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长智慧管理法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智慧管理。智慧管理的本质就是无为,管是为了不管。在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追求大智慧,即无为的管理境界。在具体管理的操作上,我们做到小智慧,即使管理富有更多哲理、更多睿智、更多生命的灵性。小智慧终究汇成大智慧。一个好校长需要掌握以下六个智慧管理的法则:
破与立
在管理中有许多经验、规矩,可能是许多年的传承或约定俗成。如果我们不加思考、选择地运用,可能会使管理工作因循守旧。管理需要做好破与立。无论是破还是立,其遵循的标准就是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依据规律,才能破成,才能立定。
破就是要敢于破除那些繁琐、表面化、片面化的形式与内容。只有破,才能瘦身,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使管理工作、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灵动起来,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立相对于破而言,有破才有立。立是需要勇气、胆略和责任心的。立的依据是校长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把握。立要正确、高效、有新意。立要求校长的视野要更开阔,要能跳出教育看教育。立是管理智慧的体现和集中生成。
案例:
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袁浩曾经提出,在教师备课上不作具体的格式要求,不作具体的书法要求,只要求教师备课有创意、有实效。但对于刚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格式和书写上仍要有一定的要求。
我校则针对现在教师备课普遍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二次备课更多地强调数量的情况,提出用好一次备课,专题化写好教后记的要求。
解读:
一直以来,备课都受“五认真”要求的影响,教师的精力更多地花在了形式上。备课中教师的个性、创造性,对教学经验的归纳、提炼则没有时间完成。北京东路小学在尚未实现资源共享时,破除了对书写格式的要求,提出备课有创意、有实效的要求,回归了备课的本来面目,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我校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提出的备课要求,破除了表面上对量的苛求,立出了教师备课也应是专题研究的更高的要求,引领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提高。
舍与得
舍与得是一对辩证关系。该舍的时候必须舍,只得不舍,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只有注重舍与得的平衡,才会不断发展。
比如在名利面前,校长要愿舍,因为舍去了对名利的追求,心态才会纯净,教育思想才会端正,才会真正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服务,才会真正地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办学,赢得师生的尊重,这是智慧的价值;在权力面前,校长要敢舍,只有校长会放权,才能使学校的管理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才会使校长回归自己的本职岗位,即出主意、用干部,而不至于陷入具体事务中,这是智慧的巧用;在民主面前,校长要能舍,只有校长舍去了所谓的权威,才能在学校营造浓浓的民主氛围,才能广纳谏言,促进学校发展,才能使学校管理由校长管理走向教师管理,向管理的无为境界迈进。
案例:
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学至今才有本科生1.9万人。有硅谷心脏之称的斯坦福大学虽拥有8000英亩的土地和雄厚的资产,学生却只有1.4万人。普林斯顿大学只有6350名学生。
解读: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学校办学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量力而行,要拒绝表面繁荣,控制规模,强化内功,注重规模效益化,要防止师资队伍被稀释后,管理不能到边到角,使学校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出现隐患。现在舍去一些眼前的利益,是为了以后得的更多,学校能持续发展;现在收紧拳头,是为了以后出拳时更有力。收的目的是为了放,舍的目的是为了得。舍的过程是内涵积淀的过程,这种舍是自我要求的舍,是主动的舍,是追求长远的、最大化效益的舍。
大与小
校长要想大事、做小事;视野宏观,着力细节。只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校长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聚合体,很多时候,校长是在矛盾中前进,是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中前行。这就更需要校长有良好的反思习惯与能力,有深邃的洞察力;这就更需要校长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发展情怀;这就更需要校长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总之,就是要有良好的平衡大事小事的能力。
案例:
2006年4月的一天,我要接待两个来访者,一个是某市的校长访问团来校联系访问一事,另一个是一位未来的学生家长到访。当天,家长刚来不久,校长访问团的代表也到了。我认真同家长交流之后才和校长访问团的代表商讨了来校访问的工作安排。
解读:
按一般思维,面对这两个来访者,似乎接待前者是大事,毕竟是安排三十几人的校长代表团到访;接待家长是小事,毕竟只是个别的而且又是准备上学的学生家长。但我认为,接待家长是更大的事,因为一个家长就是一个宣传的阵地,有这样一个家长在了解学校、宣传学校,可能会带动一批家长、学生认识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大事。再者,教育是服务,家长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家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也要服务周到。作为校长,明知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在等待,仍然亲自接待家长,详尽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直到其满意为止,而不是匆匆打发或交给其他人接待,因为家长就是冲着校长来的,校长接待与否、尊重与否、详尽与否,其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远道而来的同行,虽有慢待之嫌,但也只能恳望同行的理解,只能以精彩的讲座弥补。
情与理
在学校管理中要情理并存,理是情之基础,情是理之升华。理在于规范、约束,情在于激励、动心。温情是一份体贴,是一份人性的关怀。激情是燃烧,是点燃自己燃烧大家。
情在于沟通,智慧的交流;情在于换位,智慧的碰撞;情在于走进对方,智慧的感应。摆正情与理的关系,才能使教师集体在规则下达到家和万事兴的境界。
案例:
南京财大附小三年前做了一件事,就是根据教师个人的需要,以每次5元钱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份够三口之家食用的净菜,教师每天下午下班时带回去,十分钟内完成晚饭的菜肴。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成立了4个项目中心,这4个项目中心是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教师的专长而设计的研究共同体,使项目研究者成为研究先行者、领域领军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解读:
学校要想做到智慧管理,首先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位教师,帮助他们挖掘各自的潜能,提供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生命成长提供可能,所以学校尤其要重视人文管理,重视情的投入。当然,情感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可能,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和教师共同营造诗意的工作、生活是校长的智慧理念。
动与静
动与静表达的是一个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变是要满足现实对教育的要求,不变的是对教育的渴望与追求。变要求每天有新意,每天进步一点点。变使教育有了新意,也就有了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变要求每天的新意最终成就一个大目标,那就是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不变使教育有了一份凝重,有了一份责任,有了一份期待,有了一份成就。
案例:
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袁浩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娃娃科学院。通过这一载体,该校落实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
解读:
娃娃科学院是一个创举,变就变在其创新了教育的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落实了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而且这种素养的提升是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的,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变的是袁校长对教育理想的追求,通过新颖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校长的教育管理需要动静结合,只有“我们努力每一天,每天才能进步一点点”,只有“为有源头活水来”,才会“问渠那得清如许”。
花与刺
花的绚丽多彩,刺的尖利灼人,使人们向往花,远离刺。刺可能并不好看,但如果我们用包容的心情、欣赏的眼光来看,刺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另类的花,同样也吸引人。教育是这样,教师也是这样,如果管理能做到知人善任,那么花和刺将会是一样的美丽。
花的美丽芬芳在给人享受的同时,可能也会使人只看到繁花似锦。刺虽不好看,但她美的价值在于能刺激人的神经,时时以她的尖锐警醒人们。教育实践中,校长喜欢听溢美之词,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管理者,忠言逆耳啊!
案例:
每次教代会或其他工作需要教师提建议时,教师总能提出许多建议,对此,学校总是认真研究,分类梳理加以落实。
解读:
教师建议是“刺”吗?不是;是和校长过不去吗?不是。教师的建议是对学校的一份关切,是教师以校为家的一份真切期望。教师有建议、意见,不完全是坏事。校长一到场,便鸦雀无声,教师集体沉默,不一定是好事。花一样的语言是激励,刺一样的语言是鞭策。
校园里只有种好花、栽好刺,才会民主,才能和谐。因此,花也好,刺也罢,校长给教师多一份欣赏、多一份赞美、多一个平台,就会让教师智慧之花开放得光彩夺目,让教师真诚之刺锻造得锋芒锐利,保持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与敬业,对学校的关切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