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对于市长会议上的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于市长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对于市长会议上的讲话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高度出发,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经济社会宏观环境新变化带动和长期积蓄的内在力量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做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决策,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重要方针,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我省是农业、农村人口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都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全省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说形势好,至少有五点体现:一是经济总量排第一位,我省GDP全国排第二,一产排第一,二产排第二,三产排第三,财政收入排第四,去年农业增加值2138.9亿元,占全国的8.6%。二是多种农产品、农副产品产出量排前,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水产、肉类、蛋类等均名列前茅,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三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比较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全国最多,农产品出口连续7年全国第一,去年达到80.9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四是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4368.3元,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这是多年不见的。五是农村“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去年十件实事,今年十二件实事,得民心,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可以说,近几年是我省“三农”工作力度最大、农业农村发展最快、农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越是在农业农村形势好的时候,越容易滋长盲目乐观的情绪,越容易产生忽视农业的倾向,越容易出现放松“三农”工作的问题。因此,对我省“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既要看到我省农业基础较好,又要看到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我省农业多项发展指标和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近几年来许多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些方面已经或即将超过我们。*年河南农业增加值与我省相差不足90亿元,而且增幅已连续多年高于我省,按此速度,再有两年时间将超越我省。吉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玉米消化能力较强,已由玉米输出大省发展为输入大省。黑龙江粮食产量很快将超过我省。陕西苹果的种植面积和出口数量已经超过我省,产量今年可能超过我省,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加工基地。浙江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大,在全国创造了经验。

(二)既要看到我省粮食连年丰收,又要看到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粮食安全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解决。*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和效益同步增长,去年总产突破了800亿斤大关;今年夏粮在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总产仍达到1873.8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略减。但是应当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农资价格持续走高,自*年底以来逐年上涨,去年农资价格上涨3%,今年以来又上涨了6.2%,很大程度冲消了“粮食直补”带给农民的收入。搞不好就成了“上级给了农民一块肉,实际上农民只能喝口汤”。灾情较重的年份,粮食安全更是个问题。

(三)既要看到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又要看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产品产业链短、加工增值率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业产业化是山东创造总结出来的,也是我省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204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22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382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已达67%,户均增收1191元。但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大的很少,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5%,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

(四)既要看到我省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实现较快增长,又要看到我省农民增收路子不多、拓展不够,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最为艰巨的任务。虽然我省农民收入已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仍呈不断扩大趋势,已由2000年的2.44:1扩大到*年的2.8:1。同时,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已连续多年排第8位,去年前七位的分别是上海市9213元、北京8620元、天津7936元、浙江7335元、江苏5813元、广东5079元、福建4833元,差距不小。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省有近200万农民在贫困线以下。从今后的增收形势看,不容乐观:一是“少取”政策效应已完全释放,“多予”政策受财力影响难以大幅增加,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五项补贴,实际上人均只有30-50元,新的增收亮点不多。二是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而农资价格持续攀升,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抵消作用。三是一般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务工难度大,全省待转移的超过1000万人,农民非农收入比重,江苏75.6%,山东58%,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江苏52.9%,山东38.3%。四是大多数农民因不具备获得贷款所必需的抵押品和担保条件,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较难,同时主要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农信社,贷款利率一般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20-30%,因此一些农民想增收缺资金不敢贷。

(五)既要看到我省近几年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又要看到这总体上得益于相对较好的气候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没有过关。这几年,老天帮忙,我省农业生产的气候环境相对较好,除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外,多数地区属风调雨顺年份。但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目前,我省高产稳产田只占到耕地面积的50%,仍有600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许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整体效益不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等六大水利工程需要投资几百个亿,资金缺口压力很大,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等亟待治理,3000多座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这些工程上不去,干不完,一遇超强降雨、超强风暴潮极易出险。

(六)既要看到我省近几年农村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又要看到影响农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障碍并没有消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呼声十分迫切。近几年来,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水权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去年开始,我省在30个试点县着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但是,现在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矛盾还很多,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需要加快消除体制性障碍;农村金融保险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展比较缓慢,甚至比较艰难,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总之,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归纳为“四个没有改变”: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设施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省九次党代会作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决定。贯彻省党九次代会精神,应当客观认识农业农村新情况,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三农”新政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也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总题目和总抓手。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了“六用九提高”的总体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为贯彻中央部署,年初我们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了省委1号文件,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从前段时间调度的情况来看,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和问题,需要引起各级的高度警惕。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和总体要求,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向前推进。

(一)切实纠正对“三农”工作有关问题的模糊认识,牢固确立重中之重的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三农”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总书记讲,中国最难的事是农村问题。总理讲,中国要出问题可能还是出在农业上,一旦出问题几年缓不过来。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但在一些地方,“重中之重”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特别是在部分干部思想上还存有一些模糊认识,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认为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降低,农业的地位也随之降低。一些同志认为,去年我省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9.8%,将来还会降低,份量不象过去那么重要了,许多地方就说一句话“工业立市”;一些地方还把这种比重的降低,作为经济发展的成就。究其原因,这与统计方法有关系,目前只统计农业初级产品,一到加工,就不算在农业账上了,农业附加值没有体现在农业上。比如苹果装在筐子里算农产品,装在罐头瓶里就算工业品了。若按二次加工计算,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还要占35%左右,发展中国家占的比重更高。目前这种统计,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二三产所做的贡献,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会误导社会评价。发达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只有3%左右,但仍把农业当作重点,他们的农业部都是重点大部,世贸谈判中农业问题始终是焦点、难点。要认识到,虽然农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还会逐渐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不仅不会改变而且更加重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仅不会减弱而且更加强化。换个角度讲,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统筹的发展,必须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偏重于哪次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才能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是认为发展农业投入大、财政又不增收,得不偿失。有的同志认为,农业税取消、实行农业补贴后,农业不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反而还要“倒贴”。这些同志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浅层次上,只把农业看成“吃饭产业”,而忽视了农业之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多种意义。回副总理讲了“三个强化、三个彰显”:食物保障功能强化,原料供给功能强化,就业增收功能强化;生态保护功能彰显,观光休闲功能彰显,文化传承功能彰显。二三产业中,食品工业、造纸、酿酒、烟草、纺织、医药、生物技术、矿业、旅游、餐饮、商贸等,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我省1300万农民工主要在从事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二三产业密不可分,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不是得不偿失,而是一举多得,社会综合效益巨大;发展农业不仅是农民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三是认为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不必担心粮食安全。部分同志认为,连续几年粮食增产,粮食安全问题不大了,国际上粮价也不高,有问题还可以进口粮食。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有害的。外国粮价不高,但人均几百亩、上千亩土地,美国只有200多万农民,却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大国,去年农产品出口达800亿美元。阿根廷每个农民10公顷土地,还要吃国家的许多补贴。而我们一人只有一亩多地。因此,粮食基础并不稳固,上去很难,下来很容易。粮食出问题,社会就会出乱子。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把吃饱饭的命运押到进口粮食上肯定不行,必须走粮食基本自给的路子。从我们省来讲,既要保吃饭,还要保原料供给,这个压力始终很大。

四是认为工资增长越快越好,农产品价格越稳越好。十年时间干部职工工资增长了几倍,工业品价格也上涨了很多,只有农产品价格基本没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与工业品比价极为不合理。一人一亩地种粮食农民靠什么增收致富?猪肉10年前就是这个价格,十年来,养猪是保本或赔本的,前两年养一头猪要亏80元左右,没有给农民补贴。现在猪肉涨价了,养一头猪半年左右的时间也只能获利150元左右。目前农产品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总体是合理的,对增加农民收入有好处。当然农产品价格与民生密切关联,价格上涨要适度,同时对低收入者应当补助。

总之,我省农村人口近7000万,若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不稳,全局怎么能小康?从整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指标,也许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在占多数人口的农村真正实现这些指标。“三农”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因此,重中之重这个思想不仅要坚持,要强调,而且要在决策上、政策上、工作上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是对农民的恩惠恩赐,而是合理的补偿。众所周知,农民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农民建国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积累,最保守估计也高达30万亿元。经常看到一些农民感谢国家政策好,感谢城市和工业支持农业农村的报道。实际上,应该是农民有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恩于城市市民。我们应当常怀感恩之心,在研究工作、制定政策时,对得起农民。现在条件最差最艰苦的还是农村,最弱质最低效的还是农业,最苦最难最穷的还是农民。中央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惠农支农的新政策,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对“三农”的投入,实际上是高效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温总理讲,向“三农”投入是启动消费的一步活棋,没有个过热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上世纪末,当我国人均GDP仅有800美元的时候,就遇到了内需不足的麻烦,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占总人口近70%的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全国的三分之一。要刺激消费,关键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去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率仅是0.4,而农民则达到1.16,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把60%的钱存到了银行里,农民则挣100元,花116元。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上讲,还是从一个地区看,要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这些年支农惠农政策的含金量高、推动力大、受益面广,去年中央财政投入3000多个亿。我省财政去年拿出64.4亿,今年拿出92.2亿,应该说增幅较大。但是到面广人多的农村,也是杯水车薪。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讲的,世界上再大的数,除以13亿都是小数,世界上再小的数,乘以13亿都是大数。去年江苏省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达180亿元,浙江则高达373.5亿元。美国每年对农业的补贴六七百亿美元,美国农民现金收入中40%多来自政府补贴。农业投入问题,六中全会讲了“两个重点、两个主要、一个加大”,就是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强调三个继续高于:*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这个要求级级落实了、到位了才行,不能打折扣。现在看,差距还不小,项目资金配套难还是个大问题。

近几年各级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用钱的地方也很多。缺钱,是个普遍性的现象,穷人缺钱,富人也缺钱;西部缺钱,东部也缺钱;发展中国家缺钱,发达国家也缺钱。同样是缺钱,有的是打仗缺钱,有的是修广场缺钱,有的是建豪华办公楼缺钱,有的喝咖啡缺钱,还有的吃盐吃水缺钱。去年六月份,陪同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检查工作时,谈到全国计划用十五年的时间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我们说,让农民再喝十五年苦咸水、高氟水,太对不起农民了,让城市人别说喝十五年,喝十五天都受不了,都会骂娘。十五年,近一代人的时间,十五年太久,只争朝夕!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三至五年解决问题。后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此事时,决定加大投入,将十五年解决农民饮水安全计划缩短为十年,让山东省在后来的大会上发言介绍我们的经验做法。

总之,各级要下大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特别要切切实实落实好中央“两个重点、两个主要、一个加大、三个继续高于”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更加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体制,加快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三)坚持“六化”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这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推进“六化”。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国内外经验表明,哪里产业化经营搞得好,那里的农产品竞争力就强。荷兰耕地面积只有我国的2%,人均耕地只有1.8亩,但农业却相当发达,农产品出口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大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各级要深刻理解“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我省实际出发,要着力抓好“四个一批”: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过得硬、打得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省委、省政府已经开展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出台政策性文件。各市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多在深化产业化经营上下些功夫,产业化资金要重点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条的项目倾斜。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大不等于强,多不等于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质量安全作保障的产业,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迟早要出问题,要被挤垮、被淘汰。一个多宝鱼事件,涉及产值30亿元,差点毁掉一个产业。但从药检分析,一个人吃260斤多宝鱼,才相当于吃一片痢特灵。一个并不真实的报道尚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若质量真的不过关,后果难以想象。为加强这方面工作,省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4月份专门召开了现场会议,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下一步,将重点健全完善“三大体系”。(1)农业标准体系。力争用3到5年时间,健全和实施既符合省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使各类农产品生产全过程都有标可依,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区发展到6000万亩。(2)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健全完善以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基地、市场、企业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业投入品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认证体系,培育更多的农业品牌。(3)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着力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菜篮子”产品、市场的监管和动植物疫病监控及监管能力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我省是玉米大省,玉米目前平均单产仅为411公斤,而世界玉米试验田最高单产已达1849.5公斤,国内实验田春玉米最高单产1454公斤,夏玉米1402公斤,增产潜力大得惊人。将来耕地资源还会减少,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科技推广,有个成本问题。今春受干旱和高温天气影响,我省有1700多万亩小麦旺长。喷洒药剂和麦田镇压都是控制小麦旺长的有效办法,与农民群众交流,都知道办法管用,但不愿做,主要是成本高,不划算,增产的还不如功夫钱。制约农机发展的两大因素,一是科技攻关问题,农机质量和播收质量需要提高;二是农机投入大,补贴少,影响了农机推广使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我省是52%,与发达国家的70-80%比,差距很大。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关键要在“三个提升”上下功夫。(1)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要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现有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黄淮海创新中心建设,尽快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2)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左右,而我国只有30%多,很多优秀成果被束之高阁。必须加大投入,加速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业生物质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要积极推进。(3)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农业技术再好,如得不到推广,也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增产,又省肥,还减少污染,每亩地可节本增效30元左右,一举多得。目前来看,这项技术在我省推广面积还不大,这与农技推广体系薄弱有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农业开放的国家,无一不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近几年来,我省农业对外开放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有三点最为突出:(1)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约占农产品出口额的50%,欧美市场占到20%多;出口产品多是原料性商品和初加工产品,占出口额的70%以上;农业利用外资去年达到9.5亿美元,不足利用外资总额的10%。(2)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日趋严重。比如,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涉及300种农产品、796种农业化学品、5.38万个限量标准,被称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制度。这一制度,一颗菜就要检测200个项目,猪肉要检428个项目,茶叶要检276个项目,大米要检579个项目,可以说,对日出口农产品如同去闯“鬼门关”。(3)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削减了企业利润空间。为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去年9月份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了政策性文件,做了全面部署。总的是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篇文章。在“走出去”方面,启动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行动”,在稳定日韩传统市场的同时,尽量扩大美国、欧盟市场,着力开辟一批新的国际市场,加快构建多元化出口市场体系,努力扩大出口规模,今年力争达到90亿美元,“十一五”末达到120亿美元。在“引进来”方面,重点引进外商投资的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型的农业项目;引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或种质资源。

五是加快推进农民组织化,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变千家万户各行其是、单打独行的分散生产、分散销售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销售,才能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当前,要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金融+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要全面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到去年底,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达2.1万个,入社农民150万户。农民入社(会)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也降低了市场风险。下步要着力在完善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规范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真正办成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计划今年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

六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我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平心而论,这些年的发展成果,差不多都展现在城市;农村虽有改观,不过与城市比,差距很大。城乡差距大是经济社会发展不成熟、不健康、不公平的表现,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讲,中国的城市象欧美,而农村却象非洲。形成这种反差,关键是没有统筹城乡发展。同样是义务教育,城里孩子学费全免,而农村孩子却由家长掏钱;同样是修路,城里的马路财政出资,而农村修路则要由农民分摊;同样是养老,城里人有社保,而农民只能养儿防老。如此等等。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我理解,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农民为本,富民优先首先是富裕农民为先,民生为重首先是以农民的生产生活为重。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新乡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韩国的经验,中国学不了,韩国人口只有4000多万,其中首尔就有1000多万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须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只讲一句话,偏废一个方面不符合国情。农民不进城不行,都进城也不行。这就需要一方面引导一部分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农村的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从而使一部分农民愿意留在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要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推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产品向“三农”开放,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新农村建设我们已搞了规划,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防止形式主义,强迫命令。按五句话方针干,经过几年扎扎实实的努力,使我们省现代农业有新的突破,城乡统筹有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新的成就。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年初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任务

今年以来,我省在自然灾害频发、上年基数较高、政策效应趋稳、农业成本增加、贸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农业发展比预想的要好,夏粮产量比预料的要多,农民收入比预期的要高。预计上半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108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75.3元,增长15.1%;农产品出口42.5亿美元,增长18.2%。做好下半年工作,既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也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各级要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初部署,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在夏粮略有减产、夏播面积并未增加、下半年农业生产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要坚持“三条底线”不动摇,做到以秋补夏,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力争保持在800亿斤的高台上,下步重点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田间作物管理。发动群众及时搞好作物管理,促进作物苗情升级转化,并不失时机地做好秋管工作。要发动受灾地区群众恢复农业生产,对缺苗、绝苗的地块,要及时组织补种、改种。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继续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搞好作物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备好药剂药械,强化测报,搞好综合防治。四是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注重抓好农资调剂供应,广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切实稳定农资价格,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二)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要围绕、要体现在增收上,增收要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做文章。农业结构调整要改变单纯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的做法,更加注重在优化布局、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突破主要在农村内部配置资源的局限,更加注重立足城乡互动大平台、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促进要素产品大流通。当前,一是要把建设园艺、畜牧、水产和农产品加工强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要把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畜牧业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好国家和省补贴政策,引导和扶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增加存栏规模,推进标准化饲养,提高生猪生产综合能力。三是要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搞好农民外出就业信息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四是要高水平做好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筹展参展工作。这次农交会将于今年10月在济南举办,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做好筹展参展和协调服务工作,充分展示我省农业大省的良好形象。

(三)切实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下半年,六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年底前,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要实现通水到烟台的目标,治淮东调南下工程要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南水北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和黄河二期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也要全面提速。当前要着力解决好部分工程前期工作慢、资金配套难和施工环境差三个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两个关键环节,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今年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年建设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水质安全管理,加大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力度。在确保今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的基础上,尽早启动剩余村庄的通自来水工程以及三年规划启动前建设的老工程改造规划工作。农村沼气建设是我省的弱项,要加大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新增30万户的任务,明年步伐要更大些。

(四)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一是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二是要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重点解决农民水费高、电价高和宅基地使用方面的问题。三是要继续落实好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确保惠农政策全部到位。四是要切实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督促全面完成政策兑现,扎实做好相关信访和稳定工作。五是要加强对省委、省政府公开承诺为农民群众办十二件实事的情况调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五)高度重视防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努力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入汛以来,我省因洪涝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多亿元,灾害程度之重,是多年来少有的。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洪涝灾情。各地务必要认真贯彻落实7月17日国务院和省政府防汛抗洪救灾电视会议精神,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突出黄河、病险水库、骨干河道、城市防汛四项重点,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预案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秋冬季是动物疫情多发季节,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同时把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纳入强制免疫的范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六)统筹做好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政府法制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积极开展“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实践探索,成为我省为农服务的重要力量,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下半年省政府将适时召开全省会议,出台加快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更大程度地发挥供销系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国务院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近期筹备组织好省政府领导集体学法和市厅级领导干部建设法治政府研讨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下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扎实的措施,不断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