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党的社会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党的社会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强党的社会思考

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上海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这些新课题新矛盾较早较突出地反映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在党的建设和党的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把握其特点和规律,主动适应新形势对党的社会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实践。

实施凝聚力工程的紧迫性

新时期的党的社会工作面临诸多考验: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党员流动性不断加大等情况下,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内凝聚力,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考验;在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党如何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共建共享共治,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下,党如何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党引领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

凝聚力工程建设与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是完全一致的。长宁区十多年来的凝聚力工作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引领凝聚力工程不断深化拓展。

长宁区凝聚力工程的实践探索,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向“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提升,着力推进六个方面的拓展:一是从凝聚个体向凝聚群体拓展;二是从党组织直接做向发动社会组织做拓展;三是从发挥个人作用向发挥团队影响力拓展;四是从满足老百姓基本需求向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发展需求拓展;五是从面对面走访向构建协调利益关系机制拓展;六是从运作活动项目为主向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拓展。

在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的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党员的主体骨干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始终坚持做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老百姓,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将惠民、便民、利民的政策落实在基层,坚持打造党的基层执政团队,把一批基层党组织书记造就成社群领袖,使群众能够面对面找到党;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矛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提高党的组织动员力,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

新时期基层党建出现了三个新变化:从单位党建向社会党建的转换,从区属党建向区域党建的转换,从体制内党建向体制外党建的转换。

目标方向是:加快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创新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党领导公共领域、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组织构架和工作领域,实现党对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

实现路径是:推进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形成立体化运作机制,把各类党组织相互贯通,体现条块结合的综合优势,体现有效覆盖和引领态势,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快探索:加快探索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一起构架公共事务与服务群众桥梁;加快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好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加快探索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建设专业化水平;加快探索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和社团中的党建,党建向团队延伸,不断提高和加强社会的组织化水平。

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长效性还不够,有6个问题值得关注:对民情的把握不太准、不太全、不够快;对民意的理解不太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来对待;联系群众的面还不宽;联系群众的方法还不够多样;联系群众与培育群众组织、引领群众组织的结合还不够;联系群众还要注重亲民能力培训。

创新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需在3个方面下功夫:针对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基层党建应以服务和满足最基层党员和群众的需求为本,以解决群众三最问题为重点,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关爱;针对群众思想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社会化的工作平台,着力构建党群沟通、协商、合作的新机制新载体;针对基层社会民主诉求的新变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突出党的社会动员功能,提升组织化社会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力度。

积极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总书记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主体地位如何确立,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是事关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关键问题。

新时期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要更加注重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一是更加注重在党内生活中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在社区层面,做到社区内的大事首先在党内讨论,老百姓意见比较集中的事情首先在党内统一思想,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增强党内民主意识,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提升能力素质,成长、成才、成功。二是更加注重在社会活动中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给党员搭建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和舞台,鼓励党员主动地发起社会组织,支持党员合法介入社会组织,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会组织,使党员成为各类群众团队的组织者、召集者。三是更加注重在决策监督中发挥党代表参与作用。积极推进党代表常任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发挥党代表在地方党委议事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在联接地方党委领导和基层党员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任期内参与党内相关事务中的民情民意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