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教学改革经验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一年来,我们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以下经验值得我们弘扬:

(一)用明晰的思路促发展,是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20*年,我们在总结以前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确立了“一大特色、一个率先、一个高地、一个基地、两大突破、两大支撑、三大作用”的“1111223”总体奋斗目标,确立了“发展为要、质量为上、和谐为本”的主导思想,“改革谋发展,管理求质量,创新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义务教育求均衡、高中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创特色、师资教育上台阶、学前教育有规模、和谐教育有突破”的工作方向,一如既往地加以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一年来,我们狠抓“三条主线”,即抓好安全稳定保障线、教育质量生命线、师生权益维护线;实施“三化策略”,即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信息化、规范化;坚持“三个第一、三个突破”,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内涵发展上求突破,坚持把高质量作为第一追求、在推进素质教育上求突破,坚持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作为第一需要,在推进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上求突破,努力追求新的跨越,全县教育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实质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用强烈的意识促发展,是保持工作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根本。一是增强机遇意识。去年,我们抢抓统筹城乡发展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并报县政府审批通过,城区“1124611”布局全面实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教育新发展。二是增强开放意识。开放意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进步的源泉,更是实现快速崛起的强劲动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新理念,探索新办法,全县上下两支队伍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我们积极寻找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职教资源整合,职教集团的成立,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大市场。四是增强创新意识。过去的一年,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解决好“历史形成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三类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管理、创建学校特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有新突破。我们直面社会关注的“三乱”等热点,以铁的措施纯正行业之风。面对教育质量中心点,我们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教育质量取得新突破。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难点,我们抢抓机遇,论证调研,有效实施学校布局调整。面对年度工作目标重点,我们分层分块推进、逐条逐项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用务实的作风促发展,是保持工作实效性和先进性的关键。工作作风决定事业成败。一年来,我们按照“三快三实”总要求,以作风建设为着眼点,大力开展弘扬“八风”着力“八治”作风建设教育活动,构建干部教师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责任追究为着力点,严查部分学校乱订资料乱收费、教师体罚学生和个别学校领导失职等问题,确保优良行风。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深化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和特色建设;以综合调研为抓手,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整体推进教育工作。以教育监督为手段,组建教育巡察工作组,全方位对学校巡察和监督,增强学校管理透明度。

(四)用稳定的大局促发展,是保持工作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基础。周济部长讲,“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信访不断,哪有和谐”。我们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第一责任”意识,建制度,保投入,重督导,硬考核,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增强了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实效性,全系统实现无重大学生伤害责任事故等“三无”目标和安全稳定事故同期同比大幅下降目标,保持了稳定大局,奠定了教育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五)用严格的纪律促发展,是保持工作规范性和严肃性的保障。纪律是保障完成工作的需要。只有加强纪律,才能及时消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才能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产生创造力。我们针对财务管理、行风建设、行政效能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堵疏结合,惩防并举,避免了不少干部教师走弯路、违规定,保持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促进教育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三、本学年度全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按照《*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总要求,以更高的目标、更科学的理念、更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二)总体思路:以“城乡一体、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以“1111223”为总体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要、质量为上、和谐为本”的主导思想,确立“12345”总体思路,就是要抓住“一个关键”、协调“二类发展”、处理“三个关系”、着力“四个统筹”,实现“五个发展”。即: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关键;协调好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发展;处理好统筹与分类、兼顾与倾斜、重点与薄弱“三个关系”;着力城乡、片区教育,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教育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四个统筹”;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三)主要目标任务:

1.高水平、高质量巩固义务教育。充实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初中适龄少儿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增长到99%以上;中考优生率力争达到35%以上;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建设,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进一步提高。

2.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启动第一高级中学基本建设和*高级中学示范性高中、*中学市重点创建工作;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超过县下达的指标,高考上线率保持90%以上,重点本科上线有新突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率达80%以上。

加强职成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打造2-3个拳头专业;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率达98%,就业率达90%;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移民、扶贫等培训6000人以上,全年培训农村从业人员10000人;科技“三下乡”活动覆盖面达80%;加大力度推进普职融通探索实验。

3.加快教育技术装备步伐。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按教育标准化装备标准,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争取市上“班班通”工程,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加速推进教育资源共享进程。

4.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启动教师进修学院创建工作,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2012年前创市级继续教育示范县;构建城乡继续教育新体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比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待遇保障落实。

5.全面贯彻落实《*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完成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6.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县城新规划2所幼儿园;支持乡镇办好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入学率提高5%;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60%以上。

7.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和创重升级为抓手,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上台阶;力争实现1优(师培中心),2示范(*中学、职教中心),新增1所重点(*中学),60%以上中小学校达到规范化管理合格以上,80%以上村校达常规合格以上。

(四)具体措施:为确保以上目标实现,20*学年度,全县教育系统要硬化“五五”措施,即“五个强化”、“五个再提高”、“五大载体”、“五项改革”、“五个到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突出“五个强化”,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延发展,这是必要的,也是发展的一种方式,但单纯的外延发展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作支撑,这种方式就有可能流于浅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⑴强化德育首位。一是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各校要配备骨干教师,开齐、上足、教好思想品德和政治课,并积极挖掘和利用学科教学的德育素材,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强化构建整体德育网络。加强以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整体德育网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强化活动育人。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守则》、做《规范》”活动、开展好“传唱红色歌曲,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开展“零犯罪校园”、“无毒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四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并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咨询室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五是强化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抗挫能力,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⑵强化常规管理。一是强力推进中小学规范化管理,夯实教学常规、教研常规和行政管理常规,要特别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各校要优化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检查机制,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日常检查、学生家长评教、教学成果检测等,及时了解情况,教育和引导教师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坚决杜绝无准备进课堂、上马虎课、作业不批改等不良现象。二是进一步规范村校常规管理,落实好“教学、教务、后勤”三常规。三是积极探究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校校本课时管理。四是开展好“十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天课后学习1小时、每周一次校行政会和国旗下讲话、每月一次明确的少先队主题活动、每月一次师德论坛交流、每月一次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每期一次学生素质成果展示、每期一项教职工教学技能竞赛、每期一次教研月活动、每年一期家长学校、每年一次“三节”活动。

⑶强化特色建设。各校要进一步优化办学思想,坚持“规范+特色”思路,根据本校资源结构,科学规划,扎实工作,以“特色”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整体优化;深入开展“2+2”学生素质培养计划工作,创建10所“2+2”学生素质培养实验学校;加快“立项创特工程”步伐,积极开展德育、环保、健康教育、绿色学校、艺术教育等特色创建活动,在强化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城镇学校和具备条件的部分中小学,要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新格局,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⑷强化教育科研。坚决纠正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有形式无实效、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课题无问题”等不良现象,要重点抓好“七个落实”,切实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科研。一是狠抓学科教学落实。教研室要发挥思想与科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要制定13个学科教学规范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常规教研,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强化综合性、指导性、诊断性的集体教学视导,加大对“六认真”的研究与督查力度,让教学和教研常规指导、考核落到关键处。全年组织2次全县性教学视导和常规督查。解剖5所以上中小学并形成视导报告。二是骨干教师任务落实。建立《各类骨干教师培养、评定、考核机制》,实施滚动考核认定。明确骨干教师年度工作目标,发挥辐射作用。三是教师目标发展落实。学校要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突出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确定不同层次、不同层面教师阶段发展目标,纳入职称评聘考核,采取问题式、研讨式、互动式研修形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四是开展小问题教研落实。各校转变办学观念,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方案,强化以师为本的岗位成长、校本研修。以真实的小问题研究为对象,根据学校、教管中心实际,以活动为载体,做实做透小问题研究并收到实效。五是点题研究落实。教管中心、学校要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点题研究内容。教研室要发挥纽带、指导作用,组织专家会诊、坐诊,破解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六是教育特色课题招标落实。建立重点课题资助机制,着力在职教融通、普教的心理德育、城乡统筹方面的课题研究上下功夫,彰显素质教育特色。七是《*县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出台并落实。

⑸强化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干部岗位能力建设。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着眼于岗位能力建设,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分门别类地举办专题学习班、短期进修班、研讨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岗位效能。领导干部要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加强教学管理和研究,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大学校干部效能督查力度,实行效能督查警示、通报制度;开展“骨干校长”、“优秀干部”等评比表彰活动;探索校长等级评定办法、校长职业化;建立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后备干部定向培养模式。三是强化评议考核。坚持评议干部岗位能力和政绩“八看”,即看学习创新、校风校貌、校情民意、任课听课、在岗考勤、校务和财务公开、正确“官”念、服务质量,多维度多侧面评议考核党员和领导干部,其结果记入个人政绩档案,作为晋升、调动等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胆发现人才,启用人才,把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安排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把领导干部队伍中工作不适应、不干事、怕干事、不会干事的安排到适合岗位去。强化教师素质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在职教师培训。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课堂技能培训两个重点,强化教师进修学院创建和教师培训专兼职队伍建设,制定专门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分期分批办班的方式,对全县教师轮训一遍,提高教学水平;今后3年,分年分层对基本功进行全员考试;建立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师资培训“专家库”,每年至少分片、分镇举办1次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或上1次示范课。二是健全教师继教制度。分层次区别对待,着力实施校园读书工程;面向全员,实施“三新一德”培训,构建一体化继教模式;面向新教师,实施多元培训,提升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能力;面向骨干教师,实施专业素质提升培训。三是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为有理想、有能力、有实绩、求上进的校长、教师搭台、铺路。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市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四是规范教师岗位管理。按照“三岗”比例严格设置岗位,明确岗位级别,引导教师竞争上岗履行岗位职责。五是规范教师出勤管理。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出勤管理;同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把教师出勤管理与工资发放、津补贴兑现、岗位保留严格挂钩;强化督促检查,对不严格按照规定管理的责任人追究管理责任。

2.明确“五个再提高”,做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在各类教育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整体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科教兴县”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立足未来、放眼长远,坚持“五个再提高”,统筹规划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⑴学前教育水平再提高。抓好县城新建幼儿园规划选址、征地建设工作,力争2009年开班行课。支持乡镇所在地办好中心幼儿园。抓好社会力量办园指导工作。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园,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园体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力争到2012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70%,建设农村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15所。

⑵义务教育质量再提高。一是强化责任。一把手校长要始终坚持质量中心,将提高质量作为第一责任,集中精力抓质量,扎扎实实抓质量。教委表彰和奖励保持高质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的校长,在分类评价认定学校中,教学质量未完成年度目标且连续二年位居该系列末位学校的校长应主动辞职。二是强化考核。各校要健全交接班制度,加大学科成绩考核力度,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上的障碍。组织“师生同考”,实行小学毕业、中考“师生同考”,试行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参加毕业年级综合质量检测,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委进一步加大教育综合质量抽测和期末调研考试力度,各校要精心组织检测,认真做好考试成绩分析工作,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强化监管。坚持“有效教学,快乐学习”的教育思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大教学过程常态监管强度,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指导,小学双科一次性合格率要明显提高,中考优生率力争达到3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入学率力争达到80%以上。

⑶高中教育质量再提高。实施“四大工程”,强化“六个意识”,努力提升高考质量满意度,即实施“常规提质工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名牌工程”,提升高考质量形象;实施“青蓝工程”,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施“育心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六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校长质量责任意识。高中学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心系高三,研究高三,深入高三一线,坚持每人每周听高三1-2节课,每周检查一个备课组教案,每月检查一个学科作业批改情况。要明确一名校级干部负责总调度,给高三工作设立绿色通道,限时解决高三所需,为高三学生安心学习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二是进一步强化教研服务意识。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坚持“每周一校”制度,经常深入高中课堂,在听、查、访、谈、测、评等“六个字”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想在教师前、走在教师前、研在教师前,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和盲点,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要对所有高中专项督导,听所有教师的课、看所有教师的备课笔记,开教师、学生的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三是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各学校要仔细研究历次质量检测、月考、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数据,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认真排找和纠正问题,确保高考指标的全面或超额完成。四是进一步强化研究高考意识。精心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和分析评价报告,精心研究高考考试大纲,精心研究课程改革条件下高考命题的走向,精心研究考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精心研究模拟考试成绩分析工作,切实提高教学和迎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进一步强化后续力培育意识。要精心指导高一学生正确选科,合理编班和配置教师。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前途教育。六是进一步强化“捆绑发展”意识,继续实施一票否决制。2009年全县高考上线率力争保持在90%以上,重点本科上线有新突破。

⑷职业教育活力再提高。争取示范性中职学校、*库区移民职教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等项目落户*。深化“引企入园、办校进厂、产教一体”*职教发展模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加快区域型职教集团化办学进程,发挥县域内行业的引领作用,依靠职教集团的实力,依托行业背景,形成整体优势,服务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优化招生政策,扩大中职学校在校生总量,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量达到4500人,确保普职大体相当。加快推进普职融通步伐,办活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履行服务职能,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移民、扶贫、农业等培训工作,全年培训6000人以上,培训农村从业人员10000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优质就业率达到70%。开展送科技“三下乡”活动,覆盖面达80%。落实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编制、经费、实习场地和教学设备设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

⑸民办教育管理水平再提高。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争取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民办教育。积极争取落实城区新建5所民办幼儿园和26个乡镇民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用地,预留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用地。到2012年,民办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占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总量的70%以上,建成一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民办学校。

3.夯实“五大载体”,强化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公平教育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今后几年,我们要以结对帮扶和治薄工程为抓手,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育关爱为补充,夯实“五大载体”,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⑴以“结对帮扶”为载体,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水平。出台并认真贯彻《*县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五大机制”,加大实施片区学校捆绑发展试验力度。一是积极探索“教师双向互动”机制,实施“青蓝行动”和“教师走课行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二是积极探索“绿色管理”机制,实施大年级组和大教研组负责制,促进管理均衡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教学均衡”机制,实施同步编班、同步排课、同步教学和同步检测,促进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四是积极探索“教研联动”机制,实施教案共备、课题共研、问题共解和成果共用,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五是积极探索“学生牵手”机制,搭建“学习伙伴”,开展“联谊活动”,建立“贫困援助”体系,让城乡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⑵以“治薄工程”为载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启动并加大薄弱校点(片区)教育综合治理工程。从总体上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硬”的整体思路,紧紧抓住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小学寄宿制建设、新农村卫生新校园项目和震后校舍重建等机遇,加大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多渠道筹资,按照国家标准配齐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加快更新陈旧的设施设备,切实解决农村薄弱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图书、劳动教育等设施不齐和教学仪器陈旧的问题。到2010年,有效解决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薄弱学校条件简陋问题;全县村校实现一台办公计算机、一部电话、一套远程教育设备、一套电教实验器材、一套体艺器材“五个一”目标;完校及以上学校实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课堂)。

⑶以教育关爱为载体,保障贫困子女就学。一是拓宽关爱资金渠道,加大募集资金力度。积极争取“中国教育基金”、“国家西部助学工程”、“全国福利彩票基金”、“移民后扶资金”及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二是准确把握帮扶对象。做好特困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建好特困学生档案。搞好跟踪调查记录,动态掌握贫困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状况。三是严格教育关爱管理。严禁任人唯亲,严肃帮扶政策;严格资金管理,严处挪用现象。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帮扶特困大学生、高中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竭尽全力帮扶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做到入学无障碍,一个不掉队。

⑷以优化布局结构调整为载体,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按照构建“小学以乡镇为主、初中以中心镇为主、高中以县城为主”学校布局总体要求,坚持“相对集中,便于就读,提高质量”原则,各片区要尽快调研,认真论证,科学统筹,完成布局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全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用租赁等办法,按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房屋、设备,盘活资产;大力争取市上更多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争取市上“建设项目和资金向农村地区、*库区倾斜”政策;全力实施“农村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卫生校园改厕工程”、“现代教育信息化工程”、“新农村改厕工程”、“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0年,全县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70所;2010年前逐步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到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达到95%。实现县域内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⑸以关爱鼓励农村教师为载体,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主要是制定并实施“七项制度”。一是实施教师成功奖励制度。出台优秀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名师、骨干校长、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奖励办法,授予荣誉称号,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二是实施教师成才培训制度。免费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分层次确定教师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学习培训帮扶奖励、上派下挂等制度,促进农村教师岗位成长。三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帮扶制度。积极争取项目,在集镇争取教师安居工程用地,实施集资建住房,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教师安居问题;争取相关政策,在土地使用、扶贫济困等方面对农村倾斜;鼓励学校采取产权属学校、使用权属教师的办法对富裕房屋改造。四是实施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积极向上级争取在*开展“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试点”工作;提高并规范校长和班主任津贴。五是实施按岗位分配工资制度。用足用活岗位设置相关政策,确保农村教师“三岗”结构比例、“岗位层级”比例,确保教师充分享受岗位工资。六是健全教师正向流动加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教师正向流动加分细则,让工作态度端正、师德师风良好、教学成绩突出、岗位成长迅速的农村教师有更多的正向流动机会。七是健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学校编制标准,在核定总编制内向农村地区倾斜。到2010年,按规定配备村校教职工;完小及以上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应配备专职教师,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岗位;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管理、安全保卫、卫生保健等工作人员。

4.深化“五项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邓小平曾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对于我们教育来讲,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举措,破除阻碍教育前进的旧机制、旧体制,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本学年度及下一阶段,全县教育系统要深化“五项改革”,强化创新力度,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⑴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一是严格课程实施管理。落实“三开”,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计划课程,落实好心理、安全、卫生、国防、禁毒,健康等专题教育。二是强化活动育人要求。坚持开展常规活动,以大型活动引导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学校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要形成常规,形成传统并定期组织。因地制宜开展好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活动,切实解决学教方式转变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招标开发县级乡土教材。各地以挖掘地方文化为重点,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加紧校本教材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四是着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争取政府高中课改专项经费,开展通识培训、课标及教材全员培训,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融通协调发展。要创造条件开设高中选修课。五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以“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对象个别化、教学评价多样化”为目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主动积极适应新课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部门要认真有实效地探讨,指导学校有序开展,并明确一批试验学校。各教育管理中心、学校要据本地教育资源特点、结构制定规划,狠抓落实。

⑵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现有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优化学前教育环境,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结构,追求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逐步化解“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积极探索普职融通新路,进一步优化高三合理分流。继续调整农村高完中办学结构,增加普高学位,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探索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大胆在责、权、利等办学机制和人事、教学、教研等学校管理上深化改革。

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严格岗位管理,重新核定岗位。按照岗位管理要求,于今年底以前,进一步核定和明确教职员工从事的岗位工作,并按照岗位的工资级别和履职情况重新核定工资标准。二是执行“九定”规定,规范编制管理。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学校(单位)的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任务、经费形式、机构规格、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编制结构、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情况的清理和界定工作,规范解决好政事职责不清、发展与需要脱节、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健全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进一步健全“逢进必考”制度,采取集中考试、分片考核办法,构建教师有序流动体系,强化干部组织意识,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四是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加大对教师的职后管理和年终考核力度;转换用人机制,实施优化组合,做好落聘人员的转岗分流和教育培训工作;鼓励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参加竞聘。五是积极推行校长(书记)任期目标制和轮岗交流制,逐步实行学校干部竞争上岗和公推、公招、公考制。

⑷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高考中考改革境况下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指标到校与划片招生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高中生源。坚持抓好中小学生成长记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县、片区、学校三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校管理过程的诊断和监控,强化对学校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启动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建立学校办学水平公告制度。

⑸深化财务监管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经费内审制度》、《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制度》、《物品采购及申报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财务监管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学校要成立由各层面人员组成的经费内审小组,每学期向职工公布公示账务不得少于一次;学校重大项目决策,必须形成会议纪要,严格大宗物品采购申报审批程序,杜绝无序采购、重复采购和采购中先斩后奏现象;教管中心及委派会计对辖区内学校的经费预算支出实行监督管理,加大教委对学校的经费预算支出实行远程监控力度,对学校的经费管理不定期抽查审计,对学校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这里特别强调,凡违背财务管理纪律,造成不良影响或给学校造成损失者,教委决不姑媳迁就,坚决一查到底,并从严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

5.立足“五个到位”,坚持依法治校,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需要和谐。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首先从系统内部抓起,从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影响的每一件小事抓起,在加强教育系统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在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上下功夫,在提升教育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立足“五个到位”,努力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⑴教育行风建设到位。深化“五型系统”建设,打造优良教育行风。一是深化学习型系统建设。强化“教书人首先是读书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理念,组织好“五个一活动”,即学校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校本研修或师德交流;分层面每月定时举办一次有主题的干部中心学习组或研讨班;每期一次知名专家讲座;每年组织一批教师培训或干部教师“走出去”学习考察活动,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深化效能型系统建设。要按照“三实三快”总要求,对工作落实情况,强化督查督办,严格责任追究;加大作风督查、不定时抽查、随机暗访力度,确保高效优质;要大力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公信力;领导干部要坚持干部比师生早到岗、晚离岗,严禁擅离职守;要任课,学校党政干部必须担任基础学科教学,校级干部任课时数不少于本校教师平均课时量的1/3。三是深化团结型系统建设。班子成员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错位”“越位”现象;要以“教代会”为载体,加大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力度,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真心实意关心教职工,特别要保障老干部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坚持依法治校,坚决惩处“三乱”等有悖师德的不良现象,打造优良行风。四是深化创新型系统建设。在思想创新层面,广大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体制创新层面,要征集“金点子”,设立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等“创新奖”,大力鼓励创新;在实践创新层面,上好实践课,抓好“科技节”;创新学校管理,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进程。五是深化节约型系统建设。各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节流”意识;强化后勤从业人员管理素质培训,提升后勤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加大内审力度;严禁未经批准实施项目造成负债,严查违规支出责任。

⑵党风廉政建设到位。这是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工作,我们明天还要召开专题会,专题研究部署,主要是“构建五大体系,抓好五个强化”。一是构建教育体系,强化道德建设;二是构建制度体系,强化制衡制约;三是构建监督体系,强化民主管理;四是构建纠风体系,强化“三乱”治理;五是构建惩防体系,强化结果运用。

⑶学校安全和综合治理措施到位。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形势总体平稳,但危及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案件偶有发生。各学校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重于泰山”意识,防患于未然。在责任落实上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在隐患排查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教学设施、食品卫生等检查力度,提前排除各类隐患。这里特别强调,各地要吸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加强师生食堂管理,保证食堂采购渠道正常、材料质量优良。在活动载体上要广泛开展“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在防范能力上进一步加强师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规法纪意识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尤其要强化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培养、演练。在后续保障上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培育规范的教育保险市场,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管理考核上继续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

⑷教育宣传工作到位。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多形式分层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壮大教师通讯员队伍,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二是完善宣传载体,在办好“一站”(教育网站)、“两报”(教育工作通报、教育简报)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的形式和内容,建好系统内宣传阵地;三是拓展宣传渠道,积极主动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增强教育宣传的实效性;四是创新宣传方法,建立一月一主题,一季度一专题,重大热点难点追踪报道的宣传机制,增强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教育的透明度和知晓度;五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明确宣传任务、落实宣传责任。

⑸教育督导督查到位。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出台《学校、教育管理中心工作发展性考核评估方案》;建立校长任期目标制,完善《*县学校校长任期目标及考评办法》;切实开展教育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着力构建分类评价认定学校等级工作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告;强化教育巡察工作,广泛开展教育热点、重点和难点工作调研,努力提高教育督导效能,引导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达成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