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习十七大认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很有针对性。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十七大报告,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领会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用历史的观点,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如何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此,十七大报告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客观地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一)改革开放是对“”造成的危难局面进行拨乱反正的历史性决策。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不能割断历史,必须从事件发生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今天我们评价改革开放,也必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十七大报告讲到三个永远铭记,第二个永远铭记是讲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造成的危难局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我们分析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的关键。“”的错误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严重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二)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泛滥和人民群众连温饱都长期解决不了的现实,提出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目的是尽快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于是,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是工业企业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先后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著名论断,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而言的。这一切,是符合实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实行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的决心、巨大的魄力以及灵活的策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实现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二、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回顾我们党建立8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每一步发展都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探索而得到发展的,都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停滞到发展,再到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会有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没有科学发展观的引导,经济社会就难以保证健康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各方面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最大的实际没有变,那就是十七大报告总结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最大的实际,决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表现出许多阶段性的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概括为“八个同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新的特征,对我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只有这样,经济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三)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断发展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发展也是如此。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取决于实践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实践必然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产生了思想;夺取政权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进入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阶段,又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识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对于认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具有重大意义。
三、用系统的观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科学性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运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初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指导性的理论,也必然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阶段,我们党产生的一些重要理论成果都属于这一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才能逐步得以丰富和完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都纳入这一理论体系,完全符合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层次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按系统、分层次而存在的。这种层次性,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是由诸子系统构成的,即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其次是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母系统,以各国结合本国实际产生的不同国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子系统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像俄国产生的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是表现在同一国度不同历史阶段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其代表这一历史阶段时代特征的理论概念为母系统,以其具体的组成部分为子系统构成的理论体系。比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产生的思想就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思想、武装斗争等一系列理论和思想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又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以来,随着世界各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就是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