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发展水利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滨江临海,地处江淮沂沭泗等河流下游,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1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要承受上游*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淮北地区、丘陵山区、沿海垦区水资源较为紧缺,东部沿海地区及长江口门又经常遭受台风海潮袭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是一个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发的省份,水利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部党组提出的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在努力拓展水利服务领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牢固确立科学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
*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水利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团结治水,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新一轮治淮、治太和江海堤防达标等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利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流域与区域治理不配套,一旦流域发生洪水,常常出现堤外洪水安然下泄,堤内涝水成灾、损失惨重的尴尬局面;因为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城市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对水利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环境日趋严重,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并引发地质性灾害,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水问题表明,传统的治水理念、治水思路、治水手段和治水机制已经不完全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我们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观念:一是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确立以人为本、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人水和谐的科学治水理念。二是在治水的思路上,一定要加快“三个转变”,即从传统的农村水利向城乡统筹水利发展转变;从以治理洪涝灾害为主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转变;从主要依靠工程性措施向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有机结合转变。三是在治水的目标上,一定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提高水利服务的“四个能力”,即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能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在治水的手段上,一定要强化两个机制,即要强化水利的科技进步机制,加快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要强化水利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工作思路的有效贯彻,不仅提高了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活力。
二、抓住机遇,创新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水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既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水利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几年来,我们在继续抓好流域和区域防洪治理、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宽水利服务领域,着力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
1、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这几年,我们针对全省各地经济开发区、城市新区和重点城镇发展规模迅速扩张中出现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主动进位。在抓好传统水利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水利工作领域,努力为全省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水利服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去年5月省委李源潮书记到我厅检查指导工作时,明确要求我们加强城市水利建设,不仅要保证城市防洪安全,而且要把城市河道建成最美的水环境。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视察水利工作时,也充分肯定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下,我省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得以逐步推进。目前,已有一半左右的市县建立了水务管理体制。二是理顺职能。我们抓住市县机构改革的契机,依据国家《水法》、《防洪法》以及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机构编制部门支持,在市、县机构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原来分散在其它行业部门的城市防洪排涝、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等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水利部门。逐步实现了在全省范围内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节水的统一管理。三是政策推动。我们通过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加大对城市水利、地下水管理、水功能区划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资,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水问题,使党委政府看到水务改革的体制优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水务体制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水务体制改革、理顺水务管理职能的积极性。四是典型示范。为了尽快适应水务管理体制和职能调整的新要求,我们一方面学习借鉴外地在改革水务体制,创新水利发展方面的新鲜经验;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几年来,我们先后在全省总结推广了泰州、淮安、宿迁等市运用市场手段创建城市水利投融资机制的经验;苏州、无锡等市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城乡水环境的经验;南通、扬州等市科学开发水土资源,以水生财、以土换资,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的经验;盐城市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等。这些来自基层改革创新的典型经验,对促进全省调整治水思路,拓展水利服务领域,创新水利投入机制,完善水务管理职能,加快城乡水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切实加强城市水利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党委政府关注、社会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我们抓住契机,积极调整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水利进城,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城市水利建设。一是科学规划。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我们全部完成了13个省辖市的城市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经同级政府批复实施,为加快城市水利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创新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创建城市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城市水利建设运行模式。三年来,全省城市水利建设全面展开,水利设施方面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三是突出重点。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要求,集中组织实施了南京市的秦淮河改造、苏州市的城河整治、无锡市的梅梁湖水环境建设以及扬州市的沿山河、泰州市的凤凰河、淮安市的高渠河、宿迁市的废黄河整治等一批重点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工程不仅成为城市防洪保安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成为城市最为亮丽的风景区。
3、着力提高水资源的服务能力。我省开展跨流域水资源调度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为解决淮北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水资源紧缺问题,开始实施江水北调工程,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跨流域、大规模、长距离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江都抽水站建成四十多年来,已累计抽调江水1000多亿立方米北送。从90年代初开始,为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又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施了江水东引工程。90年代中期,为改善太湖水质和苏南地区水环境,又推进了引江济太工程建设。从而实现了我省长江与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联互济”,为全省区域性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这几年,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局部地区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我们把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能力与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水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在去年淮河大水期间,我们通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对洪水的有效管理。在洪峰到来之前,提前降低洪泽湖水位腾空库容,主动迎接上游洪峰的冲击;到洪水后期,我们认真测算上游水量,及时拦蓄尾部洪水,使洪泽湖比常年多蓄10多亿方水资源,大大缓解了今年淮北地区的严重旱情。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苏州市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后,对城乡供水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不仅提高了城乡供水的质量,降低了供水成本,而且也促进了地下水禁采工作的实施。三是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在划定水功能区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工程的措施,加强对城乡饮水源的安全保障。今年汛期,淮河上游突然出现超过5亿立方米的污水下泄洪泽湖,我们通过防汛监控系统提前跟踪监控,并及时开启三河闸,同时关闭二河闸,使污水源就近下泄入江水道,防止了污水源在洪泽湖的扩散,避免了淮安、宿迁和连云港等地区的饮水源遭受污染的重大事件。宜兴市过去城乡供水由于多头管理,饮用水源得不到有效管理和保护,超标严重,社会反映强烈。该市水务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水源调整,投资4.7亿元,兴建了横山水库引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宜兴市区及周边乡镇30多万居民的生活饮水安全问题。
4、全面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几年来,我们以积极推进水功能区划管理为载体,大力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是编制完成了全省水功能区划。经过系统的勘测调查和科学论证,我省于*0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并于*3年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为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认真实施对水功能区的保护管理。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对全省440多个水功能区分别确界立碑,在碑牌上公布水功区的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境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控制水功能区污水排放。认真核定不同水域的排污能力,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湖排污口审批管理,强化对重点用水大户用水水量和排水水质的监督管理,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四是重点整治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大规模的工业化过程中,无锡市的梅梁湖水质严重恶化,引起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年,省市水利部门会同有关方面,通过认真调研、反复试验,提出建设梅梁湖泵站、加快水体交换,退渔还湖、修复自然生态功能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有效治理,梅梁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为治理苏锡常地区由于盲目超采地下水而引发的地质性灾害,从*1年起,我们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省政府的部署,采用法制的、行政的和工程的等多种手段,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该地区地下水禁采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共封闭深水井4443眼,实现了超采区禁采的目标,并使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全面大幅回升,地面沉陷地质性灾害得到有效扼制。近两年,我们又针对农村水环境严重退化的突出问题,在全面调查、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县乡河道综合整治5年规划,把清水河道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土地复垦、道路建设和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而且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多重经济社会效益。被农村干部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抓好基础,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建立人水和谐的社会,必须把遵循水的自然规律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统一于治水工作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体会是:
1、加强科学规划,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治水,必须从规划工作做起。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水利规划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建立专家组,成立专门班子,明确职能处室具体抓。按照部、省部署要求,我们相继完成了一批专业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已完成专项报告,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我们明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科学的治水理念,充分体现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水安全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水思路,为不断提高水利的服务能力提供科学指导。
2、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科学治水,必须加强治水的科学手段。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科技进步作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每年都要增加水利科技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水利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去年又专门设立科技进步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科技进步优秀项目和先进工作者。这几年,我们以信息化作为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先后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水文监测信息系统、水资源监控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和行政管理支持系统,正在建设覆盖全省、实时更新的*水利信息库,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创建发展机制,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深感这几年的水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总是得益于水利改革的有力推动。在城市,我们运用市场机制,构建了多元化城市水利投融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水利的大规模建设。在农村,我们按照农村水利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受益区域,提出了政府投资、群众筹资、市场融资和科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水利发展机制,形成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发展的新模式。在水管单位,我们通过试点,摸索了“定性分类、管养分离、定编定岗、竞聘上岗”的改革思路,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行业系统,我们重点推进了水利施工企业和规划设计咨询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完全竞争性行业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兼有部分公益性行业国有资本适当参股的基本思路,对不同单位实行不同的改制模式,目前省属规划、设计和勘测三个单位的改制已全部到位,水建总公司的改制已经完成资产挂牌,咨询中心改制方案也已经形成。改制单位的体制机制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4、健全水利法制,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多年治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治水仅有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依法保护水资源,规范各种水事秩序,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一直十分重视水利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7部地方性涉水法规和5部政府规章,为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新《水法》颁布后,又及时修订了《*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今年,针对当前湖泊管理比较薄弱的实际,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湖泊保护条例》,依法维护湖泊的健康生命。在执法方面,我省于1996年就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水政监察组织,形成3300多人的专兼职水政执法队伍,在组织打击长江非法采砂、防汛清障、处理涉水违法事件、维护水事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抓好队伍建设,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从水利管理到水务管理、从水利的计划管理体制到市场化法制化管理体制的转变,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水利职工队伍。新形势下的水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懂建设,而且要懂管理;不仅要懂水利,而且要懂经济,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法规。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干型和奉献型水利职工队伍的目标,制订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实行了引进人才和促进人才成长的政策,全系统追求知识、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我们在改革水利体制、创新水利发展、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和部党组的要求以及兄弟省市的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继续按照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和建立人水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我省“两个率先”发展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水平,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