奋斗精神就是战斗力、凝聚力、竞争力。*县移民就业、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和艰巨,只有不懈奋斗,我们才能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创新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合力,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把市委二届九次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二)敢为人先。“敢”,就是果敢;“人先”,就是想别人没想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讲别人没讲过的。为个人事业,为国家社会,我们当仁不让。孟子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乎?”敢为人先,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胆识是敢为人先的先决条件,包括胆量和智慧。有胆量是大勇,有智慧才能有大谋。有勇无谋,漫无目的、盲目蛮干,必然会碰壁受伤;有谋无勇,过分强调困难,“前怕狼,后怕虎”,必然会坐失良机。
敢为人先就是要争创一流。推进*县发展新跨越,必须与时俱进,弘扬争创一流的精神。天地万物因竞争而进化,人类社会因竞争而进步。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中,我们必须摒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求稳怕冒尖”等陈旧观念,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激情,不甘人后的心气,才能在如林的强手中奋力胜出。实践表明,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争创一流才能造福群众。争创一流,是一个向着更高的参照目标努力赶超别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过程,必须有广阔的胸怀、创新的举措、实干的作风,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劳作。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认真探索加快建设活力*县、诚信*县、和谐*县的路子。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争先恐后,勇创一流,脚踏实地的精神,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再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敢为人先就是要敢于冒险。一位著名的哲人曾说过:“生命是一个奥秘,它的价值在于探索。因而生命的唯一养料就是冒险。”“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段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当敢冒风险。既有成功的欲望,又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目标?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把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路,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广东服装、上海拆房、北京餐饮、新疆农场”四大劳务品牌叫响全国,充分地彰显了敢于冒险的神采。
敢为人先就是要善于变通。《辞海》上解释,变通就是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变通的实质,绝非指在落实政策法规和上级要求上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落实政策规定和上级要求。这里的变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结合实际,把上级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这里的变通,要求真正吃透上级的指示,领会好精神实质,通过变通把事办好、把事办成;这里的变通,还有一个胆略和气魄的问题,只有那些胸怀全局、立志高远,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得失所绊的人,才敢于搞变通,才敢于冒风险、闯禁区,通过变通达到思路通,路路通,发展更畅通。善于变通就是实事求是,我们要坚持创新,勇于突破,毫不留情地向自己头脑中那些固有的陈规陋习宣战,向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习惯势力宣战,让变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三、*县人文精神的实践思考
*县人文精神重在建设,贵在实践。培育和弘扬*县人文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而要大力倡导,积极践行,使之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构筑道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承接和吸纳传统道德体系中诸如诚信、谦敬、礼让、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有益成分,拟定出与*县人民思想认识水平相适应,具有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的道德标准。坚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保守、封闭、僵化的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竞争、平等、*放、创新、公正等道德观念,有效地发挥其对市场的导向、规范和升华功能。遵循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要求,强化社会诚信意识,夯实*县人文精神的道德基础。在着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强化社会角色管理,按照管用、实效的基本原则,建立系统完备的制度、规范和规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公民公约》、《公民守则》、《村规民约》等,把*县人文精神转化为全体*县人的文明自觉行为。
建设和谐社会。始终坚持把构建和谐*县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兼容、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人性化、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制。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激发社会活力,始终把全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公平与正义,正确处理不同方面的利益,公平公正地调整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坚持依法治县,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是实践*县人文精神的带头人,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扩大对外*放。*县是一个后发展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既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又要通过扩大对外*放,引进县外、境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外力腾飞。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破五立”:一是破除对外*放是单纯引进资金的片面观念,树立对外*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放观念;二是破除对外*放只是引进来的片面观念,树立对外*放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放观念;三是破除对外*放只是政府协作的片面观念,树立对外*放是政府协作与民间合作的多层次*放观念;四是破除对外*放只是减税让利的片面观念,树立对外*放是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新观念;五是破除对外*放时间久、慢慢来的片面观念,树立对外*放必须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新观念。
建设体制机制。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大力突破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努力建设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涌进*县和有利于充分调动县内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县形成“洼地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程度。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促进统筹发展。统筹发展,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物流、研发、中介、信息化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们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