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参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参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参与思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但事与愿违,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参与与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着力引导群众参与,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目前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一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肤浅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几条堰、打几口井、建几条街;二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行为,上面有投入,要求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村以村级无集体资产,上面不投入,无法启动为由,存在上面拨点钱就搞不拨就不搞的思想,群众抱着无所谓的思想。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在外务工,生活还过得去,新农村建设今建明建无所谓,这是上面的事,与我们无关。三是没有较好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地位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很多农民认为政府是主体,群众是辅体。

(二)在群众参与上存在问题。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干部怕群众参与不利于建设的统筹、资金的协调,在规划中只简单地将村干部找来坐在一起闭门搞规划,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征求群众的意愿,上面的项目只根据当时的情况行政命令下达各村,没有充分论证项目在该地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少数群众也不愿意参与新农村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主动性不强,表现出不愿意参与或参与热情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所谓态度。

(三)在投入方式上存在问题。从政府投入方式上看,存在着政府单方投入多,群众主动参与少的现象。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投资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但也需要群众投入的辅助。现实中往往存在政府投入与群众投入形成两张皮,没有将投入与管理、投入与支持等有机结合起来,群众对自己的投资很不放心,惧怕“政府搞政绩工程”而导致自己“劳命丧财”的大有人在。

(四)农民参与形式上存在问题。从农民的参与形式上看,思想上参与积极性高,行动上参与热情度低。新农村建设农民从思想上是支持、拥护的,但很多规划、项目的实施都没有征求群众的意见,群众不知道行动上如何支持,怎样支持,从何支持。另一方面农民认为新农村是党中央对农村的一项惠民政策,中央拨了钱的,我们只管享受就是,用不着支持。

存在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地解决好国家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有效地引导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的提供、土地整合等,要激发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必要的参与机制和手段,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规划、群众投资、群众受益、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在规划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民为本做好蓝图描绘。作为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有规划,它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蓝本,做到建设者,组织者,施工者,受益者心中有数,也是农民群众有效地参与建设的基础。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因此在规划上必须多方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弄清农民群众心中的新农村是什么样,如何建设新农村,当前需要解决哪些急需的问题,农民群众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等,这些在我们制定新农村规划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必须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多方收集汇总,再征求,再汇总,最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新农村建设要求制定科学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并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引导群众参与和监督,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办事。

(二)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势利导发展经济。引导群众致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注重政府市场信息引导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群众的愿望。一是政府作好引导,但绝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是致富信息最先获得者,市场环境的敏锐者,在多方捕捉市场信息及国内外形势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提出合理建议供农民群众决定。二是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种什么、养什么,引进什么样的企业等都得听一听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如何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形成哪些专业合作社、引进什么样的业主开发、组建什么样中介组织等更得听一听群众的建议,政府绝不能搞一刀切,盲目下达一些不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三是自下而上建立由村民自主决定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库。实行每五年上报修改一次,上级再根据项目库有的放矢。产业结构调整必然涉及整合土地资源,如何有效地整合土地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村“种养”的面积和数量在逐年下降,甚至有些社出现生猪养殖为零,土地荒芜面积大,而另一方面闲置劳动力越来越多。分析原因客观上农民以户为单位种田、养猪毛多肉少,甚至亏本;主观上农民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耕耘了几十年,形成了很强的“小农意识”,一时难以接受这一观念,思想上有顾虑,怕整合后,失去土地。我们可以运用“八步工作法”引导群众参与到土地整合中来,以社为单位由本社社员代表组成土地整合工作组,负责本社土地的整合,这样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也减少了业主或开发商与单个户签土地转移合同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同时还可防止因个别户不愿意整合导致不能使土地有效转移。

(三)在基础设施的提供上引入群众参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基础设施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而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众本应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然而在目前所进行的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看却表现出了政府投入与农民受益的不协调,农民群众中形成了政府应该投入,政府投入多少与我无关,我只管享受等一些错误的认识,同时还就基础设施质量、数量等提出这样哪样的意见,而政府只管修,很少征求群众的意见,这样对基础设施后期的管理也将带来很多弊病。政府投入与群众受益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两张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政府不能为建设而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一方面可减少国家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是可使基础设施投入变政府被动投入为农民争取投入,将政府的投入与老百姓的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确保基础设施投入地的社会稳定和解决基础设施后期的管理问题。

(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要体现群众自我管理。生活环境的改善、村容村貌的管理,乡风文明的实现,一方面靠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依靠群众自我管理。可组建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貌自管小组,设立楼、院、坝管理点,并根据各村的实际和本地的乡风民俗,将村容村貌、文明新风的行为规范交由群众讨论通过,写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形成规矩,坚持依以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

(五)村级管理要民主,必须体现群众的自我监督。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村级组织是一个自治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综合体”,因此要体现管理上的民主必须体现群众的自我监督。引入群众监督机制,促进村级政权的民主。建立群众义务监督岗,开通监督热线电话,畅通监督渠道,严格村务、党务公开程序、内容、时间,进一步探索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制度,成立村级财务审批小组,严格实行“村财村用民监督乡代管”制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处处引导群众参与,维护好、发展好、支持好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就一定能成为群众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