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发展水利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总结*3年水利工作,研究当前水利面临的形势,部署*4年水利工作。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3年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3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而很不寻常的一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了重大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之后,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一年,水利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对水利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全面完整阐述了水利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国务院先后召开会议对治淮工作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二是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达356.15亿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安排上,进一步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对淮河洪水进行科学防控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我国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水调沙,是黄河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有益创新;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进行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为缓解城市用水严重困难、修复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批高质量的水利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3年我国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黄河支流渭河和长江支流汉江出现多年不遇的秋汛,发生了较大洪水。湘江、澧水、滁河等部分中小河流也发生了洪水。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0个省(区、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7亿人,因灾死亡1356人,直接经济损失1278亿元。洪涝灾害损失重于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去年的旱情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北方大部和西南、江南、华南地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东北大部发生了严重的春旱,江南及华南发生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伏旱。干旱严重时期,全国共有2694万城乡人口、166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因旱损失粮食308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346亿元,粮食损失高于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总书记、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或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国务院两次召开抗旱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抗旱工作。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切实担负起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和救灾工作的重任,保证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级水利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有关工作。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由于防汛抗旱措施得力,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交通干线安全,确保了灾区社会稳定,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抗旱挽回粮食损失5368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18亿元,最大限度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在淮河防洪救灾斗争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政府有效的社会管理,提早部署、充分准备,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及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精心组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防洪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尽管*3年淮河洪水量级大于1991年,汛情重于1991年,但灾情轻于1991年,抗灾投入少于1991年,灾害造成的损失小于1991年。行蓄洪区比1991年少启用8个,洪水淹没范围减少40%。科学调度淮河流域18座大型水库,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04亿元。科学调度、有效管理是*3年淮河防洪救灾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防洪救灾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的主要标志。
针对*2年11月到*3年6月黄河来水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50%的严重偏枯情况,加强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按照生活优先,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用水的原则,精细调度,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同时,尽量缓解了全流域用水紧张局面。宁夏引黄灌区在引水量较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抗旱节水、稳粮增收的显著效果。面对多年不遇的黄河秋汛,通过对三门峡、小浪底、陆浑和故县等干支流水库的联合调度,有效地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淹没损失,并适时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将1.2亿吨泥沙送入大海,在减灾、减淤和洪水资源化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效果。
(二)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
*3年是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变为实施阶段的关键一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南水北调各项前期工作不断深入,基本满足了项目建设的需要。编制完成了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及总体设计方案并审查报批,完成了中线北京至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西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在前期工作中,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考察研究,科学决策,积极组织协调了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移民安置、文物保护等工作。
淮河临淮岗、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宁夏沙坡头、四川紫坪铺等“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江垭水利枢纽的竣工验收。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实现了修完修好的目标,部分堤防进行了竣工初验。按照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快了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治淮进程。黄河、太湖、松花江等其他江河治理取得新进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了458座病险水库(闸)的除险加固建设,销号332座。截至*3年底,全国第一批中央补助的1346座水库中已安排920座,销号837座。编制完成了第二批中央补助的1999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规划。
三峡工程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左岸电厂6台机组并网发电三大目标,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长江委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单位,与有关部门和业主一道,精心组织,精心设计,严格质量,务求精品,为三峡建设提供了准确、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和农村水电工作稳步推进
各地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按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的要求,政府增加投入、加强指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加大农村人畜饮水解困、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解决了15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继续开展22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牧区水利建设,编制完成了《全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启动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
全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5.6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11万平方公里。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使水土流失防治速度明显加快。建设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69.6万处,治理区300多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启动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工程,在7省(区)新建1900座淤地坝。启动了东北黑土区和珠江上游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在七大流域重点地区、“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西北生态脆弱区和“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地区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各地大范围地实施封山禁牧,北京、河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市)人民政府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25个省(区、市)的894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对铁路、电力、交通、能源、水利等开发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有2.3万个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30多万千瓦,完成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在建规模800万千瓦。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展顺利,解决了6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水利系统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全面完成,降低了农村电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30多亿元。县城电网改造工作陆续开展。边境无电乡村光明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解决了西藏边境2.38万贫困牧民的用电。编制完成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启动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得到加强
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过两年半的探索初见成效。张掖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一整套运行机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通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使用效率。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也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川绵阳、辽宁大连积极进行试点。青海、广西、新疆、云南、辽宁、浙江等省(区)部署开展了省级试点工作。
为缓解一些重要城市用水的严重紧缺局面,修复因缺水、污染而恶化的生态,开展了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从上游水库为北京密云水库三次补水7808万立方米,跨省市从山西册田水库经河北向北京官厅水库输水3324万立方米。应急实施第八次引黄济津,?缓解了天津市的用水困难。黑河连续四年省际分水成功,干涸四十二年的西居延海重现碧波,东居延海最大形成26.8平方公里的水面。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尾闾台特玛湖水域面积已达*多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修复。引江济太增加入湖水量近12亿立方米,缓解了旱情,改善了河网水质和流域水环境。在黄浦江突发燃油泄漏污染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实施应急调度,紧急启用太浦河闸,加大下泄水量,遏止污水上溯,确保了上海市供水安全。向濒临干涸的南四湖进行了应急生态补水。继续向扎龙等湿地进行生态补水。引岳(岳城水库)济淀(白洋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也刚刚开工,今年2月份通水。这些工作说明,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更有成效。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进展加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和各流域防洪规划成果进一步完善并基本具备了全面审查条件。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3~*7年)》、《全国水库建设规划》、《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水利信息化规划》、《东北、西南、西北地区跨界河流规划》等一批重要水利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加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工作,用水定额编制工作正在开展。广东、广西、黑龙江、*、湖北等10省(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水功能区划。在黄河流域初步建立了与有关部门的联合治污机制。探索建立了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和水量调度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结合水利发展与改革,开展了一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五)水利改革和管理取得新的突破
*3年出台了一批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水利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具有重要作用。*、重庆、黑龙江、湖北、山西、河北、云南、广西、四川、吉林1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出台了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安徽等11个省(区、市)的实施方案已上报,水利部及绝大多数省(区、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山东、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对水利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了部署,制定了政策措施。陕西省政府颁布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将有力地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省、重庆市修订了水资源管理条例。辽宁省出台了《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水利部颁布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三件部规章和《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流域机构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修订后的《水法》和中编办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职能,对流域机构各级机关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国已成立水务局或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单位共1206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0%。海南省水务局正式成立,实现了辖区内的水务统一管理。进一步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水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加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力度,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打击非法采砂活动。
积极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水利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了质的提高,对中央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受到了财政部、审计署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积极构建部属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重庆市成立了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并授权市水利局作为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对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和投融资体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水利多种经营依托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初步完成了部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改革,开始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新机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水北调工程成套设备研制、部科技创新、“948”等科技计划水利项目进展顺利。加强了水利科技成果管理和推广工作,开展了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等技术监督工作,启动了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试点、水利网站等各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进展,水利信息化的保障环境得到改善。水文部门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提供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信息,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双边和多边水利合作交流机制健康发展,重视引进外资工作。妥善处理国际河流的有关涉外工作。
(六)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了多期学习班、培训班,并组织了巡回宣讲,取得了明显效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防汛中,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领导靠前指挥,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把保障群众生活用水摆在优先位置,努力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移民和扶贫工作中,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水库移民和水利扶贫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证。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水利干部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交流锻炼工作,提高了水利人才队伍素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了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力度。
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充分发挥报刊、网站和出版的阵地作用,为水利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江河水利志的编修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以学习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水利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做好防治“非典”工作,关心职工健康,保障水利工作正常开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问题还相当突出,水利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每年洪涝灾害损失严重。近几年北方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不断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的机制和体制,也需要加强基础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管理,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
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1999年,针对’98大水暴露的问题和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提出治水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在加强堤防建设的同时,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退耕还林。*0年,认真分析水利面临的宏观形势,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特别强调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生态用水,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成功。*1年,按照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突出了提高用水效率,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等问题。启动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年,新的治水思路逐步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一系列重大水利规划开始实施,新水法颁布施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3年,对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结为: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应该说,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和实践符合我国的国情、水情,符合时展的要求。
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要全面贯彻落实*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根据当前情况,还要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水利发展的格局和重点
*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这些都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适应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重点的要求,谋划好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格局和重点。
在受洪水影响较大地区,要以防洪保安为重点,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防洪能力,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城镇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必须符合防洪规划要求,严禁盲目围垦、设障、侵占河滩及行洪通道。对洪水实施风险管理,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要以节水、供水为重点,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要通过开源、节流、保护和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使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要实施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兼顾用水公平,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在生态脆弱的地区,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重点,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预防监督,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东部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加强防洪保安建设,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搞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建设和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中部地区,要巩固现有成绩,稳定发展。要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淮河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配套建设,全面提高防洪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治理水污染。西部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水利发展。要搞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水利工程建设,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做好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牧区水利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中小工程并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利保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把城市水利发展作为重点,确保城市防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要认真做好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保障,搞好节水灌溉;要特别注意保护生态,认真抓好黑土地保护、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工作,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节水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的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很不相称,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工作,积极实践,稳步推进。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准确把握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要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要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要制定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要推进流域和区域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政府要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用水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要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要在认真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继续抓好甘肃张掖、四川绵阳和辽宁大连三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在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搞好试点工作。部有关司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
(三)切实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总理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央在去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切实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必然要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等水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方方面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环境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在防御水旱灾害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应对机制,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妥善做好群众转移和安置等工作。淮河*3年防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就是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科学防控洪水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水资源管理中,要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等问题,需要水利部门加强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调度,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等各方面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保护。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就是在水资源领域实施社会管理的具体途径和集中体现。在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中,不仅要积极开展人工治理,更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展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封山育林、生态移民等工作;不仅要靠水利部门自身的努力,也要争取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切实减少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在水法规制订、规划编制、工程建设、突发性事件处理等其他各项工作中,也都需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有意识的开展相关工作。要建立有效的政府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要加强规划和基础性工作,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要主动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要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事纠纷、水利工程遭袭破坏、水利系统安全事故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政府应对各种水事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为水利改革明确了原则和目标。近年来水利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远未消除,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必须按照*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水利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要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建立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要根据《水法》明确的流域管理事权规定,搞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要认真总结城市水务改革的经验,努力取得新的进展。已经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地区,要发挥体制优势,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要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总体改革精神和思路,继续推进部直属单位经营性资产的重组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构建部系统国有经营性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建立健全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以提高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为目标,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推进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以产权为核心的水资源资产化监督管理制度和方式。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在水利国有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要积极推进其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授权经营、权责明确、补偿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
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全面推进。做好《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定岗标准》和《流域机构直属??试点工作。各流域机构要抓紧直属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地要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选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类型的工程管理单位进行试点,及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对财政比较困难的市县,争取由省级财政拿出一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按照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和质量。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理顺水利产品价格,明晰产权关系,改善市场环境,广泛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要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抓紧开展水价改革相关制度的配套工作,我部将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定》等配套政策,各省要配合价格主管部门,抓紧制订本省的《水价办法》或《水价办法实施细则》,开展供水成本测算和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合理确定农业供水价格,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改革水费计收方式,建立农业水价公示制度,杜绝中间环节的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行为,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农业发展和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积极开展水价计价方式改革,选择试点,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两部制”水价和丰枯季节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等科学的水价制度,加大水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要积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通过节水改造推动灌区改革,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建立投资者自主管理或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合理确定非自用工程供水价格,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三、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做好*4年水利工作
*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项水利工作,意义重大。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服务大局,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全面完成水利“十五”计划的目标打好基础,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保障。
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去年主汛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北方地区已连续几年干旱,水利工程蓄水普遍不足。与历年同期累计来水量相比,全国主要江河除淮河偏多1倍左右外,其他均偏少或接近常年。今冬明春我国南北方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抗旱水源短缺问题,城乡供水和工农业供水形势不容乐观。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供水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因素复杂,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局部洪涝灾害每年都不可避免。各级水利部门要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予以加强。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全力做好*4年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
要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研究确定“两个转变”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近期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大胆实践,稳步推进。
要切实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把加强社会管理落实到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在汛前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研究落实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的办法,将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做到有责任,有考核。要研究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抓紧水毁工程修复、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度汛工程施工和水源工程建设,做好防洪除涝和抗旱的工程准备,提高防洪抗旱的综合能力,抓好水文预报、洪水调度和抢险救灾三个环节。
抓好以防汛抗旱预案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变化情况,抓紧修订完善江河和重要水利枢纽的洪水调度方案或调度运用计划。抓紧进行河道、堤防工程防洪能力复核,掌握工程的实际防洪能力。要加强蓄滞洪区的管理,抓紧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易旱地区要根据水资源供求状况和用水形势,修订完善抗旱预案,特别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制定城市应急供水预案,预筹各种措施,细化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和调度,确保用水安全。要研究制定旱情判别标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水旱灾害评价制度和方法。研究建立主要江河和重点旱区防汛抗旱工作评价制度。抓紧洪水风险图的制作,积极开展水旱灾害保险制度的研究。加强防汛抗旱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快以淮河治理和南水北调为重点的水利建设
要按照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部署,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总目标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3~*7年)》要求,做好年度治淮建设有关工作。抓紧南水北调前期工作,按时完成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批,开展西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做好已开工和拟开工各单项工程的前期工作,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搞好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建设有关工作。
继续加强其他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搞好堤防建设和重要河段的河道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完成百色、临淮岗、尼尔基、紫坪铺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开工建设黄河西霞院、湖南皂市、河南燕山、安徽白莲崖等一批枢纽工程。继续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适时启动第二批中央补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抓紧完成《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搞好渭河综合治理和灾后重建。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加快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和更新步伐,提高排涝减灾能力。重视国际界河及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
(三)抓好农村五项水利重点工作
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水土保持、牧区水利等五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加快大型灌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步伐。在加强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同时,注意田间配套节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加强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今年要力争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5年底前基本解决现存的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在饮水困难已基本解决的地区,着力解决饮水水质问题,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强村镇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稳定解决部分干旱地区群众的饮水和温饱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抓紧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基本完成农村水电供电区县城电网改造工作。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50万千瓦,新开工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继续做好边境无电乡镇光明工程。
四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进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建设,加快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良性发展的建管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搞好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淮河上游、渭河上游和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进程。要开展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做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继续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切实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五是加快牧区水利建设步伐。要按照《全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的要求,重点在内蒙古中部、新疆北部、青海“三江”源区、四川北部等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先期开展牧区水利建设,年内实现新增灌溉饲草料地90万亩,使3600万亩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
(四)加强管理
一是继续做好全国重大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水利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据。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件大事,要按照部署抓紧抓好。按时保质完成全国防洪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组织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水利建设规划、淮河蓄滞洪区建设规划、珠江和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国际河流规划等的编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管理、调度与保护水平。加快首都水资源、黑河、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规划实施进度。搞好黄河等北方水资源短缺河流的水资源调度工作。积极做好引江济太、向白洋淀补水工作,积极恢复和改善生态。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实施,规范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审查与监??同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调整和优化水文监测站网的功能与布局,增强水文监测能力,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超采区的管理,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水环境。
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水利建设资金来之不易,这几年的中央水利投入大部分为国债资金,这是人民的血汗钱、国家的债务,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管好用好,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要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防止“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腐败现象出现,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要求。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和管理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搞好移民工作,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依法治水。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按要求清理行政许可项目、清理部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全面推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做好《水法》配套法规的制订工作。深入普及水法律知识,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工作,做好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抓紧落实解禁前的各项准备,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长江河道采砂依法、科学、有序。
五是科学治水。继续实施水利科技创新计划,深化水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大力推进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实施“金水”工程,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重视水文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拓宽水利对外合作渠道,大力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贷款和赠款,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好国际河流涉外事务。
六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组织开展一批水利重大课题研究。如科学发展观下的水利发展战略和格局、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工作中的社会管理、三峡水库对下游河势的影响及下游防洪对策、生态用水与生态修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水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权水市场、水价政策、水利资金的安全与效益、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等。在研究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要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水利系统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宗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水利有关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力度,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评价、使用机制,营造水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高水利人才队伍素质,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各级领导都要关心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继续推进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水利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江河水利志的编修工作。落实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制,切实做好稳定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群众组织的作用。中国水利学会等社会团体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活力和发展能力。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坚定信心,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