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建新型农村动员会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建新型农村动员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建新型农村动员会讲话

刚才,几个单位作了发言,都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创建,重在共识

去年,省委书记白克明提出了在全省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并在唐山进行了试点。今年2月23日召开的省委六届五次全会,要求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全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4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唐山专门召开会议,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什么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视这项工作,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现在有个新的提法,叫“绿色gDP”,就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再单单看增长速度,而是对经济运行质量、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我省已经制定了新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的思想。国家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是对物质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文明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我们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就是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三个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到广大农村,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需要。大家知道,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北方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由此造成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已经存在千百年了。随着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迈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变。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使农村面貌有一个质的改变,是我们倡导务实作风、亲民宗旨的应有之意,对农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如白克明书记所讲,这无疑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五个统筹”,而“五个统筹”无不涉及“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主要解决的就是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最为突出;统筹区域发展,无论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表现在农村的差距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不和谐的是农村,广大农村是生态最为脆弱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即便在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个更为宏观的问题上,“三农”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坎。可以说,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省情、符合市情、更符合民意。对于各级干部而言,能不能抓好这项工作,是对自身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考验;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投身于这项活动,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对于社会各界而言,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就是共建属于我们大家的美好家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把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一项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搞好创建,重在建设

当前,我市已经涌现出了“白庄模式”、“孔店样板”等一批典型,这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会议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第一,以工强村,建设“白庄式”村庄。我经常讲,项目是一切,有了项目,就有了税收,就可以解决就业。不用说大项目,如果一个村引进几个投资几万元的小项目,至少还能解决十几个人的就业。尤其是农民走出田地,到工厂当工人,文明程度也会大不一样。大家可以比一比,要说现在**经济排头几号的村,我想首屈一指的应该数白庄,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是白庄,因为他们认准了一个理,就是“种不成庄稼种项目,当不成农民当工人”。我可以给大家算这样一笔帐,白庄总人口785人,现在村办企业有职工1300人,也就是说,一个村的人都在工厂上班,还得招外来的。20**年白庄人均纯收入5000元,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人均实现工业产值31万元、税金1.2万元,这样的村能不富吗?群众生活能不好吗?而且,不但老百姓富裕,集体有了钱,还改善了村庄面貌,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白庄先后用于村庄建设的资金已达140多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环村公路,统一规划的砖瓦房,建立了图书室、电教室、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等。同时,聚金工业新区建成后,白庄还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如果没有项目,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还是坚定不移地上项目。

第二,以枣富村,建设“孔店式”村庄。我来**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色彩上的不适应,太缺乏绿色,按生态学的说法,没有绿色就是不适合人类居住。一个缺少绿色的地方,何谈建设生态村,又怎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一条就是绿化。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条改善生态的好路子,就是种冬枣。“种冬枣生活好,要想富种枣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树”,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孔店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年全村仅种枣收入人均就达3000多元,而且是全省有名的生态示范村。我有个设想,就是**路边都是工厂、遍地全是枣树,到那时,我们的经济就会真正强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大地也会绿起来。最近国家林业局的领导来我市调研,他们也算了一笔帐,在**这片土地上,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收入,还是种冬枣。今年**风调雨顺,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抓住天时,利用雨季,抓紧种树,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打好秋季植树攻坚战。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改革,不管是村庄绿化也好,沟渠河沿种植也好,四旁植树也好,一定要把树种起来,希望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第三,以路兴村,建设“城镇式”村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改善村庄落后面貌,还需从道路入手。对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省和**市重点提出要加快乡村道路建设,这是个机遇,我们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借这个机会切实解决一些村交通落后的问题。同时,各乡镇还要多方筹措资金,对有条件的村全面进行街道硬化。交通局要实施好“村村通工程”,确保按期完成18个村、41.9公里的乡村道路建设,使我市农村交通设施有一个大的变化。

第四,以净美村,建设“家园式”村庄。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问题,既是农村脏乱差的具体表现,也是陈旧落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赖以存在的土壤。外国人有一句话,叫“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这也说明,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日常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要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新型沼气池、改水改厕,设立垃圾存放点,发展循环式生态庭院经济。对城区16村和其他有条件的村,要建立卫生清扫队伍,落实“门前三包、户内达标”责任制,实行群众性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三、深化创建,重在方法

与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做斗争,肯定是一项复杂、长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常抓不懈。工作中,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来推动。要充分认识到,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生活,处处有个好环境,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图有虚名。这样认识、这样做,我们的创建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工作既经得起上级的检查,更经得住老百姓和历史的检验。

(一)要注重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的相互结合。一是科学规划。各乡镇要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本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科学的思维、实在的目标、有效的措施推动工作开展。二是群众自愿。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做到引导而不强求,帮助而不包办。三是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充分考虑农村现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坚持实是求事。在创建标准上,要因村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二)要注重农村环境与群众文化的相互交融。要在加强农村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抓好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认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改变农村信息闭塞、文化贫乏、教育落后的状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生活品位的提高。

(三)要注重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促进。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不但要抓好农村社会稳定,而且更要注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搞好“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发挥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科学文明新风尚。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科技、法律等知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四)要注重农村创建与城镇创建的相辅相成。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与文明镇或文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想实招、求实效,着力形成三种效应:一是互动效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要与卫生、科普、文体、计生、教育、综治、小城镇建设等互动结合,综合推进。二是连锁效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切实把活动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形成从上到下的活动链,产生连锁反应。三是示范效应。要重点培育一批典型村、样板村,做到抓有示范、学有样板、赶有目标,调动各村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同志们,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为我市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让我们携起手来,与广大农村群众一道,为开辟农村生产提高、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