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用人公信度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用人公信度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用人公信度交流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我们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紧迫要求。选人用人公信度简单说就是社会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信任程度。社会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和对任用干部的认可度这两个方面是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前者是选人的社会风气问题,后者是用人的社会导向问题。

如何提高社会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保障选人用人公信度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保障选人用人程序规范,操作严谨,监督有力。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干部选任各环节有据可依。多年来,县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一直参照中央颁布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没有建立适合乡(科)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因此不同县市,甚至同一县市不同选任批次,干部选任程序、方式和标准不一致,随意性较大。同时,干部选拔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识人、察人到用人,要经历不同的环节和相对漫长的过程,要想用好的方式选人、选出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干部,不仅在选任这个环节,还需要其他环节辅助制度的有力支撑,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发挥出制度的整体合力,才能达到群众公认、人岗相宜的效果。

二是注重制度细节的科学设计,确保干部调整工作的可操作性。选人用人程序多、并且复杂,细节处理不当会对干部选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干部选任结果。例如在测评推荐中,人员排序不按姓氏笔划进行并注明等,容易误导测评推荐人员,不能反映测评推荐人的真实意愿。在各制度之间要特别注重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处理好重点制度之间,重点制度与配套制度之间的关联,做到相互融合,形成统一体,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例如要求拟任人选的任职资格条件,如果不相应建立中层干部任免审批制、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等,就无法确保拟任人选的任职经历、资格条件、学习培训情况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如果主要制度中不对这些条件加以限制和明确,辅助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综合运用、相互衔接,形成密切的配合,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才能无懈可击,不正之风就无缝可钻,从而净化了选人用人工作,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三是学习宣传干部选任制度,确保选人用人行为按规范的程序操作。干部选任方面的制度,不仅是让执行者按章办事,更主要的是让社会公众知晓、参与,并共同遵守。一些县市在选人用人时虽然按程序进行操作,但是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有时还招致非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公开透明度不高。因此要加大干部选任制度的宣传力度。拓宽学习范围,不仅要组织领导和工作人员学,还要组织各单位的普通干部学;丰富学习形式,不仅要组织集中学习和考试,有条件的还要在媒体上进行宣讲;延伸时间安排,不仅在新制度出台时组织学,还要打持久战、往复学。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学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二、坚持公道、正派、民主的选人用人方式,赢得选人用人公信度。

用什么样的方式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不仅关乎选人成败,更在于树立社会导向和价值取向。

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选人用人标准。之所以是标准,就是因为他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是人们判断好恶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当前来说,就是要用那些敢干事、能干事的人,不用那些思想僵化,止步不前的人;用那些踏实工作,不辞劳苦的人,不用那些拈轻怕重,见好就上的人;用那些默默工作,坚守岗位的人,不用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用这样的标准来选人用人,把这样的人放在领导岗位去工作,在干部群众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

二是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实行阳光操作。知情权是社会公众参与干部选任的第一权利,是保障参与权、评价权和监督权的基础。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在维护干部选任工作独立性的前提下,凡是应当公众知晓、参与和评价的内容,就要原原本本地公开,以公开求公平,以公平求公正,让公正来监督。具体工作中,要实现干部选拔程序公开;干部任用条件公开;提名推荐结果及考察情况公开;讨论决定的结果公开等。通过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让公众了解整个干部选拔的真实情况,排除不必要的猜测、怀疑,赢得公众的信任。

三是创新选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引导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将干部推荐、评价的权力交给广大干部群众,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结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决策选人用人,依靠干部群众的智慧选贤任能。把个人的想法汇集成大家的智慧,把个人的选择融入集体决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评、考察、任前公示、任后测评等制度,让群众参与、让大家选择、让集体评价,这样的选人用人方式及结果,自然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三、明确选人用人行为的是非界限,维护选人用人公信度。

职责明晰,监督有力,奖罚分明,做到落实制度不变通,执行程序不走样,通过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态度、严肃的纪律,来确保选人用人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维护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是明晰干部选任各主体的工作职责,明确干部选拔责任。选人用人工作千头万绪,各环节有不同的实施主体,在加强监督的同时,也要确保各环节实施主体的相对独立,防止外界因素干扰,特别要防止主要领导对干部选任工作施加影响。划分各主体的工作职责,不是划分各主体的势力范围,而是为了明确各主体工作职责的同时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防止职责不明,权力不清,导致选任工作混乱、钻空子。一分权力,一分责任,在明确职责的同时,也相应地承担了责任,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是整合监督资源,改善监督方式,对选人用人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加强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不仅是干部选任工作的需要,更是群众的呼声和热切期盼。加强监督力量的整合,要在加强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的同时,借助公共媒介的力量,引入外部监督,扩大监督的覆盖面。要创新监督的方式。不仅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询问、接受举报等传统的方式,还要运用网上征求意见、知情测评、网络举报等新手段,形成立体的、全面的、多层次的监督格局,使每次干部选拔都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三是加强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惩治,严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敢于对选人用人不当行为进行惩治,就表明了对维护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鲜明态度。选人用人工作难免出现失误,面对失误,我们要积极查明原因、找出对策,厘清责任,不能避重就轻,故意掩盖,或轻描淡写,不了了之。对选人用人过程中的失职、失误或不正之风,只要敢于揭短,勇于斗争,有人担责,坏事也可变好事,干部群众就会充满信心。

对如何提高社会公众对所任用干部认可度的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干部创造不凡的工作业绩,彰显选人用人公信度

选人用人工作成不成功,选任过程是表象,更主要的还是选任干部能否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干出经得起群众和时间检验的工作业绩。有了工作业绩作支撑,就能彰显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是树立为民办事的思想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宗旨。思想上有了这个概念,干部就能明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就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取得新业绩,干出新成就。这样的干部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是干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展示一名干部好与坏、优与劣的最好名片,是无声的语言。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就是要切实承担应负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从实际出发,打基础、利长远。一些干部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显绩,不要潜绩,大搞形象工程,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工作业绩的本质,这样的干部迟早要遭到群众的唾弃。

三是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考核干部,在看当前政绩的同时,要着重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干部,采用量化和细化的方式,建立考核测评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干部,防止凭感觉和印象评价干部。要结合群众的意见考核干部,干部来自群众,生活在群众中,干部能力强弱、功劳大小,群众最有数,考核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想法,让群众来评价干部。要看干部的主流,鼓励敢试、敢闯、敢冒天下先的干部干事创业。

二、树立干部良好的个人形象,体现选人用人公信度

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开展交流,赢得尊重的重要因素,需要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不断修炼。

一是走群众路线,树立亲民、为民的勤政形象。一个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始终与群众保持一定距离的干部,不可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走群众路线就要贴近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与群众交朋友,群众才能与你讲真话,工作就有了针对性。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关心弱势群体,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

二是加强德行修养,树立健康、清廉的从政形象。人有人品,官有官德。老百姓看官主要看个人品行。一看兴趣爱好。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低级趣味的东西,有阳光,有活力;二看交朋结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是身边的一面镜子,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人生。三看精神状态。对生活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做人就豁达,做事就进取,生活中就会将这种情绪感染给身边的人,工作中就容易求变,求新,给人带来新感官,给工作带来新气象。

三是加强才智磨炼,树立睿智、创新的有知形象。干部工作能力的大小要靠知识做支撑。知识面宽的干部就会处事不慌,遇事不惊,总会感到办法比困难多;专业知识精的干部考虑问题就有深度,做事就有创意,总能不断地带来惊喜。最重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干部,工作中就会巧干不蛮干,待人和气没匪气。跟着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生活就有盼头,工作就有奔头。

三、加强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体现在选上,更体现要用上。用好干部,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旺盛的斗志,谦虚的本色,是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是健全干部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谈心谈话是警示教育,消除误解,放下包袱,增进感情,激励斗志的一种有效方式。谈心谈话是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建立定期的谈心谈话制度,规范谈话的时机、内容、方式和对象。在组织安排谈心谈话活动时,下级约谈要列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方便干部及时倾诉,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谈心谈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及时提醒,在问题出现苗头时,就及时解决,防止小过酿成大祸,这既是对干部负责,也是对组织和对人民负责。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领导干部问责制是干部对上服从与对下负责,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严格推行问责制,领导干部就会增强危机感,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会经常对照自己的工作职责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就会把群众的声音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更主要地是推行问责制,干部就会正视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权力越多,干的事情就越多。

三是建立群众测评机制。“我没有选择你的权力,但绝对有评价你的权利”,这是互联网上一名网友的留言。他既说出了社会公众对参与干部选拔和干部管理的要求,更代表了干部评价和干部管理的新动向。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让群众来评价干部,是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最直接体现。有了群众的评价,干部就会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群众的要求当作第一工作任务,工作中就会不唯上、不唯虚,只唯实,就会心里想着群众,眼睛看着群众,手上扶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