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管人才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这是我们党科学总结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作出的重要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面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对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党管干部相比,党管人才所涵盖的领域更宽,内容更丰富,任务也更加艰巨。以山东为例,仅专业技术人才就有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7%。对于这样一支宏大队伍,党委管什么、怎么管,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方针。特别在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出措施,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新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是各级党委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管好大政方针,靠政策实施宏观管理
党管人才,首先应体现在管好大政方针上。要制定出一套好的人才政策措施,靠政策指导人才工作,激发人才活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目前我们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人才政策研究,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形势要求的新政策,构建以人才选拔、吸引、培养、评价、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总的讲,一是要继承。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法规要继续执行,特别是在党政人才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加以完善。二是要探索。认真研究分析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创新。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只要有利于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只要有利于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都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政策竞争上占得先机,广纳贤才。三是要超越。近几年,国际国内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的许多有益做法值得借鉴,应当及时搜集信息,认真研究比较,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变成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学习先进经验,既要“拿来”,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用,而要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力争使制定的人才政策起点更高一点,力度更大一点,效果更好一些。
建立人才政策体系,要针对当前的人才状况,把握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循序推进,逐步形成体系。一是要在制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方面下功夫。目前,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有些方面的情况还没吃透,规律还没摸清。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探索。二是要在制定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布局的政策方面下功夫。调查显示,目前从事科研活动的高层次人才偏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相对短缺、人才地域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把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与发挥党委、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才向科研单位、重点产业、欠发达地区和企业、农村流动转移,从而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在制定激励政策、激发人才活力上下功夫。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注意对人才的管理和约束,出台的政策也大多是约束性、以管得住为主的,而在如何激励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策优势的比较。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被动,就会吃败仗。因此,要建立人才的激励保障政策,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用良好的创业条件吸引人才。
二、立足机制创新,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党委要管好人才,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才竞争国际化趋势,通过完善政策、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等多种措施,努力消除制约人才成长、聚集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一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树立大人才观念,立足国内国外、省内省外两种人才资源,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起用人才。既要注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又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大力引进人才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这几年,我们在选人用人制度改革上,采取了不少措施,成效是显著的。但无论从当前和长远看,都还远远不够。在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能上不能下等陈旧观念和做法,还没有被彻底打破。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根除这些“痼疾”,真正形成人才辈出、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目标和重点上,要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取向。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为抓手,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大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应当指出,我们要培养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家和各类专家,因此,在注重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断探索创新,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筑学习型社会,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省情的人才培养之路。
三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要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为突破口,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研究制定推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和外地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兼职、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要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按照这一精神,更新分配观念,改革和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采用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同时,要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五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资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人才培养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另一方面,要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和科技投入,切实发挥投资主体作用。同时,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对人才培养投入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尽快形成以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三、发挥组织部门作用,强化牵头抓总职能
落实好党管人才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部门职责,使其更好地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当前,组织部门应侧重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摸情况作规划。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思考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思路,提出人才工作的原则、方针和措施,制定工作标准和工作规划,为党委当好参谋助手。二是抓好督查落实。根据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抓好督促检查和组织实施。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党委、政府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三是搞好服务协调。要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组织部门领导同志可直接联系一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及时了解情况,搞好服务,真正把组织部门建成“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同时,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一项重要职责。组织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任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做到该放的放下去,该管的要管住、管好,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问题,从而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