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社会和谐关键党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氛围环境,凝聚、整合和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发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主导和表率作用,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责无旁贷的。
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进行深刻论述,又着重围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进行工作部署;既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既从理论上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又科学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决定》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和一贯的价值追求。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形成合力、持续推进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条件和制度保障。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和道德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又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不断推进。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理论创新勇气和历史使命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使命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的统一论者。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完美的和谐社会。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使命,就是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我们党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在现阶段相统一的具体化,是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未来方向的科学结合。二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认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三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基础的认识。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所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所有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使和谐凝聚力量,使和谐成就伟业。这样,我们党也就有了最深厚的执政基础。四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有了可靠保证。五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刻,把握越来越自觉和坚定。从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就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主要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氛围环境,凝聚、整合和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发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主导和表率作用,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责无旁贷的。《决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营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思想舆论氛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多样化。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应当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要求和共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拥护。《决定》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既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又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二)把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转化为科学合理的政策举措,转化为法律法规和制度,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党的*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一经提出,就深得党心民心,引起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这些重要举措,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已经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已经提出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现在的关键是把这些政策措施真正贯彻落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般来说,思想和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总是通过政策举措来体现的。制定不出政策,政策不配套,或有了政策不执行,再好的决策也难以落到实处。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善于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律变成国家意志,领导立法、带头遵法、自觉守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决定》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这些,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能充分显现出来。
(三)更加重视群众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工作部署,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付诸实践、取得实效。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多样,大量的群众利益矛盾不断出现。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提高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群众工作新思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决定》提出:“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和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难度也在基层。要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真心爱护、严格要求、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化干部人才制度改革,通过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各类优秀干部和人才。当前,要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各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有了人才保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实。
(五)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增进党的团结和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要有活力,首先党要有活力。社会要和谐,首先党要和谐。扩大党内民主,有利于解放思想、形成全党统一意志,有利于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发挥广大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要围绕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扩大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建立完善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决定》指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