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的执政理论概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的执政理论概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执政理论概念

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和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两个讲话中,提出了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概念。这是我们党这些年来在执政党建设方面不断探索、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些概念和范畴构成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在深入研究党的执政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好这七个概念的科学内涵。

第一,关于执政理念。理念,顾名思义,即理性的观念。人们在通常意义上使用的理念,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判断在观念形态上的最高反映。我们党近年来使用的“执政理念”,是对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在观念形态上所作的最高提升。它在执政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具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明确为党的执政理念,因为它在我们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具有统领一切的作用。这反映了我们党随着执政实践的不断丰富,执政经验的不断积累,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标志着是我们党把自己执政宗旨意义提到了认识上最高位置。

第二,关于执政基础。基础,《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作了两个方面的解释:一为建筑物的根脚;二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执政基础中的基础兼有这两层意思。一方面指党执政的跟脚,跟脚不稳,执政难以长久,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一方面指党执政活动的根本或起点。共产党执政,只有有了这个根本,执政活动才能展开,执政过程才能开始。总结一切执政主体执政的规律,执政的基础就是获得人民的支持,人民拥护你,执政的跟脚就有了,执政活动就可以展开了,执政过程就可以开始了。反之,就谈不上执政。正是因为执政基础的重要性,我们党强调要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关于执政方略。方略,意即全盘的计划和策略,是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达到目标的完整思路。执政方略就是执政主题在执政过程中为完成执政使命而制定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执政方略密切联系于执政主体的执政使命。当代中国的执政使命就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党的执政方略,主要应当指的党如何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从最高的层次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属于我们党的执政方略。第四,关于执政体制。体制,指的是一个组织的组织制度,是一个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之间的排列方式。这种组织制度或排列方式协调有序,该组织和系统就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反之就会运转低效甚至失灵。执政体制,意为构成执政活动的各个要素间的组织制度和排列方式。由于现代执政活动一般需要政党、国家和社会三大要素构成,因此,所谓执政体制,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

第五,关于执政方式。方式,即方法和形式。执政方式,当然指执政主体执政的方法和形式。执政的方式密切联系于执政的特点。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的主体掌握了国家公共权力。由于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搞的不好,就可能危害社会,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现代政党大多数运用法律手段,实行依法执政。我们党也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第六,执政资源。资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借用该词本身具有的基本含义,资源应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天然性,即天然地存在于世间;二是其被动性,必须由外力去开发利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党所说的执政资源,就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维持执政活动运转的天然来源。对于我们党来说,例如,阶级基础、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念、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光荣的历史传统等等都是资源。但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执政还只是具有可用性,真正对我们的执政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在在执政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去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执政。

第七,关于执政环境。执政环境就是执政活动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执政活动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之中。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作为党执政的外部条件,必然会对党的执政产生深刻影响。党的执政环境是,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在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外部条件,是我们思考如何执政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