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党员流动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外出务工、经商、创业的农村流动党员是农村党员队伍中的能人群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有生机的重要力量。各级党组织必须重视发挥农村流动党员的作用,引导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流动党员群体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农村流动党员,与留在农村的党员相比,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相对较高、观念相对较新、素质相对较强,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
形成了先进的思想理念。有比较强的创业意识。农村流动党员外出,大多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内心里蕴含着强烈的创业欲望。在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艰苦创业,有相当一部分成为白领工人、私营业主和企业家,不仅改善了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感受到了创业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创业的激情。有比较强的开放意识。农村流动党员从信息相对闭塞、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到信息高度汇集、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亲身感受了发达地区的发展变化,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培养了开放的思想观念。有比较强的文明意识。农村流动党员走向城市后,受城市生活方式的浸染,克服了农村生活中留下的陋习,剔除了陈旧落后的思想意识,培养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培养了先进的能力素质。发展力增强。农村流动党员通过艰苦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了解了一定的信息,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经过几年的务工、经商经历,开始了二次创业。适应力增强。一部分流动党员在流动中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领教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掌握了驾驭市场和参与竞争的本领,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力增强。一部分流动党员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对发展机会的把握能力、对适用技术的消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发挥了先进的实践作用。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流动党员通过从事农产品流通、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带动群众进行创业等形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我市形成的鼎城焊工、石门计算机应用、桃源泥瓦工、西湖电子电器、安乡缝纫等地方劳务品牌,大多都是由党员带动形成的。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农村流动党员和农民把城市里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带回农村,为乡风民俗注入了现代文明气息。我们近年通过调查发现,有外出务工党员和农民的家庭,打牌赌博、练功买码(练习、买地下六合彩)的现象明显减少,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明显减少。农村发展的推动者。农村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促进了资金、物资、信息的流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滞后,客观上影响了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由于农村流动党员长期处于流动之中,现行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适应不了在流动中管理党员的要求,致使一部分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少数党员意识淡化,责任意识退化,对家乡建设关注不够、参与不多,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对群众的利益不重视、不维护,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组织管理缺位。一方面,管理主体模糊化。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主体,农村流动党员流出后,流出地党组织由于人力、精力、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主动接转组织关系少、主动与流动党员交流少,主动对流动党员教育少,有的甚至不闻不问。流入地党组织缺乏对流动党员衔接、管理、教育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另一方面,考核评议形式化。流出地党组织由于无法全面掌握农村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能力、作风表现情况,根本无法对流动党员进行考核、评议。同时,由于农村流动党员流动的不确定性,往往一个党员在一年之内要流动到几个地方,而且持续的时间不确定,单靠一个流入地党组织也难以对党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议,导致流动党员考核评议走过场,有的甚至长年没有进行考核评议。
教育培养缺失。忽视了党员的民主诉求。农村流动党员长期在外,渴望了解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很少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发展的情况,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客观上造成他们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漠视,对基层党组织的疏远。忽视了党员的政治追求。农村流动党员长年在外,但他们仍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仍希望有机会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但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把流动党员列入村组干部培养计划,使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缺乏应有的平台。忽视了党员的学习需求。在党员培训上,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多片面强调流动党员按照组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学习,没有针对党员思想、作风、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学习内容与党员需求脱节,影响了学习实效和党员学习热情。
激励引导缺乏。帮扶机制缺乏。流动党员外出后,其家庭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帮扶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办证交费有人管,酸甜苦辣无人问”,对组织的归属感、信赖感淡化。价值评价体系缺乏。有的流动党员流出后,在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流出地党组织知之甚少,流入地党组织不便评价,难以得到党组织的承认。有的党员形容说,在家乡党组织眼里,他们是“弃儿”,在流入地党组织眼里,他们是“随子”。发挥作用渠道缺乏。相当一部分有能力的流动党员由于缺乏党组织的有力引导,在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上,处于一种自发、分散、乏力的状态。
三、从激活内力入手,组织引导农村流动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引导农村流动党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发挥先进性作用,必须着眼于激发流动党员内力,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
1、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能力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增强组织观念。全国一盘棋,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执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原则,共同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处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之下,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另一方面,改进党员培训方式,提高党员培训效果。适应农村流动党员培训需求个性化的特征,实行以需定训。党员需要更新什么知识,就培训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党员想选什么课程,就安排什么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农村流动党员居住就业地点分散的特征,积极探索就近参训模式。流动党员往往户籍地、居住地、就业地不一致,在参加培训时,经常造成户籍地培训参加不了,就业地培训参加不便,居住地培训参加不进的局面。因此必须探索流动党员就地参加培训的模式,建立党员培训证制度,让党员持证参加培训,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工作,无论居住在哪里,都可以就近参加党组织培训。适应农村流动党员自由支配时间不确定的特征,推广远程教育。对农村流动党员的培训必须有利于党员生计,不能因为接受培训而影响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村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设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让农村流动党员自由选择培训时间,主动参加学习培训。
2、注重激励引导,激发参与热情。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是面向农村党员的一场大的主题实践活动,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使农村流动党员认识到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激发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尊重农村流动党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流动党员作为农民的一份子,也是建设主体的一部分。要畅通流动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决策的渠道,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听取流动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建设新农村的进展情况,要及时向流动党员进行通报;建设新农村工作,要争取流动党员支持。三是关心爱护农村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建立帮扶农村流动党员工作制度,把关心爱护流动党员、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困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明确专人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和生活情况,让流动党员感受党组织的温暧,做到“人走千里不断线,组织时刻在心中”。流入地党组织要给予流入党员与本地党员的平等待遇,打破身份、地域界限,把流入党员纳入本地党员一起教育、考核、评比、表彰,并将考核情况及时通报流出地党组织,以使党员感到不管在哪里做出了贡献,都能得到党组织的认可,从而增强保持先进性、发挥作用的自觉性,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四是建立流动党员带职流动制度。要畅通在职农村党员干部去留渠道,在鼓励人才志愿回乡任职的同时,也应在履行法定任免程序、保证工作衔接、财务手续清白的前提下,允许在职党员村干部在外继续担任村干部,履行领导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责任。
3、明确党员责任,强化评议考核。农村流动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是党的一员,都应该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的工作。一方面,要明确农村流动党员责任。要结合农村流动党员的特点,明确流动党员在流动中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在带头学习上,要明确流动党员带领群众学习就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的责任;在带头就业创业上,要明确流动党员向群众提供务工信息、帮助就业的责任,带头守法经营、诚信创业的责任;在回报家乡上,要明确流动党员通过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式,支援家乡建设的责任;在带头服从管理上,要明确流动党员带头接受流入地、流出地的双重管理,主动履行义务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村流动党员评议考核。要把农村流动党员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流动党员的重要内容,作为对流动党员进行奖励、处置的重要依据。
4、丰富实践舞台,创新活动载体。一是引导农村流动党员回乡任职。要高度重视在农村流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工作,注重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村流动党员回引到村任村组干部,使农村流动党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二是要设立农村流动党员实践岗位。要根据农村流动党员特长,设立帮助就业岗、守法经营岗、招商引资岗等实践岗位,引导流动党员选择适合自身的实践岗位,开展适宜的主题实践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农村流动党员创业平台。要借鉴创办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的经验,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创造各种便利条件,积极引导创业有成的农村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推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