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思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思索

近年来,农民收入表现出增速逐年下降、增长很不均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并且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的首要问题。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农业收入增速下降和非农收入增长慢缓。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效益差,农业收入逐年下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非农产业就业岗位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转移的外部综合环境不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较为困难。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积极主动发挥中介服务作用,大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区乃至全国普遍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大力促进广大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实践“三个代表”,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我区也是如此。

一、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表现

一是农民收入增速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呈逐年递减态势,1999年的增幅为7.3%,到*2年下降为3.47%,四年的下降幅度近四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998—*2年我区城区居民人均年实际收入由8652元增加到12047元,年均增长8.63%,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只有4.64%,比城区居民增幅低四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区居民纯收入比为1:2.67,而*2年为1:3.1,差距明显扩大。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很不均匀。近年来,我区各镇(乡、街道)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有明显差距。双阳镇工业化快速推进,有力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1998—*2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居全区第一位;罗溪镇经济发展不快,年均增长只为2.1%。

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一是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外部环境不佳。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并且这种增长速度大大超出非农产业工作岗位的增速,非农产业的就业岗位显得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变得更加困难,农民工从非农产业获得收入的机会大大减少;同时,较为严重的劳动力供大于求问题,使劳动力变得更为廉价,农民工获取非农收入的效率更为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长期以来,实行以确定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为标志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依附在户籍上的劳动用工、子女教育、社会福利、购买商品房等问题,从体制上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民工职业技能普遍较差,缺乏就业竞争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劳动者素质偏低,这已成为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拦路虎”。大部分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下,且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在面对当前大量需要熟练工、中高技术工、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就业形势下,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三是从农业获取的收入不断减少。我区当前的非农产业并不发达,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仍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加剧,使还处于粗放型生产的我区农业,产生效益的能力越加有限,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情况,龙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农民从农业获取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农民总收入的增速,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措施办法

农业收入与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两个组成部分。我区农业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农业生产水平相当落后,在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形势下,这种落后程度更加严重,农民的农业收入将更为有限,该部分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将明显逐年下降。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转移好,尽可能地减少农民对农业的依赖,不断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一)大力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拓展转移空间

创造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最重要条件。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拓展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1、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是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服务业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工业,增加新投产企业。随着我区区位优势的不断显现及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两侧各工业园区(小区)的相继推出,已成功引进项目*多个,但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及时为企业提供具备投建条件的工业用地,新投产企业不多,新增工作岗位较少。因此,当前,重点是加快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整个区域的供水、排洪排涝、排污等基础设施,促进新引项目尽快投产。该片区的新引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工作岗位50000多个。

2、大力发展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要紧紧围绕工业发展进行配套。一是发展商业。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势必引入大量人流,因此要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适当的商铺,提供农民参与经营商业的空间。二是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带动商业发展。要根据工业带来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为工业配套建设商住楼,适时对镇区进行改造,把一些流动人员吸收为常驻人口,并吸引一批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进一步提高我区商品市场的容量,增加商业方面的就业机会。三是发展运输业。工业发展后,就需要大量的运输,目前我区还没有较成规模的运输队伍,区内企业的运输业务大量被区外运输队拿走。因此,要引导民间力量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运输公司,为我区更多农民参与运输业提供平台。同时,发展服务业要抓住仰恩大学城建设之机,结合周边村庄改造,规划建设合理的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集约农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粗放、分散的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将日渐低下。要以培植扶持龙头企业为抓手,引导现有土地的合理流转,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步伐,把未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尽可能地促使农民摆脱目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重点要积极培植扶持泉美园艺、超大现代集团洛江基地、荣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二)大力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高转移能力

农民工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易难以及收入的高低。当前我区的农民工都普遍存在正式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劳动技能普遍较差,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造成农民工从非农产业取得收入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强化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训,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是当前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增加收入的另一重要手段。一是加强职业学校建设。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学生人数的不断减少,当前的教育硬件设施已基本能够满足九年义务教育的硬件要求,政府应逐步转移对教育的投入方向,加大对职业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要以敬德职业学校为基础,切实以建设职业学校为目标,加快完善职业教育设施,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尽可能地为我区农民工参加职能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二是争取生产厂商建设培训基地。要积极争取一些大公司、大企业与区内中学合作,利用我区中学的教育设施和公司的技术力量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工人。三是改革教育机制,把普及义务教育与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绝大多数学龄儿童都能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应付上完九年的课程,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初三年期间,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职能技能培训,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四是建立鼓励参与机能培训机制。当前,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相当小的比例。要偿试把政府每年对农业的投入资金转移到对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上,激励更多的农民工参与职能培训。

(三)大力发挥中介服务作用,改善转移环境

一方面,要发挥中介作用。因就业岗位信息与劳动力信息缺乏沟通,往往造成农民找不到工作,企业岗位空缺没人做,或者农民工就业“舍近求远”。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会、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政府与入驻企业签订应招收一定比例本地工的协议等方式,为农民工与区内企业之间搭起用工桥梁,争取更多农民工能够实现转移,并尽可能转移到区内企业,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收入以及纯收入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精神,切实兑现奖励措施,有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改革阻碍转移的各种体制。深化劳动用工、子女教育、社会福利、购买商品房等体制的改革,保证农民工享受平等待遇;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和引导企业为民工建立养老、医疗以及失业保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