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教育技术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而优化课堂教学也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学生把握知识从而形成自身能力,并体现出来,就成了素质教育的落脚点。那么这一切将如何实现呢?对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难题可以说已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进入课堂而迎刃而解了。电教媒体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增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适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就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解放孩子,首先要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可见只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才会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成为可能,只有学生生动活泼,充满活力,才能说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在本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中我大胆尝试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基本环节如下:
激趣——质疑——讨论——点拨——提高
以趣激学以疑促学讨论励学启迪创造精博内化
此模式具有自学、辅导的特点,即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我针对三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使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此模式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路子,不拘一格可变化,求实效。它能因课型、课文,学生的不同要求而变化,形成若干变式,以求体现多向探求,多向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去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力求实现教师教会求知、办事、健体,学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更重要的是学会创造。
激趣——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本,学生没有兴趣就是死学只有当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例如:《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是一篇易懂但很枯燥的常识说明介绍文,教师在介绍蝙蝠时,打破了传统的口头讲析,利用多媒体电脑设计了一个动画形态可爱的蝙蝠。开课伊始,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通过鼠标点按,形象的“蝙蝠”飞在屏幕中间,并用拟人的口吻作简单的自我介绍,配以连续的动画演示。图文并茂的动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拟人的口吻,卡通的形象,清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受。刹那间,学生躁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处理,变繁为简:把繁琐的分析变为简单明了的动画;变易为难:把课上的照本宣科变为课前的程序设计;变长为短:把近5分钟的讲解变为5秒钟的动画演示;变静为动:把学生的静态听讲变为心情激动地观看,唤起学生急切的探究心和自主参与意识。
质疑——发散变异思维培养质疑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而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多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在《大海的歌》一课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对这一问题学生一步答出实属困难,这就需要一系列的问题去引,而一系列的问答既耗时大,又见效低,学生兴趣不会被激发。
通过清晰的图像,逼真的色彩,再配以有坡度的问题,会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会变为动力,把他们的思维热启动,激活思维,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的知识库大门打开,里面的内容被学生跃跃欲试的激情重新查找搜寻,挖掘出比较满意的答案,去争先恐后的攀登台阶。作为三年级是段落的初步认识阶段,那么句子就是它的梯子,所以在第一个台阶上就是“数数本段有几句话?”学生通过自己读、自己数,就能很轻易地登上第一个台阶,这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你就会看到教室空中晃动着一只只迫不及待的激动的小手。紧接着第二个台阶“每句讲什么?”,学生虽然是有章可寻,但还需要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才能答出。随着台阶的升高,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信心有些不足,我因势利导让画面闪烁,响起鼓励音乐、升起小红旗,再次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登第三个台阶时必须通过自己反复读,读了之后进行比较,才会感悟到整段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那么才能在此时学会确定中心句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第4个问题是最关键,最难的一个,学生通过前几个台阶的尝试,已经能找出中心句,只要动一动脑筋把中心句变一变,就能顺利登上第四个台阶这样循序渐进,问题由易到难,从潜能生到优等生都有不同的成功体验,通过计算机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抽象的具体化了,真正体现了自主参与、自主创造,从而实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台阶式的激发使全体学生都愿都想去尝试回答,从潜能生到优等生都有不同的成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讨论——拓宽训练形式增强表达能力
1、个人尝试探究
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一方面要注重课文的情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个人认识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这样才能有个性,闪现出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火花。基于此,我还在教室布置中专设一标语栏:“你的意见很重要,请发表你的见解”,鼓励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在《大海的歌》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码头上看到景物的特点。
练习通过放大图像,展示操作过程,显现内容,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动手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还在强大信息输出量的同时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实现了理解积累词语的目标。并且最重要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尝试的机会,各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自由填,增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再如,9册5课《可爱的草塘》中我设计了一个精彩有趣的词语检测,要求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尝试练习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了解有关的资料,真正体现了自主参与、自主创造,从而实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2、小组合作促究
在9册16课《威尼斯的小艇》中我设计了一个理解体会比较重点句子的练习,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对小艇特点的印象。运用电脑可以弥补感性差距,时间约束,空间限制,变枯燥抽象为生动形象,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确实为阅读教学另辟了一条新途径。
点拨——加强理解深度提高阅读能力
在7册18课《蝙蝠和雷达》中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到耳朵里,于是蝙蝠就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节较抽象,而且是无形的,学生只有把这一节理解透彻,才有可能理解下一节,基于难点要巧妙地突破,而教师的口头讲解又显苍白,所以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一小组课件:把过程分步演示,并把超声波变成有形弧线,动态地推进和返回。屏幕上的图像一出现,这边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知识的那种高密度,课堂的那种大容量,进程的那种快节奏,气氛的那种活跃,令人赏心悦目,是一般常规教学所万万不能及的。这样一演一变,在直观画面的引导下,理解有坡度,难理解的变得容易了,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提高——结合目标检测形成综合能力
凭借词、句、段的练习,学生对知识实现了“回收、加工、提炼、内化、运用”进入升华阶段。那就体现在随机进行仿说仿写,例如在《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草塘美景和小河美景的导游介绍,就可借助电脑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实践真正形成能力,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有很大的进步,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这样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贴近生活的仿说训练适时到位,使学生学有所用,切实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无定法,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就如宇宙空间是永无止境的,就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没有边缘的,需要不断地用心研究与实验。兴趣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是在一定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好奇心特强,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它不能促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不愧为把握知识和形成能力之间的一座坚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