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春创新中闪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青春创新中闪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青春创新中闪光

“走小道、建大路,住草棚、盖高楼”,这是人们对建筑企业工作者不辞艰辛、勤奋创业、乐于奉献精神的形象描述。楼敏,这位文弱的女工程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青春谱写出了一曲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感人之歌:工作十多年,长期转战于建设工地,在宣杭铁路、泉厦高速公路、义乌南门大桥、义乌宗泽大桥、浔练花林大桥等多项铁路、公路、市政工程中洒下辛勤的汗水,在科技创新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成为一名在中铁十六局被人称道的女性高级工程师。

牛刀初试露锋芒

楼敏从兰州铁道学院刚毕业时,恰逢宣杭铁路破土动工。宣杭线是国家重点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管段长,技术人员却不多,可以说是一根针穿几条线,任务很繁重。同时,工地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十分艰苦,住的是单位租的广德农村的破旧民房,工作场所就是几十公里尘土飞扬的现场线路。初到工地那会儿,个子小巧、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她很难让工地的“大老爷们”狠心将她“发配”到一线。楼敏却将此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好平台,正好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建筑行业。她觉得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身临其境,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因此,楼敏谢绝了领导、同事们的好意,横下一心决定“现场取经”。白天,她和管现场的男同志们一道换上雨鞋,提着塔尺,扛着脚架,背着仪器,穿梭在荆棘密布、植被茂盛的灌木丛中,奔走在尘土飞扬、凹凸不平的便道和工地,对每层路基、每个桥墩、每座涵洞进行测量和监控,与黄砂、钢筋、石灰、水泥交“朋友”。晚上,还要整理内业资料,旁站值班也是家常便饭。工地一干就是八年,同事们惊奇的发现当年那个文文静静、稚气未脱的女学生不见了,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名肤色黝黑、眼睛明亮、见解独到、雷厉风行的技术干部。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因为敬业,使她在本职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一线的八年为她后来从事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大胆实践求突破

1998年,楼敏调往机关测试中心管理全公司的试验工作。当时单位承担着义乌南门大桥的施工。按照要求,结构物施工前,必须先委托当地质监部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出具权威证明后方能投产。那时的义乌市质监站还不具备C25以上混凝土试配能力,业主则要求把材料送往杭州,到省质监站进行试配。她灵机一动,考虑到单位计试中心的试验能力已不亚于省质监站,于是多次上门说服业主将该工作放在单位进行。按行规来讲,施工方提供的关键试验报告往往不被建设方所接受。为消除各方疑虑,她领着项目试验人员及时进行试配,并邀请质监站旁站监督,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并提供出可靠数据,最终得到了业主的许可。不久,业主又提出压缩工期的要求,她又大胆向业主建议,使用外加剂和外掺料加快混凝土施工。她与部门人员通过几十次反复试验、分析和论证,不仅使配合比符合现场需求,而且通过改良,节余了水泥用量,为企业降低了的成本。该配合比投产应用后,成品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稳定,得到了业主和质监站的一致称赞,并在其他标段推广应用。1999年,义乌南门大桥被中铁建总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人们往往对习惯的事物有依赖性,接受新的事物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给科技创新带来了难度。她通过大胆实践,积极与业主们加强交流和沟通,使科技成果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

勇于创新树品牌

2003年,楼敏担任起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经理一职。当时,公司承担着义乌丹溪大桥的施工任务,该桥主跨为斜靠式系杆拱结构,该结构以外型新颖、空间立体感强著称,在国内还是首次采用。据了解,国际上也仅有西班牙建过类似结构的桥梁,因此这种新型结构桥梁建造技术在国内根本无任何资料可以参考和借鉴。为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她建议项目中标后立即组织科研攻关,通过多方沟通,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支持,不仅向上级争取到了科研经费,而且与他们一道组成科研小组,确立了“斜靠式系杆拱桥综合施工技术”这一课题。通过对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和验证,边施工,边研究。首先利用先进软件对结构进行空间模拟检算;接着,上百次到现场量测、积累气温与内应力、尺寸的应变关系;然后,将数据反馈到制造厂指导加工生产;最后由大型浮吊船、汽车吊联合进行现场焊接拼装。通过努力,不仅圆满地解决了技术难题,为新型桥梁的设计、制造技术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3年,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同时获得了金华市优质工程“双龙杯”奖,“斜靠式系杆拱综合施工技术”课题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丹溪大桥建成后,被江苏昆山市的建设者们看中,多次到大桥观摩。楼敏得知昆山拟建玉峰大桥这一信息,立即毛遂自荐,与该桥的设计方合作,在斜靠式系杆拱结构的基础上,对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无水平推力斜靠式系杆拱结构”,并得到了业主、设计单位及国内多位桥梁专家的认可。最终公司以技术先进这一绝对优势夺得了大桥施工任务。有了丹溪大桥的经验,玉峰大桥的施工驾轻就熟,一座8000万元的新型桥梁,仅用11个月就安全优质建成,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市政工程“金杯”奖。通过大胆实践与科技创新,不仅让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而且使科研成果得到了技术升级,实现了成果转化。目前,该技术成果还在其他城市桥梁施工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