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课多点人文色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传统数学教学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重视解题技能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数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而忽视数学的人文性的展现,给大多数学生造成了数学刻板、枯燥、缺乏情感的印象,从而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终身受益呢?
近一年来,笔者着眼于在数学课堂上拓宽孩子的视野,为数学课增添一些人文性内容,对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将数学史引进课堂
回到“原点”思考,刘坚教授如是说。历史上,早在18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即提出,由于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发生的一致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必须符合历史的顺序,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卡约黎认为,如果孔德的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时候,从结绳计数、刻板计数开始,讲到古人10个一堆地数石子,为孩子们顺利地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十”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讲《钟表的认识》一课时,我从本市钟鼓楼的消失讲起,告诉孩子们:钟鼓楼这一文化现象的消失,是因为人类的智慧推进了文明进程。我还让孩子们看了钟表的发展历史:日晷、沙漏,水漏、混天仪、机械表、石英钟、工艺钟、原子钟,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点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趁机鼓励孩子们在今后去发明更好的钟表。此后,不止一个孩子来告诉我,他们在书上发现了沙漏,在本市的广场上发现了日晷……显然,数学史的引进,拓宽了孩子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孩子的探索欲望,这和只会解数学题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让孩子感受数学美
数学是美丽的吗?怎样让数学由冰冷变成火热?对此,数学王子张齐华有这样的论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数学,与他们共享数学美、共创数学美。
在我的数学课上,我也尽力向孩子们展示数学的美。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由人体构成的艺术数字。美丽的人体数字,让孩子们的眼前一亮。他们也许没有想到:数字原来可以这样美。在讲《图形拼组》的时候,我给孩子们用各种几何图形,剪拼成各种图画,还让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图,并以“美丽数学”的名字把孩子的作品展出,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
三、透过数学看世界
我认为一个数学老师是应该有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的,因为数学广泛地存在于每一个角落,透过数学,我们会清晰看见人类文化。我的数学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视角。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时,我给孩子们讲了“数学故事”;在讲《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给孩子们讲了12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2个月、12生肖、钟面上的12个数字、12指肠……;讲了13是西方人不喜欢的数字;我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一座17孔桥,上面有“数不清”的狮子;我告诉孩子们18是一个有文化的数字:因为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有武松喝了十八碗酒打死老虎的水浒故事,有《山路十八湾》的歌曲……在讲《认识钟表》时,我选取了几个有代表的文化钟:福字钟、玉石钟、龙图案钟、脸谱钟,从不同侧面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这些书上没有,却又真实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他们对这样的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个孩子不止一次地问我:老师,数学与历史有关吗?数学与艺术有关吗?孩子的提问让我感到很欣慰,他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了数学之于文化的关系。这样的教学,为那些困难于数学的逻辑思维的孩子提供了另类的学习内容,让不同层面的孩子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四、捕捉数学中的生活元素
数学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亦与生活紧密相联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可以用数学方法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气息。
在讲《人民币的认识》的时候,我采集了大量生活图片,告诉孩子们,这些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布置实践作业,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教学《认识时间》时,为孩子提供一些重要时刻:神六升空的时刻、巴金逝世的时刻、生活中让人感动的时刻,让孩子指认。这些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触摸到了生活的脉搏,我期待这样长此以往的教育能让孩子慢慢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今天,数学课的单调、乏味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着眼于孩子发展的教学内容,必将是数学课堂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