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创新多样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创新多样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创新多样交流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主要源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看,它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具有过程的长期性。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农村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也表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同志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这是由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历史积淀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支持发展的财力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从总体上彻底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同步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

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看,它要求各地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针,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路子,具有模式的多样性。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针,就是本着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宗旨,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各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形式主义;就是尊重各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区分轻重缓急,不强求一律;就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依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不包办代替。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模式的多样性,既坚定不移又不拘一格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务实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合理确定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

在目标要求上,分层次、分阶段、分责任。分层次,就是针对新农村建设起点有先后、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的实际,在标准制定上不搞“一刀切”,使各地的标准既积极又科学,并从发展实力、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量化,以便落到实处。分阶段,就是贯彻村镇规划是龙头、基础设施是保障、发展经济是根本、富裕农民是关键的要求,分步实施发展规划,防止出现人们担心的“一阵风”、“搞突击”甚至大拆大建等问题,决不让新农村建设成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分责任,就是严守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增加群众负担、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原则,制定责任划分明晰的考核办法,特别是要明确基层县市区及财政、规划、国土、交通、卫生、农林等职能部门的目标任务,并纳入年终考核。

在方式方法上,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一是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去年以来,**省各地以河塘整治为抓手,开展以“清洁城镇,清洁村庄;美化环境,美化家园”为主题的“双清双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深受农民欢迎。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突出地方特色。根据沿海与内地、平原与丘陵山区、城市周边与偏远地区、发达村与欠发达村等不同情况和现实条件,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如苏州市等较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向小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三集中”来推进农村现代化,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现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兴建,并形成城市社区型、生态自然型、古村保护型和旧村改造型等不同类型,成为配套完备、整洁优美的农村新型社区。

在力量保障上,突出抓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在提高农民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实用农业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等,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对农民的就业指导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广泛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农民遵纪守法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卫生知识培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