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安家工程党员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认真实施“安家工程”,建立流动党支部和党小组,乡村干部联系流动党员,改进教育管理方式等措施,取得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实施“双找”,为流动党员“找家”
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四难”问题:一是外出地点分散,教育管理难。流动党员年初出门,春节回家过年,来去匆匆,无法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少数党员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逐渐远离党组织。二是流动性大,组织关系接转难。有的党员常年在县外打工,不回原籍转关系,有的打工地点无党组织,无法接转组织关系,部分党员外出期间既不转组织关系,又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三是不主动报告,流向难掌握。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50%以上党员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0%的党员没有与党支部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大,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四是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相当一部分党员一心只顾挣钱,对其它事情不放在心上,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
针对流动党员的这些实际问题,为了准确掌握党员流向,让每一个流动党员“回家”,从去年初以来,**认真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广泛地开展了“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活动,深入全乡各支部认真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家人、询问亲友、打电话联系等方式,全面了解党员外出时间、从业种类、从业地点、联系方式、个人收入状况。秦家村党员张言明搬迁至城关,很长时间没有参加组织生活,接到村党支部的电话激动不已,当天就办理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在流入地找到了新“家”。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全乡对2名外地流入党员和48名本乡流出党员逐一调查登记,全面摸清了流动党员的底数。
二、分类“落户”,为流动党员“安家”
1、建立流动党支部和党小组。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广州东莞、山西临汾、上海静安、福建泉州等地建立了4个驻外流动支部,共管理25名党员。为了便于开展党员活动,又分村建立了6个党小组。在山西临汾煤矿打工的7名党员集中分布在3个矿点,过去他们常年在外,流入地又无党组织,导致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这次建立了驻外流动党支部,并分村设立了茅坝、秦家两个党小组后,使7名党员有了新的归宿,在流动党支部和党小组的组织下定期开展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该支部党员陈春玉说:“过去每年在春节回家才能过组织生活,觉得很失落,现在我在他乡也能过组织生活了”。
2、持证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乡党委对单独外出,地点分散,不能建立党支部的13名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党员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2名流入党员就近编入所在地党支部进行管理。秦家村党员李著海,在河北承包煤矿,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现在办证后,在河北宁武县阳方口镇与当地党员一起,定期参加当地党支部开展的各种活动。
3、督促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乡党委对外出时间较长,地点相对固定,并且已在外定居或已搬迁到外地,未办理组织接转手续的10名党员,督促他们及时回乡办理了手续。深河村党员余勇、李金富分别迁居到房县、竹山城关多年,由于未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致使在原单位“挂空”,在流入地无法证明自己的党员身份,不能参加组织生活,常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这次接转关系后,他们说:“现在总算安家落户了,以后不愁无处过组织生活了。”
三、规范管理,为流动党员“兴家”
1、建立乡党委委员联系驻外流动党支部制度。乡党委主要成员分别联系4个流动党支部,负责指导开展工作。由流动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民主推选产生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对流动党支部提出了“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每月组织党员集中或分散学习一次,每季度向原村党支部或乡党委汇报一次党员教育管理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十星级”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每年培养一至五名入党积极分子,乡党委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工作扎实有效的予以表彰。乡党委书记陈汉华联系驻广东东莞支部,每月与该党支部书记胡爱明联系一次,宣讲全乡经济发展状况和乡党委政府的政策,指导该支部结合实际开展组织活动,并邮寄7本《十星级党员手册》和7枚党徽胸章,要求发给每位流动党员。该支部成立以来,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计划外生育,无一起治安及违法案件,无克扣工资现象。
2、建立乡村干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乡四大家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成员每人分别联系一名外出流动党员,乡党委统一制作了“党员联系卡”,分别发放给党员本人及其家属,由联系人定期与党员本人或家属联系,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并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引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双湾村党员吕绪荣外出期间,家中因土地问题与邻里发生纠纷,联系人杨明友及时出面调解,妥善解决,平息了矛盾。
3、建立定期邮寄党课教材制度。为了给流动党员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帮其提高自身素质,乡、村党组织定期给每位外出党员邮寄党课教材。今年“七一”前夕,乡党委统一给每个外出流动党员邮寄了一份学习资料、一本十星级党员手册、一枚党员胸章和一封公开信,使每个党员学习政策、了解乡情,感到党组织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他们。
4、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对外出党员明确了8项任务:(1)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已编入流动党支部的党员要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未编入支部的要办《流动党员活动证》,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要随时将地址变动情况、联系方式告知党支部和联系人。(2)培养一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对与自己长期在一起务工的优秀青年,流动党员要主动与他们联系,做好培养工作,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扰。(3)协助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好本人及一起外出民工的计划生育工作,按时寄回孕检证明,落实四项手术,确保不出现计划外生育,发现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及时向支部报告。(4)带头学法守法,确保本人和一起外出的民工无违法现象发生。(5)发挥“双带”作用。每人重点帮带3—5户农民一起外出,并通过外出创业脱贫致富。(6)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7)及时收集和传递致富信息。流动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8)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维权工作。乡党委统一制定《流动党员民主评议表》,由驻外党支部或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履行8项任务的情况按百分制评议打分,并填写评语。
5、建立优秀的流动党员表彰制度。乡党委每年开展一次评优表模活动,对优秀的流动党员创业典型给予表彰。今年,乡党委对外出打工无私拿出2万元帮助工友治病的麻线村党员赵国清授予“十星级”优秀党员,把带领150余人外出务工并拿出2万元援建村组公路的茅坝村党员王迪明推荐给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十大文明致富之星”。
实施“安家工程”,越过千山万水,温暖着外出流动党员的心,唤起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意识。许多流动党员从过去“悄无声息”外出,甘做“隐身党员”到现在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办理外出手续,告知联系方式,参加组织生活,从过去“埋头致富”到现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呈现出可喜的变化。流动党员为乡域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余条,带出剩余劳力7**多人。茅坝村党员徐志昌在外打工期间认识了河南个体老板刘彬,引介刘彬到茅坝村投资1**万元,建起了砖厂,解决了当地80多名劳力就业问题,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以上。麻线村党员赵国清在河南包砖厂,带领当地80多人与他一同创业致富,他善待民工,提前支付每人1**0元解决家庭急需开支,本村村民王治兵在他手下打工不到一个月突患重病,他出资2万元帮其治好病并护送回家,同时他还资助本村1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并承诺一直资助到初中毕业。两道村外出党员刘平致富不忘家乡,去年出资5**0元为周围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今年本村修水泥路又带头捐款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