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落实关键党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发展观创立的基础
第一,科学发展观以研究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为出发点。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建设、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在这个艰难的奋斗过程中先后形成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回答和解决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从国内状况来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很大改善,但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亟待扩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能耗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数仍在上升;政治体制改革尚需积极稳妥地推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遇到新的挑战;社会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亟待解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从今年起,我们将全面享受并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权利与责任,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全面地与国际资本打交道,如此等等。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迫切需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这一时代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上述广阔的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在我们所面临着的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我们是一个大党、大国,应该在基本理论上对人类有所贡献甚至是较大的贡献。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行了理论总结与升华,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和逐步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科学态度的高度统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一头连着党的最低纲领,一头连着党的最高纲领,既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的价值理想,又体现了我们在实现这一理想过程中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以这样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全体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才有根本的、长久的、牢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并正在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进一步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系列基本原理或观点,但贯穿其中的本质、核心与真谛,则是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真谛,决定了我们党鲜明的性质,也由此决定了我们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和纲领路线。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无疑是发展。那么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目的是什么?从根本上讲,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反对单纯以物质财富即以GDP为本,反对仅仅为了个人的“政绩”、“升迁”,或竭泽而渔,或污染环境,牺牲广大人民群众或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的行为。因此,决不能把以人为本曲解贯彻成为以个人利益为本。二是反对以少数人利益为本。这是因为,以人为本,在阶级或有阶级社会里,就是以人民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以人为本,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解决了发展为了谁这一根本的问题,这也就从本质上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发展观区别开来。所以,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蕴含着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动力是人民、发展的尺度是人民、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党没有任何一己私利,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一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立场。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是什么?仍然需要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为本。这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就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而它的对立面则是以物为本,是以少数人为本,是仅仅相信、依靠物的力量,其中包括资本的效能和少数人的力量。以物为本的人,不知道在人世间,只有人才是第一宝贵的;不知道只有以人民为本,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只有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才能公正无私、毫无偏见地揭示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才能正确回答发展为了什么、依靠什么发展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非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问题上出现偏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既脱离客观实际,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所导致。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最终为目标,创造性地实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现实实践和理想目标的统一。
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的根本标准;坚持同志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同志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有的同志说,科学发展观很好,讲得比较全面,但没有讲到党的领导。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体当然是广大干部群众。但谁来领导,只能是党,是党领导政府、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来全面贯彻落实。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已经有所暗含,所以只是省略,而不是没有党的领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纯粹的自然界中,是盲目、自发的力量在起作用。而在人类社会中,则是具有理性、意识、意志的人们在活动着。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政党则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是一定阶级的集中代表。在人类社会的具有理性、意识、意志的活动中,绝不能把党与阶级和群众等量齐观。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中,党始终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和领导者。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我们也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党的领导这一关键问题。
因此,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了党的领导,而且创立、贯彻落实和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关键都在党。
首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强调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所有这些理论创建,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尤其是理论建设的成果体现,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新时期历史任务的理论纲领和战略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创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并行不悖的两个历史任务,只有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如何,也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最终效果。
其次,贯彻落实科学观,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我们党只有首先抓好了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主体,才能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客体。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将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的体制、制度矛盾,需要在政府职能、经济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不管难度多大,都必须面对和解决。只有我们党驾驭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去。否则,没有党的执政能力做保证,没有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的执行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发展观只能成为空谈。党要管党,搞好自身的建设,但同时党也要执政,并执好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进一步搞好党政职能分工,决不能以党代政;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再次,贯彻落实发展观,也对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仍然面临如何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实际,进一步研究、阐发,不断丰富、完善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由此往复,科学发展观才能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最终掌握群众,也才能在科学指导我国发展建设实践的同时,不断提高这一理论自身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从科学发展观到我国发展建设的实际,从科学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并不是自发完成的过程;对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进行概括、总结、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丰富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更不是一件简单的、自发完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关键的实践领导者和理论建设者,这个角色,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舍此没有任何其他的力量、党派可以完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书记在谈到理论创新问题时指出:“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同样也面临着进一步丰富发展创新的问题,这也对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志提出的“源泉”、“目的”、“着力点”,为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途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建设,并不是要建空中楼阁,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包括毫不动摇地坚持我们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这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