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打造顶级旅游目的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打造顶级旅游目的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打造顶级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每年都以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多元化转变,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对外交往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火山、古迹六大奇观别具一格,蒙古民俗风情举世闻名,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区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旅游规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5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280亿元,同比增长34%,约为全区生产总值的5.82%,旅游业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尽管如此,与国内旅游强省相比,无论是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竞争力,内蒙古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旅游项目多以观光游览为主,度假产品和特种产品较少,特别是精品更少,不能满足高端游客和个性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旅游产品建设趋同化现象较为突出,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从东到西普遍雷同,各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旅游目的地重心东移,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正在成为国际旅游者追逐的热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不断成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所有这些,都为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内蒙古的要求,以打造旅游精品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全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将我区建设成为以草原和民族风情为主打品牌,以沙漠、森林、冰雪、边境和历史文化旅游为辅助品牌,集观光、会议、节事活动、休闲避暑、温泉疗养、滑雪度假和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为一体的,中国北方重要的特色旅游地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各项指标在全国达到中上游水平。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如下战略和措施:

第一,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内蒙古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优势集中表现为景观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原始神秘性。像阿尔山—柴河旅游区、克什克腾旅游区、额济纳旅游区,在国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内蒙古的旅游开发应始终围绕特色做文章,以特色建设精品,尽快打造几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上,我们要重点打好“三张牌”:一是“民族文化牌”。加快民族文化开发,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于时代精神的旅游精品,像成吉思汗陵,元上都遗址,昭君墓等。二是“休闲度假牌”。适应国内外旅游消费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内蒙古夏季草原、冬季冰雪、长年温泉的独特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和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如阿尔山、岱海、恩格贝等。三是“生态旅游牌”。充分利用生态优势,重点开发建设草原、森林、湖泊、湿地、沙漠、地质奇观等生态旅游产品。

第二,搞活冰雪,大力发展冬季高端旅游。内蒙古冬季冰雪期长,环境优美,具备发展冬季旅游的条件和优势。但旅游开发多年来一直以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为主,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客源分布不均衡,夏季过旺,冬季过淡,难以吸引高端游客。因此,下一步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支持冬季冰雪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延长我区旅游季节,拉动高端旅游消费,尽快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内冬季旅游的重要基地和重点目的地。我区与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毗邻,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与两省在冰雪旅游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发客源市场,联合进行宣传促销,带动内蒙古旅游实现常年化、常态化、高端化,提升旅游发展整体水平。

第三,夯实基础,努力提高设施配套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提升设施配套水平和服务接待能力。加大区域连接公路和通往景区公路的建设力度,尽快建成便捷、畅通的旅游通道。加快旅游中心城市的机场建设,尽快提高等级,使其可以升降较大型飞机。加大主要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旅游通道的绿化建设。尽快完善重点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景区内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垃圾清运与处理、供电、供水、排污,以及重点生态旅游景观区的保护设施等。力争到2008年底,使自治区所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基本配套,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第四,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旅游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现有资源,引导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一是通过整合、重组国有旅游资产,组建几个在自治区旅游行业中能够起到龙头和引导产业发展作用的大型旅游集团,依托集团自身的规模优势、市场网络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迅速抢占先机,确立市场优势,逐步引导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二是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旅游企业的改制重组,投资旅游开发项目,为旅游业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三是自治区和各盟市都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确定一批有规模、信誉好、管理规范、效益好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第五,拓宽渠道,积极推动多元化融资。加大各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要按比例逐年递增,各盟市也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和旅游宣传促销。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旅游产业。推广国家开发银行与我区旅游业金融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区内外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借鉴平煤等企业资源证券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上市融资获得发展资金,实现旅游资源证券化,做大做强旅游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区内担保机构围绕旅游业发展重点,在旅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面予以倾斜。探索建立旅游专业担保公司,对旅游项目和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担保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六,创新机制,全面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区,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首先加强与北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重点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使区域旅游要素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资源、市场、设施的共享,品牌、规划、产品的共建,信息、交通、网络的互通,政策、标准、组织的统一等。其次,创造条件,将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共同推动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南北、东西互动,不但可以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客源流动,而且可以优势互补,发挥合力,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因此,内蒙古要在国家旅游局的统一指导下,与其他省区市合作联动,将旅游合作纳入各自的旅游发展规划,创新机制,扫除障碍,形成联手打造大旅游、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格局,逐步实现旅游市场一体化。同时,积极推动各地旅游企业间加大合作力度,推动双向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自驾车队等客源互动,活跃旅游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第七,加强促销,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抓住国际旅游热点逐步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的有利时机,以俄、蒙、日、韩、东南亚、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重点,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和高端游客。积极参与国家在世界各主要客源国举办的文化活动、旅游促销与展览活动,适时举办内蒙古旅游推介会和说明会,广泛宣传我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鼓励国际旅游中介机构,特别是主要客源国的旅行社整体策划和内蒙古旅游国际市场的分国别业务,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旅游中介机构整体策划和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旅游线路产品。充分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国内大型陆路口岸的地缘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俄、蒙两国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将连通俄、蒙的跨国边境旅游路培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旅游产品。

第八,合理开发,加强旅游生态保护建设。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我们要以实现自治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规律,注重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防止因短期行为而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制定旅游规划时,要十分注重旅游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强旅游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大对现有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和生态监管,保证现有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积极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旅游区的生态管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注重旅游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