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政绩选人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政绩选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政绩选人思考

政绩是新时期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衡量一名干部的政绩,关键是“四看”:

一是看干部政绩的“保质期”。看待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当时表面反映的“数字”,或仅仅看在任时的成绩。干部的政绩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随着干部交流和调整力度的加大,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绩,有时会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有的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超越当时当地现有的基础条件,热衷于追求“政绩工程”,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追求当前政绩的短期行为,带来了经济效益的递减、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有的地方因此几年恢复不了元气。因此,讲政绩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干部在任期间显示的政绩有些往往是前任或上届工作奠定的基础,而本任或本届存在的问题,有些往往在离任后才开始暴露。所以,今后在考察干部政绩工作中,必须体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既考察当前,同时注重考察前几年,乃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回访复查,看政绩的保质期限和后续效果,不断增强干部实绩考核中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有效防止政绩的短期行为。

二是看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政绩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实现任期目标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是个人主观努力和诸多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干部在不同客观条件下创造政绩的大小是不同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既要看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优劣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又要看在现有基础上的作为。因此,对政绩进行观察和评估,必须坚持辩证法,正确分析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要注重看形成政绩的内因,主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同时,也要看形成政绩的外因条件,主要看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基础,看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应该说,愈是困难,愈是条件艰苦,愈能反映干部的政绩。生活中,常有干部抱怨,穷的地方“谁干也不行,怎么干也不行”。于是,一些干部难出“政绩”的地方不愿去,穷乡僻壤的基层不愿去,千方百计要到条件好、易出“政绩”的地方去,不是穷则思变,而是遇穷则走,遇苦则躲,畏难情绪日益强烈。从这一角度讲,对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工作、尽心尽力、认真完成任务的干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是看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目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不断加快民主进程,但干部的政绩评定,由领导认定的痕迹仍然十分明显。我们感到,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但不事张扬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在领导面前极尽逢迎能事的人,如果上级领导机关确认决定干部政绩的权力过大,就有可能让一部分作风不实之人有可乘之机,从而贻误党的事业,损害人民的利益。形式主义根源也在于此。解决的办法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要坚决贯彻执行《条例》的要求,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自觉衡量自己所创政绩的“含金量”,解决好为什么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

四是看干部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率。任何一名干部都不可能离开集体来开展工作,每一项政绩的取得都凝结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个人与集体有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考察、评估干部政绩,必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关系。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吃“政绩大锅饭”,功劳大家有,也不能搞“政绩垄断”,把全部成绩归功于一人之能。科学的方法是根据干部在集体中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察认定。区分其是起决策、主导作用,还是起参谋、执行作用。搞清楚具体做了哪些事,出了什么主意,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效果,再实事求是地判断和评价个人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份额,恰如其分地给予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