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要认真开展“教育优先发展”学习讨论活动。结合黄山市提出的“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本校实际出发,针对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发和利用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找准和破解制约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将政策机制与运行现状中的不匹配现象和矛盾进行剖析和呈现,为管理层在修订相关政策和规定时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我作为从教近三十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见证了我们基础教育风风雨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感悟良多,感触颇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切实保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将此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总书记在*考察时的讲话等一系列相关教育的论述中,都有着重要的指示精神和政策措施,明确“教育优先发展”要切实做到“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事实上,各级政府在保障“三个优先”上都付出了很多很大的努力。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在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上,把基础教育都置于突出显著的地位,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努力配置优质资源,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会给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困惑和阻挠,诸如机制体制不配套、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关政策稍滞后等等消极因素。
现仅将我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作一呈现和剖析:
屯溪六中,创办于1992年8月。初创时教师十几人,学生两百余人,校园占地面积3466.8平方米(5.2亩),校园建筑面积4402平方米。*7年8月迁入广宇•江南新城。新校区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54亩),建筑总面积15210.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幢,共有教室36间,面积为5632平方米;实验楼一幢,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社会实践活动室共16间,面积为3429.8平方米;教育教学行政服务楼1幢,面积为3242.3平方米,环形多功能报告厅1幢,面积为295平方米;学校会堂兼风雨操场1幢,面积为891.6平方米;师生食堂(共两层餐厅)1幢,面积为1138.7平方米;车棚、传达室、风雨走廊共计面积为581.4平方米。另有学校运动场地达7400平方米。其中3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地一处,跳高、跳远场地一处,篮球场地三处,排球场地三处。在校园建设方面,政府首期投入3300万元。总之,六中的硬件主体设施在黄山市公立学校中可达先进水平,堪称现代化花园式学校。
随着学校的发展,现在学校的人员结构较开办时有了很大变化。全校在籍学生1339人,在校学生1377人,共计22个教学班,班级人数平均约达63人,远远超过部颁标准(55人以下)。现在学校编制数73人,在岗在编教工69人,自聘教师2人,外借教师1人,自聘工友6人,师生结构比约达1:20,远远低于初级中学部颁标准(1:13.5—1:15.5),若按城区初中1:13.5核算,我校人员岗位编制数应达102人,现在理论上缺编近30人。而现有核定的编制数还是依据*1年的师生结构比确定的,与学校发展现状对照相比明显滞后。另外学校目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为中高20%、中一42%,即中高职数15人、中一职数31人,而我校现已获得相应职称资格的人数为中高17人、中一40人。
由此可见,我校当前存在着学校硬件设施资源闲置与教师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矛盾。学校实有教室36间,而现在仅使用了22间。按现有学生数1377人计,应该分编为25—26个教学班(每班55人左右)。但无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源极其匮乏。且即便如此,尚可容纳10个教学班,即再增加550名学生,学校的在校生容纳最大值可达*0名学生左右。可见,现有硬件设施资源利用明显不充分,这一现实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年九年级7个教学班,共毕业400人。而教育局各我们的招生计划是500人,我们只能分编8个班,又会缺一个班的课任教师的配置,所以非常渴望今年新进教师能落实。当然即使落实,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现状的需要,只能又压在现有教师身上。对工具学科的教师,一人要安排三个班的任务,物理学科,一位教师要带5至6个班,平均工作量达每周18—20节,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变成了上课机器。
当然,要解决这个“瓶颈”问题,不是我们学校这个平台力所能及的,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这一矛盾的存在。我们能做的是: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反映,争取获得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全体教工的积极性,发掘潜能,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共度难关。大部分教工在职称竞聘职数少、压力大的情形下,在工资待遇中的绩效工资还未兑现的情况下,超工作量、超负荷运转,透支体力和精力,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这样的状况长此以往,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就是教师个体本身,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心智枯竭,职业倦怠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人文治学,以人为本。在学校里就是生为本、师为本,从教育的基本特质看,“以师为本”尤其重要。教师如不能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工作,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呢?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此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仍在努力、坚持、进步。目前学校仍有90%以上教师拥有本科学历,5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训,1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布莱顿大学参加英语学科出国留学培训。近年来,有1人获省级“先进教师”光荣称号,2人被评为省“教坛新星”,2人被评为市级“名师”,2人被认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被认定为“学科骨干教师”,10人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多人次在国家级、省级优质课大赛以及课件评比、论文评比中荣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等。学校一直积极营造师资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学术环境,为打造一支勤业敬业,素质过硬、业务精良、能力较强的合格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除学校自身自觉发掘潜能、积极开发资源、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外,我们还想建议:
1、人事部门以及相关主管部门,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要紧贴教育的发展需要,人员编制核算力求做到动态跟踪、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灵活用人机制,改革用人体制,提供广阔的人才发展空间,让急需的人才在基层事业单位能“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3、针对教育行业,尽可能放宽职称结构比例,以便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为教师解决自身发展的后顾之忧。作为“优先发展教育”的民生工程,完善科学、公正、和谐的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建立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4、对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尽可能与学校的财力、物力资源相匹配,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科学整合,合理配置。同时,在严格按部颁师生比配置人员编制数的前提下,兼顾学科平衡、男女比例、教辅职数等相关要素,切实为“优先发展教育”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做好保驾护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