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利管理主任交流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管理主任交流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利管理主任交流发言

*市*灌区位于古城*西北郊,是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倡导修建的著名“关中八惠”之一,始建于**年7月,设施灌溉面积21.35万亩。灌区投入使用60多年来,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求发展,灌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灌区历史性跨越。下面,结合我局实际,与大家一起探讨水管体制改革给单位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灌区发展生死攸关,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处郊区的*灌区灌溉面积急骤萎缩,灌区的工程设施不同程度遭受破坏,依赖水费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灌区经济快速下滑,入不敷出,年水费收入不足80万元,缺口近80万元,单位人心涣散,人心思走,管理运行困难,举步维艰。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积重难返,甚至于有关部门提出解散灌区,工程设施交由市政部门代为管理,灌区发展跌入历史低谷,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地步。面对严峻形势,灌区领导班子经过冷静地分析和考虑,一致认为,只有改革,才是灌区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改革,才能扭转灌区发展的被动局面。

二、三年跨出五大步,改革成效初显

国务院《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我们吹来了改革的春风,省、市政府《实施方案》的及时下发,为我们指明了改革方向,带来了改革的动力。两年多来,我们在*省水利厅、*市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编办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辛工作,成功跨出五大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是完成了定性定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年9月21日,批复了*市*管理局更名为*市*管理中心,单位职级升格为县处级建制,编制处级领导职数4名,科级职数14名,核定事业编制90人。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变为财政差额拨款。定性定编工作的落实,在全局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局3任局领导上下奔波,10余年的心愿变为现实。

二是实现了定岗定员。根据市编委的批复精神和《定岗标准》,我们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岗位,实行了竞争上岗、按岗取酬。

三是两项经费基本落实。职工工资已经市人事局核准批复,市财政按差额标准每年拨付补贴资金80万元,其余部分由自身收入补齐,足额发放。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及住房公积金也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到位,为广大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20*年市财政从预算外资金挤出300万元,作为工程养护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工程日常维修。20*年,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每年300万元日常养护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工程维修养护费的落实,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多年带病运行的老灌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顺利完成了“管养分离”。按照改革精神,我们于20*年11月份,将工程维修养护人员从灌区日常管理中剥离出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惠丰工程养护有限公司,实现了一步到位,初步建立了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体系,管理机构得到精简,维修养护水平大大提高,运行成本明显降低。

五是推行人员聘用制。在理顺体制,经费落实,管养分离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职工双向选择,中层竞争上岗的办法,于20*年12月1日面向全体职工下发了《20*年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实施方案》,然后按照程序,民主推荐、竞争演讲、投票选举、组织考察、任前公示,于20*年12月28日公示期满后,由中心主任在年终总结会上正式聘任了18名中层领导。随后,职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完成了双向选择,实现了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三、突出改革宗旨,紧抓关键环节

我局被省水利厅和市水务局列为改革试点单位后,我们提出举全局之力,汇全局之智慧,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环节,加快改革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做好“两个”吃透,是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前提。

“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改革实质。二是吃透灌区实际,明确改革重点。改革一系列文件下发后,我局领导班子多次精心组织学习,掌握改革政策,了解改革步骤,领会精神实质。水利部、财政部“两定”标准出台后,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了部、省、市各级举办的培训班,掌握了测算标准和方法。并由局领导牵头,专题组组织调研,将灌区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条梳理,分类排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二)争取“三个”部门支持,是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关键。

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后,如何取得改革实质性进展,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把工作重点放在取得市编办、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与理解上。我们工作不分节假日,联系不分上下班,主动上门汇报工作,诚心邀请来灌区了解实际情况,共同研究改革方案,使他们深深理解到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用耐心和诚心感动人,用热情和感情争取到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三)制定一套方案,是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

在取得外部理解与支持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切合灌区实际的改革实施办法。我们组织专门班子,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编写了《*灌区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几上几下,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赴云南、湖北等省,实地学习了他们在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形式、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几易其稿,经过主管部门批复,成为我局顺利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蓝本。

(四)抓住“四个”环节,是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保障。

一是抓领导,我们做到了脑勤、腿勤、嘴勤,常思考、常反映、常汇报,经常到省水利厅、市政府、市水务局等上级领导机关,向领导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反映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求得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二是抓宣传,我们不仅利用《*日报》、《*晚报》等媒体报道灌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灌区的机会,详细汇报,极力呼吁。由过去的怕曝光、怕丢人转变为主动邀请,报道成绩,反映不足,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三是抓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用制度约束人,用规章管理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四是抓工程养护。充公利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机遇,通过“管养分离”,组建并锻炼了一支维修养护队伍,统一着装,企业化管理,使灌区工程成为市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抓好“五个”结合,是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一是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我们提出既要努力实现灌区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于20*年底全面完成这次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的良性运行机制和体制,为全市和全省创造经验,做好示范。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要在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程的公益性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同时,有效利用工程资源,在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维持灌区管理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学习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加强干部理论思想教育,搞好业务培训,鼓励职工上学深造,创建学习型单位。积极培育水利行业精神,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打造一流职工队伍,为灌区进一步发展做好组织保障。四是权责与绩效相结合。建立一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用工作实践来检验干部、锻炼干部,用绩效来衡量工作计划的完成,使管理责任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形成人人向上的工作氛围。五是水管体改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正视存在问题,不断完善改革工作

尽管我们在水管体制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其它兄弟灌区和部、省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局部改革还不到位,内部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还需完善。二是在分配制度上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维修养护公司每年要上交一定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加了公司负担,还需要政策上的支持等。

这次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既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又是我们学习其它先进单位经验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使老灌区再次焕发青春活力,为地方经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