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理论关键词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历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党成立年以来,理论创新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党的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它们都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笔者力图通过八个关键词简约地展示理论创新的继承与突破,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当然,八个关键词难以科学地展现理论创新的全貌,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概括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解放思想”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带领全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影响,率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前夕,邓小平果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命题,使全党从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开辟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世纪之交,同志提出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命运。
在新的形势下,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当前,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能科学制定出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党中央和的宏伟设想。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内涵。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确立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工作中心战略部署。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提出后,“现代化”代替了“四个现代化”。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物质、政治、精神、生态四个文明建设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它不但丰富了人们对新时期初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容,也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的认识。
十七大后,党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新理念,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进入新时期,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近30年来,任凭客观形势错综复杂,党不但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而且顺应形势的发展,适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20字重要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就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时期初,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党和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道路。近30年来,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党进行了艰辛的思考、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
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增添了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品格的崭新内容,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政治命题和基本设想,为其后党加强社会建设提供了思维方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我国目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现实,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年2月,同志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治国新理念。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行动部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每个民族的革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并以特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主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新时期新阶段,党坚持理论创新,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经提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构想。十五大针对面向新世纪的客观形势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伟大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十七大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工作要求,强调要努力使我们党成为“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新的形势下,他指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全党同志,在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面前,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的文化国情,倡导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二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十三大把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主张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观点。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十七大后,在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理念,认为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