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上资源让学生受益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3年启动,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7年共评出国家级精品课程1798门,并已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据粗略估算,各地省级精品课程合计约1万门以上,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特点之一在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建设、、应用、共享、评价等环节,其中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各级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应用状况,山东大学以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获取、网上资源的应用、效果与评价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对25个学院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调查以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共回收898份有效问卷。
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其他高校亦有一定借鉴价值。
调查结果及分析
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用已具备条件,部分学生还不太熟悉和适应网络使用条件是应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首要前提。调查显示,77%的学生拥有比较便利的网络使用条件,65%的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以知识学习为主,如查阅文献等。这表明,该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基本条件,而且学生的网上活动大体上是积极的、与学习生活相关的。
在问到授课教师是否能够结合课程教学推荐一些网上资源时,15%的学生选择“经常”、59%的学生选择“偶尔”。在问及对各级精品课程的熟悉程度时,仅有5%的学生选择“非常熟悉”,25%的学生选择“比较熟悉”,46%的学生“听说过,但比较生疏”,2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针对精品课程的使用状况,调查显示,仅有6%的学生“经常使用”校内外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28%的学生“偶尔使用”,30%的学生“极少使用”,37%的学生竟然“从未使用过”。
为什么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平时极少使用或从未使用过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及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中约35%的学生“不知道有精品课程的存在”,也有29%的学生表示“平时学习负担较重,无暇使用”,26%的学生认为“网站连通状况不好,使用不便”,此外还有近20%的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对学习帮助不大,不愿意使用”,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更新速度极慢、没有新东西”,他们还表示,网上课件很多都是传统教材的电子化,特别引人入胜的内容不太多。由此看来,目前精品课程的应用与普及状况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对精品课程还不太了解,其次是一些精品课程还没有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程度,此外,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
老师推荐是学生了解精品课程的主要方式
使用过和知晓精品课程的学生最初是通过师生推荐、网络链接和搜索引擎、媒体的宣传等渠道了解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这表明精品课程的宣传推广渠道很多,其中师生推荐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使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有近一半的学生遇到速度太慢、需要密码才能登录等问题,有29%的学生反映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常常打不开,有近20%的学生反映有的精品课程网络链接与显示内容不符,在使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时没有遇到障碍的学生仅为7%。笔者通过随机点击某些精品课程网站还发现,有些精品课程网站只提供课程负责人、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及其他申报材料,至于课程教学的实质内容涉及较少,授课视频更是不完整,多数尚未达到全程上网的要求。调查表明,当前多数精品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并实现免费的开放与共享。
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用层次待提高
在使用过精品课程的学生中,有73%的学生的授课教师来源于精品课程团队,这些教师通常会推荐学生使用相关的网上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仅有64%的学生访问过这些网站,他们的访问目的主要在于辅助当前的课堂学习,这类学生占56%,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学的学生占47%,还有20%的学生“仅仅想了解精品课程是什么样的”,这表明即便是学生访问了精品课程网站,其应用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访问精品课程网站最希望获得的是:课程内容---如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素材案例、实验演示等,学科前沿,作业练习、习题、试题等,参考资料---如相关网址、参考文献等,课程概述---如课程大纲、课程公告、学时分配等。
大部分学生对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质量较为认可
调查显示,总体上讲,使用过精品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质量及应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54%的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如课程讲义、授课录像等)内容丰富,对精品课程涵盖的学科领域和课程数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但大多数学生认为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经常更新不及时。
存在问题及建议
加大精品课程推广和应用力度,构建精品课程专用平台。
从整体上讲,国家与省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但对评审后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应用效果的关注不够。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3年至*7年共评出1798门精品课程,但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网站中收录的只有217门,所占比例仅为12%。很多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网站更是分散。在精品课程二期建设中,必须积极探索网上资源的应用模式,逐步拓展应用的范围与层次。值得借鉴的是,北京市教委专门构建了“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网”,该网不仅提供了与课程申报和建设有关的丰富资料,还提供各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的列表及搜索功能,为学习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因此,建议省级主管部门构建精品课程的专用平台,集中管理该省各年度的国家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同时要求各高校网站在醒目位置提供各级精品课程的网址链接,从而方便大家使用。
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应用精品课程资源的意识。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还不能自觉地把精品课程的应用与自己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精品课程不了解,这与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不够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授课教师增强以精品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意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学会应用丰富的网上资源。
应进一步完善评审体系并加强质量保障与过程监控。
为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教育部于*5年8月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查组,组织专家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年度检查,各地主管部门也启动了相应的检查工作。这些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品课程的自我规范与维护更新,检查发现存在网络不通、内容陈旧的的问题,有的精品课程在得到荣誉称号后就加设密码甚至销声匿迹。精品课程评什么,如何评,不仅直接影响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更新与共享应用,还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议现行评审体系纳入网上资源建设及应用状况的考评指标,各参评课程除提供现有参评材料外,还必须提供网站运行、课程连通、基本维护以及网上资源的点击率、访问IP地址数、PV流量、资源更新、学生对课程的应用状况及具体效果的反馈信息等。只有这样那些应用成效显著、尤其是学生喜爱的课程才能脱颖而出,从而避免评审前突击建设、评审后疏于管理的现象。
对于已经评为精品的课程,则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保障与过程监控,评估机构可通过提取网上资源的状态信息,如网络连通状态、访问量、PV流量、资源更新状况及师生互动等,并及时各高校甚至各门课程的建设及应用状况评价报告,以此督促精品课程团队密切关注应用,持续提升质量。对于过程监控达不到要求的课程,应撤销其精品课程的荣誉称号并停止拨款。
总之,只有把建设与应用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评,并把质量保障与过程监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精品课程产生内在和持续的建设动力,并有效促进精品课程的应用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