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责任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育理论界提出素质教育还更早些。素质教育提出10多年来,广大教师、校长、教育专家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很多学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试验。经过10多年的努力,素质教育已经从基本的理论研究,局部的探索试验,教育系统内部操作进入了行政全面介入,政策全面规范的实际操作阶段。如果要进行评价的话,我认为素质教育已经处在社会关注、政府推进、重点突破、配套实施、全面展开的阶段。
虽然素质教育的进展令人鼓舞,但从整体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任重道远。
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认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太差,很多学校经费严重不足,社会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舆论界只关注教育个别负面现象,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利。
社会认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不得力,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某市一位学生家长在孩子没考上大学,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后,将学校告上法庭。其理由是,学校没有实施素质教育,没有尽到责任,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负连带责任,要求退还该学生高中三年的全部费用。
用人单位认为素质教育在学生身上没有体现出来,大学毕业生缺乏诚信和责任心,缺乏交流和合作能力。很多用人单位不敢根据毕业生电脑制作的精美自荐材料招聘员工,改为以现场命题写作作为聘任依据。
学生认为升学压力太大,除了应付功课外根本没有时间去拓展知识面。
素质教育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弄清楚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问题。
推进素质教育,全社会的责任在于让青少年根据自已的爱好、兴趣、特长和潜能等对人生作出多种选择和多元化发展;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办好每一所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实施奠定基础。
全社会都应当清楚的是,在中国实施素质教育,难度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大。一方面人口压力巨大,据有关专家测算,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2020年将达到15亿左右,然后才会逐步回落。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推进素质教育也好,深化课程改革也罢,都不能脱离这样的现实。基于上述现实,希望素质教育成效立刻体现出来是不现实的。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应当急于求成。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全社会的责任在于让青少年根据自已的爱好、兴趣、特长和潜能等对人生作出多种选择和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味追求上重点学校、取得高学历。要从观念上为青少年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中国人口多数在农村,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城镇化的进展,这些人要就业,要向城市转移,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唯一的出路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增加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实施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主要是由政府创造和保障的。中央政府的责任除了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人,调整教育结构(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外,还要促进教育的公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实际上,这句话主要讲的是政府责任。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主要是由政府创造和保障的。中央政府的责任除了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人,调整教育结构,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标准,改革升学制度等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用人制度。
在地、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中,60%左右是用于教育的。所以在录用公务员时,有关部门应当让他们有这样的认识:中国将要在相当长的时期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仅为1/10,能源仅为1/7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是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例如日本、以色列、“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人口密度、人均占有自然资源与中国相似,甚至比中国还要低。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重视教育,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使经济腾飞的。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规定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达到4%,实际投入教育经费情况是,1997年2.5%,1998年2.55%,1999年2.79%,2000年2.87%,2001年3.19%,2002年3.3%,2003年3.28%,2004年2.79%,2005年3.12%,2006年2.82%。面对这样的投入,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国家财政部的官员不仅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甚至还说“4%仅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一个经验数据”。据笔者了解,世界平均水平是4.9%,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5.1%,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4.1%。这样的教育投入,使很多学校要维持教育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开展相关的活动,只能向学生收费。
除了经费方面的影响外,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用人制度到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都应当向重视重点高中和高学历一样,使人才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按个人特长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分流,这样才能使各级学校升学压力减小,实施素质教育才有条件。政府对学校的评价不能只看升学率,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
政府的另一项重要责任是促进教育的公平。现在国家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分配不均。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社会各项教育投入中,43%的城镇人口占了教育投入的70%,57%的农村人口仅占投入的23%。一边是农村教育缺钱,一边是花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办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这在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心目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办学条件方面,应当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由国家规定底线和上限。有钱首先应当用到人身上,例如教师培训。
实施素质教育,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家长和学生在情感、利益等方面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实施素质教育,家长责任重大。
实施素质教育,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家长和学生在情感、利益等方面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实施素质教育,家长责任重大。据有关调查显示,对于素质教育,家长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他们直接体会到了孩子在“应试教育”、升学竞争重压下的种种苦衷。但很多家长在应试、升学、就业的重重压力下,对自己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责任认识不清,最典型的是在就业竞争压力下,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理解孩子的愿望,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只要分数下降,就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另外,家长给孩子安排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使孩子视学习为一种压力,一种痛苦,一种负担。其结果必然是厌学,失去探索的兴趣和上进心。第二个严重的后果是,孩子为了暂时逃避因学业压力而受到的惩罚而撒谎。这两方面的问题是最可怕的后果。
另一种现象是,很多家长希望把自己当年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贫困等原因没有实现的愿望,通过子女来实现,完全无视孩子的选择。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教科院联合对上海地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约24%的孩子反映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念头。这些孩子中,约15%曾考虑自杀,约6%的孩子有过自杀的具体计划,其中1.71%自杀未遂。上海属于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区,中小学生的压力仍如此之大,可见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多么重要。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首先要从课程设置方面着手,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特别要开好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的科学、历史、社会、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学生个人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实施素质教育不存在认识不足或者不愿实施的问题,关键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从责任出发学校该怎么办。很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即使外部条件较差,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特别要开好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的科学、历史、社会、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学生个人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索创新的兴趣,特别是保持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每所学校的责任。简言之,学校的素质教育责任是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应当努力尽到以下几方面的责任:
第一,改变以往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似乎学的知识越多,记得的知识越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越高、能力越强。把所掌握(或记得)的知识量的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缺乏对学生的人性关怀,把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颠倒了知识与人的关系。虽然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但正如经济的增长不等于社会和谐发展一样,高分低能仍然是今天的教育应该避免的。
第二,改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这虽然主要不是学校的责任,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是可以而且应该做到的。
第三,改变教育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对自己学习和发展有用的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第四,学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列入教育计划。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学生从小就正确认识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等。以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很多学生(包括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升学选择上是盲目的。例如,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考不上就复读再考。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思想或者说做人方面的问题。首先,北大、清华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一流。其次,选择如此极端,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好处。再次,如果自己家庭经济困难,能上大学(包括除北大、清华之外的其他一流大学)不上,还要选择高中复读,实际上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包括父母)的自私表现。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在人生路上的关键时刻作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发展都有利的正确选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学这些东西的个人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是什么;要帮助学生确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寻找、选择、利用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资源;要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恰当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心理氛围;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这些,可以说是从事任何学科、任何学段教学的教师的重要责任。
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实施。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应该更多从师德方面体现和衡量。
第一,按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负有尊重学生的责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管学生是优秀生还是所谓的差生,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尤其要注意尊重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孤立、犯过错误、有严重缺点、有严重缺陷、与教师意见不一致这几种学生。
第二,、在师德要求上,教师负有其职业活动的底线责任。
当学生出现问题甚至是严重问题时,教师的底线责任是不体罚、不辱骂、不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第三,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的责任是赏识。
教师应该赞赏每一位学生。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脆弱的、可塑性很大的未成年人。因此教师的职业责任要求他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微小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和权威的质疑。很多人询问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他总是用1975年母亲节他寄给他妈妈的一句话回答人们的提问:“我爱你,妈妈。你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你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赞赏的作用有多大。
第四,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教师的责任是帮助。
教师教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学这些的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是什么;要帮助学生确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寻找、选择、利用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资源;要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恰当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心理氛围;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这些,可以说是从事任何学科、任何学段教学的教师的重要责任。
第五,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方面,教师的责任是引导。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用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方法引导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引导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首先传授给学生的不是某门学科的具体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六,在学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方面,教师的责任是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要从传统的“道德偶像”、“道德传播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健全人格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在成长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自我选择,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今天,全社会对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没有争议,那么我们就应当从不同角度强化素质教育的责任,各负其责地为推进素质教育共同努力。也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负责,中国的人口压力才能通过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杨春茂)
杨春茂,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部人事司普教处副处长、处长、教师工作处处长等。现任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教师队伍管理和研究工作。曾参加《教师法》等教师队伍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执笔起草《教师资格条例》、《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等。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百余篇,曾任“面向21世纪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教师队伍法制管理研究”子课题组组长。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课题组成员,“教师资格制度理论研究”子课题组组长;“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核与认证”课题组组长。主要著作有:《教育家成长丛书》(主编)、《师德修养十讲》、《世纪之末的思考》、《教师队伍法制管理研究》、《师德启思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