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机构改革心得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机构改革心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机构改革心得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人大审议。有人称之为“中国掀起行政机构改革风暴”。对此,我可不敢那么乐观,虽然本次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着重点已经从过去的人员精减,开始局部、微观地向职能转换改变。但是,没有宏观视野上的政府职能转换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府权力法定,对于改革的未来,我还不敢太乐观。一个比较明显的事实是,此次机构改革的一个特点是加强意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以及对国产资产等方面的市场监管,并强调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调控由微观向宏观转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样的改革方向,很难说政府的权力是大了还是小了,依我看扩大的可能性还要大些。

经过考察就会发现,在过去的25年改革过程中,市场的力量是空前地大了,但与时同时,社会力量的对比,并不是市场和政府之间简单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伴随着市场力量的扩大,政府的力量也是空前地增大了。一些地方因此呈现官商严密勾结的利益集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上,商人从政的新闻往往石破天惊,而官员下海从商却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也不那么令人羡慕。曾担任过某政府高官的原某集团董事长就深有感触:当官时不觉得,一旦从商就受到官员欺负,他甚至还披露了其无缘无故被证监会罚款**万元的事实。另一个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现实是:各行各业的从业“准入门槛”越来越有被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抬高的迹像,而抬高的目的,往往无非就是“留下买路钱”,虽然它有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管制行为,正在悄悄地由对事的管理,转变到对人的管理上来。要是在国外,这就是违宪行为,但是在我国,政府机构的权力扩张畅通无阻。因为宪法的第**条相关条款是这样规定的:“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你不知道这是政府的权力还是责任,解释权在政府手里,自然向有利于它自己的方面上解释。

我国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已达45**万之巨,平均每28人要养一个吃“皇粮”的。如果中国公务员的统计标准与西方接轨,那么,这个数字还要大大增加。比如英国,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所有的人都当做政府的公务员来统计;还有,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国家主办的,按西方标准,他们都应属公务员系列。这样加在一起,将是一个庞大得十分可怕的数字。十羊九牧官多民少,这个国家不穷不弱才见鬼呢!

而我国历史上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与普通民众相比,两汉为1:945,唐朝为1:5**,清朝康熙时为1:9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1:6**,1978年为1:50,目前却是1:28。怪不得“吃财政饭”的问题又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焦点。再这么下去,这个国家不被拖垮才怪呢,还谈什么现代化?

有委员开出的药方是:引入定量分析,在全国总人口中,行政官员应占百分之几,事业人员应占百分之几,定一个尺度,严加控制和执行。这种用计划经济和行政手段来调节的办法,力度再大,哪怕弄到鬼哭狼嚎,也不过扬汤止沸而已。

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每三五年就来一次机构改革和精简,其结果都是越精简机构越庞大人员越多?一个根本的也几乎是惟一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权力不受控制,政府的权力来源根本没有按照“法无明令授权不可为”来进行。这样,各级政府往往都有着巨大的权力扩张的空间。只要政府的权力在扩张,市场和公民个人的权利空间就被挤压甚至窒息。“吃皇粮”成为这个社会惟一轻闲、安逸、无风险而且获利颇丰的职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就找路子、托关系,使出浑身解数挤入“吃皇粮”队伍。退而求其次的就是形成官商利益共同体。几乎没有人敢于跟这种体制对抗,因为一个人跟一个庞大的体制比起来,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上至总理,下至平民,莫不如此。

改革的路径,惟有从宪政入手,从宪法上严格限定政府权力,形成“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场和公民的应有权利和空间还给市场和公民。惟有如此,才能形成较好的市场体系、培育良好的公民社会。市场空间和公民权利大了,临“渊”羡“官”的人就少了,官员干部下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那个时候,不用精简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及国企工作人员,这些吃国家财政饭的人员都会自动下海。过去我们一用再用的硬碰硬、面对面地精简人员,不仅对被精简的人员有失公平(因为我们还缺乏相应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利益补偿机制),而且阻力很大,难以为继,通常中央下一届的改革都开始了,地方前一次的改革还没有开始。那样做,我以为是舍本逐末的,而且永远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