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建设高素质干部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优化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环境。
创新思路。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考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克服就基层抓基层的传统观念,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中来谋划;克服就干部抓干部的思维定势,把工作重点从单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转向提高素质与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优化农村基层干部资源配置。
创新方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努力创新农村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调整基层党政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力。着眼于交通日趋便利、信息渠道日益畅通的实际,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乡并乡,建立中心镇;着眼于农村行业协会日益发展的实际,撤村并村,建立中心村,并依托行业协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中心镇加党政机关、中心村加村级组织、行业协会加党支部的纵横交织的农村党政组织设置新格局,优化基层组织结构。二是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增强基层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在机构上,结合中心镇的建立,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基层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在人员上,精减县级执法机构的机关人员编制,增加基层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增强基层政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在经费上,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该财政供养的坚决保证供给,该退出财政供养序列的坚决退出财政供养序列,做到机构人员下沉、财政供给上收,避免与民争利。三是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落实有关政策,着力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公共建设投入问题。同时,建立稳固的基层党建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保证基层党政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创新机制。结合基层实际和干部实际,大力推进基层干部工作的机制创新,形成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创新录用机制,增强基层的“造血”功能。坚持每年拿出一定名额,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公开选拔一批公务员充实乡镇部门,激励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实施“人才反哺”工程,留住那些热心基层、安心基层的优秀人才,解决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基层的“护血”功能。优先选拔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注重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养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鼓励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三是创新村干部储备机制。地方与学校联合,重点培养部分成绩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在读学生,为基层储备人才;地方和军队联手,在保证军队人才需要的同时,对优秀的农村入伍战士开展农村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部队为基层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基层党组织与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部分青年农民到沿海发达农村“打工”深造,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优化环境。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工作上紧紧依靠基层干部,感情上牢牢贴近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职能部门应统一协调,减轻基层负担,保护那些敢于办事、勇于改革的基层干部;组织部门应注意发现、总结、树立一批基层干部典型,搞好典型引路;宣传部门应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维护基层干部的形象。同时,不断改善基层干部的物质待遇、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全面、科学、辩证地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当前与未来等各方面的关系,实行“五个统筹”,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和宗旨,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因此,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集中起来,首先是继续坚持发展;同时,还必须是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两层要求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关系。没有第一层就谈不上第二层。但只有第一层而没有第二层,也不符合我们对于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加以关注,都需要认真解决。但基础,还是要靠发展。只有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我们才有更好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有更大的财力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扶持,才能逐步缓解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才能处理好涉及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矛盾。所以,根本上,还是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进一步认识到,我们要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是只为少数人的发展,不是畸轻畸重不协调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难以持续的发展,不是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坚持和需要的发展。
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六条原则要求的认识
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在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要求。
第一条,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要实现“十一五”的规划,应该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没有经济发展的一定速度,其他很多目标都难以实现。但这种速度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保持好社会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真正做到又快又好。“十一五”规划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定在7.4%左右,同时增加了到“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指标,恰当地处理了又快又好的关系。
第二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难以适应“十一五”的发展要求,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九五”期间,我们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十年来,有进步,但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必须继续努力,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全会明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建议》一个突出的亮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第四条,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是贯彻全国一盘棋思想的必然要求。从城乡来说,我国已经从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区域来说,《建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形成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样一个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条,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六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各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这“六个必须”的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
深化将科学发展观落实于各个领域和环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和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怎么落实?首先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把全党和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大局上来。其次,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包括确立科学的政绩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愿望和动力引导到科学发展观的方向上来。再次,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狠抓落实,注意检查。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尤其要抓紧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