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妇联加强妇女就业管理经验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妇联加强妇女就业管理经验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妇联加强妇女就业管理经验交流

XX乡地处文秘部落区西南,属典型的“城中乡”。全乡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富余劳动力4000人,其中:女性2310人,占总数的57.7%。近年来,我们妇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基本职能,把关心帮助妇女就业作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有的放矢地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有序地加强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地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地安置妇女就业,探索出一条妇联组织在新形势下开展妇女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新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织一张网——构建妇女就业平台

我乡人多地少,可耕用面积人均不足一亩,就业压力比较大。随着城市的延伸和一批批学生的回乡务农,土地不断减少,富余人员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妇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妇女就业网络,帮助安置妇女就业。一是构建女工信息网络。为了规范有序地帮助安置妇女就业,我们组织各村妇联组织对辖区妇女劳动力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建立无业人员、下岗人员、特困人员家庭情况及用工信息等台帐,将无业妇女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特长等内容建档建成册,做到一人一卡,形成了无业妇女劳力库,为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根据每个人的就业情况随之变动档案内容,使档案帐卡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就业集会制度。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乡建立健全了就业集会制度,制度规定每季度举办一次就业赶集会,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我们以举办就业赶集会为契机,广泛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就业,最大限度组织妇女参加就业赶集会,主动适应市场寻找工作岗位。近年来,我们共组织3000人次妇女参加各类就业赶集会不下13次,特别是今年春季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劳动就业洽谈会,共邀请用人单位近百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多个,吸引了全乡近1000名妇女前来求职,当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与用人单位现场签约近50余人。三是组建就业信息中心。我们妇联组织十分注重用工信息的收集,组织人员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广泛搜集各种用工信息,并与区劳动局、区民政局、部分用工单位等部门联系,广泛收集信息,并迅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对外,各村也利用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让在家的妇女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截止目前,共19次信息共300余条。同时,还协调职介所,对乡内妇女求职者实行免费推荐就业服务。近年来,职介所累计为妇女提供各类就业咨询服务700余人次,600多名妇女通过职介所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送一门技——增强妇女就业本领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妇女劳动力转移最大的问题是劳动者无技术、无本领,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因此,工作中,我们妇联把提高妇女劳动技能作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获得致富金钥匙。一是建立培训基地。我们积极与江城锅炉厂、气体厂联系,建立了以江城锅炉厂、气体厂为中心的乡电氧焊技术就业培训基地,新悦酒店为中心的服务业培训基地,龙人集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培训基地,乡经管中心为中心的财会、微机培训基地,每年帮助培训缺乏技术的妇女近500人,使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就业信心,不少的同志走出培训基地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二是开展定向培训。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我们结合妇女特点,大力开展美容、美发、服装加工、家政等各种适合妇女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同时,积极与辖区大企业联系,针对企业需要的劳动岗位,委托企业代为进行集中培训。我乡龙人集团需要大量的市场开拓型人才,于是我们组织了100多名妇女委托龙人集团代为培训,培训完后由企业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第一期培训50多名妇女被该企业录用。三是建立培训基金。为了加强就业培训,我们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培训妇女。前进村与区成人教育中心共同开办了成人教育大中专夜校,免费鼓励村民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培训妇女400余人次,50多名妇女已经获得中专学历,20多名妇女已经获得大专学历。我们还积极地与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由乡村共同出资开办一些适合妇女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妇女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据统计,近年来利用各级学校和社会资源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0余期,培训妇女2000余人次,1000余人次获得各种劳动资格证书,就业率达到75%以上。

架一座桥——畅通妇女就业渠道

为了促进妇女快就业、多就业,我们妇联坚持把安置妇女就业当成工作重中之重,多方协调、见缝插针、拓宽渠道、最大限度安置妇女就业。一是拓展接收基地,稳定输出一批。我们积极加强与城区街道社区妇联组织、劳动部门、中介机构、企业联系,与区巾帼家政服务站、区劳动就业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接收基地,并与汉商集团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劳动用工协议,已帮助800多名妇女进入城区社区、企业服务业行业就业。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就地安置一批。凡是引进项目,乡党委坚持把村民就业问题作为重要条件,宁可少收点租金和转让金,鼓励投资商在同等条件下尽量用本乡富余劳动力,并在协议中加以明确,较好地实现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为解决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的妇女的就业问题,我们妇联迎难而上,积极与新进企业协调,争取多安置一些妇女就业。近年来,新引进了体育休闲康乐园、龙人集团、知音超市等项目,为我乡妇女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新新体育康乐园2003年建成后,在乡内一次就招收女工1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引进项目,解决了近500名妇女的就业问题。三是更新思想观念,扶持创业一批。我们抓住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举办成功创业女性事迹报告会,编发妇女创业典型宣传手册,开展先进典型巡回演讲活动,举办科技结对和创业贷款签约仪式,召开创业研讨会,选树宣传一批优秀创业女性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发扬创业和创造精神,抢抓机遇,自主创业,回乡创业。乡村妇联组织积极帮助妇女办执照、跑手续、搞外销,扶持她们自主创业。在此基础上,对有能力、想创业、无资金或无技术的女性实行结对帮扶。目前全乡已有400多名妇女在妇联的帮助和支持下步入了个体户的行列,成为商海大潮中的搏击者。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内部转移一批。我们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规范管理、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措施,积极引导妇女发展参与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使1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大棚蔬菜、药材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培训,已建立巾帼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带动1000多名妇女参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就地安置。五是发展打工经济,向外输出一批。我们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开展境外劳力输出。刚开始,村民和乡村两级组织都存在顾虑,村民怕国外形势乱,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乡村组织怕担保遭受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通过典型引路,积极转变村民群众的旧观念。界牌村支部书记第一个决定将女儿送到日本打工,增强女儿生存本领。村民们知道支部书记的女儿到日本打工的消息后,一些年轻人争相外出打工,已经先后组织3批近20名人员赴日本就业,其中妇女达13人。

树一面旗——培植先进创业典型

针对农村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追求离家近、工作轻松、条件好、待遇高的工作的实际,我们妇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四自”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妇女就业岗前教育的必修课,请劳动局、妇联和司法部门的领导同志来乡讲课,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自主、竞争、流动”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念,帮助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引导妇女向第三产业要岗位,向社区服务要岗位,向非公有经济要岗位。另一方面,广泛宣传表彰下岗女工落岗不落志,自主创业,自强不息的新典型,抓住“三八”节有利时机,举行“巾帼创业风采”事迹报告会,表彰“巾帼创业”标兵、个体私营女杰,十佳巾帼科技致富明星,女能手等活动,培养树立了一批妇女就业典型。几年来,有10名妇女获区级“巾帼创业标兵”称号,有5名妇女获市“巾帼创业标兵”和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当中有种菜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通过这些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典型带动,妇女就业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原来一些无人问津的保姆、保洁及竞争性较强的岗位已成为许多妇女愿意选择的工作,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用户认可。

撑一把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护务工妇女合法权益,始终是妇女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妇联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己任,努力做好配套服务,创造良好的妇女就业环境。一是强化维权教育。一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培训,帮助外出就业妇女了解有关务工经商、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另一方面敦促、监督用人单位招用女工时按照信息,进行面试、组织体检、组织运送、签订劳动合同,防止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我们还将政府劳务输出政策法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和劳动保障相关法规编印成册发送给妇女;组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在乡妇联开辟“妇女维权热线”,以此提高她们对劳务输出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几年来,共为妇女办理待业证、失业证200多个、再就业优惠证150个;办理失业保险422人。二是注重跟踪服务。对实现就业的妇女,我们妇联及时建立外出务工妇女档案,还定期走访用工单位,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积极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通过司法监督、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为进城务工妇女这一弱势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权益保护。在外出务工妇女集中的地方,协调成立了各类妇女联谊组织,帮助妇女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三是加强扶贫帮困。有些妇女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找不到工作,有的家人或自身生病、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帮助这些特困妇女家庭解决燃眉之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援助活动,开展“巾帼助困行动”,组织发动群众为特困妇女家庭捐款;开展“结对解困助上岗行动”,对特困下岗女工结对帮思想、帮资金、帮技能、帮上岗,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困难家庭中去。据不完全统计,乡村妇联共筹款10多万元,资助下岗女工特困家庭200多户,共促成帮扶对子300多对,帮助300多名特困妇女找到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