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书记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和集中学习讨论,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大,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总的感到三省(市)发展服务业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理念新。三省(市)认识到位,都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赋予了服务业新的内涵。二是定位准。三省(市)紧密结合实际发展服务业,做足做活特色文章。三是机制活。三省(市)从机制创新入手,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挥体制优势,服务业活力强,发展后劲足。四是规模大。服务业已由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柱,呈现出与工业经济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五是水平高。服务业各类建筑精雕细刻,商业饮食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其影响已辐射到周边地区甚至国外。六是政策优。三省(市)都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在政策上给予激励扶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七是效果好。三省(市)服务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借鉴吸收和结合文章,努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抢抓机遇,强力推进。200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67.75亿元,原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5.8%;全市从事服务业的私营企业4670户,个体工商户10.39万户,就业人数49万人,占从业人员构成的30.7%;服务业提供税收4.8亿元,占地税总量的3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5%,全市服务业呈现出“整体推进,档次提升,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服务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突出表现为“四低”,即:比重偏低,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速度偏低,服务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GDP的增长;档次偏低,综合性、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偏少;外向度偏低,大型外资流通企业无一家入驻枣庄,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
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深深感受到我市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不仅差在运行机制、发展水平上,更差在思想观念上。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枣庄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一定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为此,我们下步将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自觉克服自满、松劲、畏难、发愁情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赶超意识。牢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观念,选准省内外的追赶目标,与先进比,与强手赛,在与强手“比、赶、超”中实现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振兴服务业的要求,尤其是我市发展服务业具有三产基础好、发展空间大、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这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契机,引导全市上下真正叫响“一产稳市,二产强市,三产活市”口号,不失时机地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
二、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实施“四化”战略
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档次、突出特色、培植财源、扩大就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以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全力做好“四化”的文章。
(一)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服务业提速。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现代工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而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又能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快捷的物流、便利的通关等服务,从而促进工业发展。我们要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设“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同时,我们将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融合的辩证关系,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促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保持二、三产业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一是鼓励加工制造企业向下游延伸,在二、三产业的融合中寻求新的利润空间。二是以加大筹资和信贷力度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组建枣庄市商业银行,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加快计算机网络、电子营销服务网络、现代物流等平台的建设、普及与应用,用信息化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以“城市化”为依托,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舞台”,服务业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化建设作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旧城改造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不断提升。我们要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在城区有序发展购物中心、品牌店、专卖店,在社区大力发展连锁店、便利店,在城乡结合部发展大型超市,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商圈。二是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改造提升新昌、利民、滕州干杂海货、峄城蔬菜等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全国的大型现代批发市场。依托沿运经济带的台儿庄、滕州、枣庄等港口,加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依托枣薛经济带,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加快新城北京锦绣大地数字物流中心和欧洲商贸城建设。三是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房地产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四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依托枣庄日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有序推进艺术表演团体、中介机构、剧场之间的协作联合,大力发展演出业;加强调控和引导,积极稳妥地发展娱乐业。五是狠抓旅游产业。紧紧抓住我市被列入全国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景区的良好契机,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搞好体制整合,理顺景点管理体制,尽快改变“景”出多门的现状,加快形成游、购、娱、吃、住、行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搞好资源整合,连点成线,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搞好区域整合,市内,积极推介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两大红色旅游品牌,围绕中华冠世榴园、科圣墨子之乡、运河古镇风光等主题景区,搞好旅游景点深度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山水游、生态游等各类绿色旅游;市外,南部畅通两汉文化线,北部畅通山水圣人线,东部畅通临沂红色旅游和烟、青、威黄金海岸线。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服务业机制。发达的服务业必须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为支撑。我们将按照“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升品位、培育需求”的原则,努力实现服务业提速进位。一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在同等条件下进入。三是积极实施公用服务事业改革,从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及相关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招商引资加大投入,鼓励吸收外资更多地参与服务业的发展。五是依托大中院校办学优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
(四)以“文明化”为目标,原创:丰富服务业内涵。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生产和群众消费的载体,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全民树立“诚信公平”意识,培育企业“服务至上”品牌,大力倡导“科学消费”理念,丰富服务业的内涵,营造诚信、文明社会风尚。
三、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营造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对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了专题研究部署,并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服务业的意见》。下步将着力搞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大力营造政策环境。政策推动是发展服务业的有力保障。我们坚持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同等对待,从财政和收费、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了鼓励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对规划中确立的重点发展行业,除了在开办初期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其落户我市以外,还对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投入进行贴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企业雇佣的下岗职工或失地农民的数量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对新城服务业的发展,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促进新城尽快聚集人气。
(二)大力营造服务环境。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市政府建立了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各级转变部门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发挥好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减少各种“合法性干扰”,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大力营造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加大对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全力激发全民关注、参与发展服务业的热情。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和“四强竞赛”范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