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创新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创新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发展创新交流

改革开放**年来,同全国各地一样,浙江省宁波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年

改革开放**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宁波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的跨越。全市生产总值从****年的20亿元增加到****年的343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437元增加到61032元;财政收入从5亿元增加到724亿元。宁波以浙江省10%左右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20%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城市10强,所辖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并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港口发展实现从区域内河小港到国际深水大港的跨越。****年,宁波港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的国际深水中转港。**年来,宁波港实现了从内河港到河口港再到海港的“三级跳”,成为我国四大国际性深水枢纽港之一。****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4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居世界第十一位。

城市发展实现从浙东商埠小城到现代化港城的跨越。随着市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宁波的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布局逐步跳出“三江口”,形成了组团式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框架。目前,宁波城镇化率已达到63%,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221平方公里。近年来,宁波还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了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宽裕型小康的跨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6元增加到****年的2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222元增加到****年的****元,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83%。

深入实践党的科学理论的**年

改革开放**年来,宁波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中央和省委精神与宁波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实践党的科学理论方面走在前列。

坚持多轮驱动,把发展扎根于广大民众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宁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建设要素市场、推进乡镇企业转制、深化国有及集体企业产权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创业和发展环境,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目前,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控股、股份制、私营、外资、港澳台资企业产值比重分别为***%、***%、***%、***%、19.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5%、研发投入的80%、经济总量的80%来自民营经济。

坚持开放带动,使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也是宁波文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引进来、走出去,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年,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1118亿美元,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565亿元;**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宁波,累计设立750家境外企业和机构。

坚持港桥海联动,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宁波以港口为龙头、大桥为加速器、海洋为新增长点,推动港桥海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在港口经济方面,发挥港口大吞大吐的优势,发展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在大桥经济方面,紧紧抓住****湾跨海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推进大桥南岸的****湾新区、余姚工业园区、慈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建设,着力打造“大桥经济圈”;在海洋经济方面,发挥港口和大桥的带动功能,大力实施“海洋振兴计划”,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坚持城乡互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与协调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坚持城市与农村两幅蓝图一起绘,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和六个专项规划。组织开展“联镇带村”、“村企结对”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宁波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均居浙江省首位。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层次向中高端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宁波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品牌经济”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超过40%。****年,专利授权量居同类城市第二位,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浙江省第一位;完成高技术产业产值6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改革发展新突破

目前,宁波已进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最根本的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高起点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快集聚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素质人才,力争成为长三角南翼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和高新产业的示范区。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和中小企业联合成长“两大计划”,推进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构筑科技创新、科技孵化、科技合作、科技投融资“四大平台”,推动“品牌之都”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弘扬宁波精神中的创新文化因子,切实增强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

在构筑特色产业优势上取得新突破。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石化、钢铁、能源等临港工业建设,打造一批集约集聚发展、比较优势突出、成长性强的产业链,加快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会展经济、现代商贸和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宁波对内对外开放的优势,放大****湾跨海大桥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对接国内外”的大开放格局。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推进产业链招商和服务业选资,引进一批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形成一批以外资大项目、外资高科技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推进重点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使各级各类开发区成为“高产田”、“种子田”、“实验田”。积极支持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推进境外投资和经贸合作基地建设。抓住和用好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全方位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把****湾跨海大桥打造成“经济物流走廊”、“人才信息走廊”、“文化旅游走廊”。

在建设现代化一流大港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步伐,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积极推动全省港口联盟建设,扩大与周边地区的港口合作,共同打造浙江港口航运品牌。建设大通关,延伸无水港,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海公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的运输网络,力争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建设,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保税港”、“生态岛”和“临港城”。

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都市区北部中心和象山港生态经济型港湾建设,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南北组团为两翼、中小城镇集群发展的“宁波都市经济圈”。立足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共享,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民饮用水优质化、数字电视全覆盖,力争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取得新突破。实施“富民工程”,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推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实施“育民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惠民工程”,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社会群体的大社保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便民工程”,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着力破解群众的出行难等问题。实施“健民工程”,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努力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安民工程”,大力推进“平安宁波”和“法治宁波”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