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同志把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作为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提了出来。这样从文化上规定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同志关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论述,有三个方面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一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三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处理好三个重大关系:一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二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三是建设性与批判性的关系。
《文选》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在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鲜明地指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极具创造性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文化上规定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树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一个政党,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性质,保持自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坚持自己的性质,最重要的是要紧跟时展的进步潮流,不断赋予党的性质以新的内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杰出贡献,就是根据21世纪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其提出的挑战,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新的历史性课题,根据党的干部队伍在世纪之交将要完成整体性新老更替的特点及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它作为坚持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正如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文选》第3卷第292页,下引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党的十六大将这一科学论断作为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写进了党章。
在这一崭新的表述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同志把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作为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提了出来。这样从文化上规定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历来是以党的阶级性来规定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也强调党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时候,就已经指出共产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他们所进行的理论工作,都是为工人阶级政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斗争的时候,更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且必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明确自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他把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自己是一个以先进文化武装的政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要特点。第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比马克思主义更为宽泛的范围。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要代表更为宽泛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里所讲的“文化”,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中国”,指的是我们研究的问题的空间即中国这个地域的文化问题,而不能理解为在中国这个地域生成的文化,因为文化的影响力从来都是跨地域的;“先进”,是相对于“落后”、“腐朽”而言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反映当时时展的进步潮流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前进方向”,指的是从社会现实条件出发向前发展的趋势及其要求。总起来说,提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研究我们国家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反映当今时展的进步潮流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及其现实发展趋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这样的文化发展趋势。第二,“忠实代表”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角色特征,即党必须具备的本质属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指的是党必须具备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角色特征和本质属性,就是要从文化上来规定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朵奇葩。它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也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也可以成为人际和谐相处的纽带。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带来的效果的多样性,致使有的文化成为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有的文化成为诱使人们消沉堕落的精神。文化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选择。正如同志强调指出的:“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第3卷第277页)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那么,我们党为什么要在世纪之交提出政党的文化旗帜问题呢?为什么要从文化上规定党的性质呢?从根本上说,党的文化旗帜问题,即党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也就是党的文明形象问题。一个党有没有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党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特质的标识,是一个党有没有先进性及其先进性程度的标志。这在新的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和突出。同志从综合国力竞争、改革开放发展特点和提高党的凝聚力等方面阐述了这个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同志强调,“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第3卷第399-400页)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已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而关系到党的文明形象。
——同志强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第3卷第81-82页)显然,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深刻变动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党的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同志强调,“现在,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相当不少,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也相当不少。”(第3卷第3页)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他还联系苏东剧变的教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第3卷第129页)为此,他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一重要问题,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第3卷第130页)这些论述,讲的不仅是党内文化的建设问题,而且突出地强调了党在自身建设中,只有自觉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优秀的党内文化,才能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文化创新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我们党要做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除了要在自己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还要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当今中国要发展的先进文化呢?关于这个问题,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系统的论述。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第3卷第559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理论工作、新闻工作、文艺工作、出版工作、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和宗教工作等各个方面,在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社会心理建设等各个领域,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该讲,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研读同志关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论述,有三个方面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化”人的文化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尤其是文化同政治生活相联系,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文化工作,往往给人一种简单生硬的感觉,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很不适应,同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趋活跃的态势形成很大反差。针对这种情况,同志在强调坚持文化建设方向的同时,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效果问题。他多次明确地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3卷第400页);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3卷第559页)应该讲,在树立起“先进文化”旗帜的时候,强调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由于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要使文化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我国的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也特别复杂。既有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又有党和人民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既有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文化,又有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有党领导人民主动向人类文明借鉴来的有益文化成果,又有国外渗透进来的落后的乃至腐朽的文化影响。古与今,中与外,精华与糟粕,相生相克,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我们在发展先进文化的时候,必须面对的文化现实。这个现实,决定了我们可以发展包容古今中外精华的先进文化,也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将任重道远、非常艰巨。在我国,发展先进文化,既有有利的条件,又有特殊的困难。因为,要对书本上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容易的,而对人们头脑里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非常不容易的。根据几千年中国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历史,惟有创新才能在人们的头脑里引发一场思想进步与观念更新。因此,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同志十分重视创新,在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新”的问题。他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第3卷第278-279页)可以这样说,能否推进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创新,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树立起“先进文化”的旗帜。
三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我们在创新中建设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应该怎么去把握呢?光是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历史上的“体用之争”、“道器之辨”,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无论在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中,无论在本土的还是外来的文化中,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也就是说,在文化现象中,我们不能说传统的就是落后的、现代的就是先进的。那么,我们在创新中建设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应该怎么去把握呢?先进文化的先进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研读同志关于先进文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同志特别重视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特别重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这就为我们研究和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本土的还是外来的文化,只有其中那些具有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又能够同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并枝繁叶茂地发展的文化,才是我们所要倡导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因为,科学精神是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并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类精神。同志说:“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第3卷第263页)他还指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了科学精神的武装,大家就会更加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第3卷第35页)而要发展先进文化,还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即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如同志所说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第3卷第278页)由于我们所讲的先进文化,指的是中国先进文化,因此在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时候,还要使之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结合起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同志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第3卷第400页)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特点的民族精神,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未来。因此,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不在于哪种形态或哪种样式的文化,而在于文化内在的精神,在于那种文化是否具有或体现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文化创新中,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来发展先进文化,就一定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掌握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动权。这是我们联系当前文化生活的实际,在深入学习《文选》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新认识。以自觉的文化使命感来恪尽执政党对人民的责任:引导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不断提高自己
我们提出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都是为了恪尽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和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并引导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也就是说,我们党执政为人民,发展先进文化也要为人民。
明确了这样一个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不是够了呢?还不够,还要认识到“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时代特点的具体范畴。在今天,我们在讨论作为文化服务对象的“人民”这个范畴的时候,不仅要像过去那样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各个阶级和阶层,还要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欣赏习惯的不同人群,注意到他们对于文化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为人民发展先进文化,要考虑到所有人的文化需求,要惠及十几亿中国人民包括广大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化工作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同志在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一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也发生了变化;二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的传播媒体和文化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群众;三是随着大量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第3卷第93页)要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群众的先进文化,就必须认真研究同志提出的这些问题,努力改进我们的文化工作。
在研读《文选》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处理好三个重大关系:
一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我们党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党自身的要求,对此大家能够理解,也能够接受。而对于我们党提出的发展先进文化的任务和要求,决不能理解为我们的文化只是为少数先进分子服务的。同志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第2卷第34页)我们所讲的先进性,不应该是脱离广泛性而孤立地存在的先进性,而应该是能够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先进性。
二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要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与服务对象广泛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解决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面对苏东剧变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一再强调在文化上要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此同时,他也一再强调在文化建设中要提倡多样性,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在全社会形成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些思想告诉我们,先进文化可以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是建设性与批判性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要把先进性与广泛性、主导性与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还要在文化工作指导上解决建设性与批判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同志就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文化建设方针。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听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到处蔓延。同志在强调要建设先进文化的同时,总是强调“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切不可手软,必须长期坚持,抓出成效。”(第1卷第239页)这也就是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第3卷第559页)
当然,要发展先进文化,不仅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还有诸如高雅与通俗、教育与娱乐等关系也十分重要。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些关系,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先进文化如何更好地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包括代表我们未来的广大青少年服务的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而又深刻地领会同志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务实地而不是空洞地在文化工作中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