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今天省政府在上高召开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场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次带有转折性的会议。我想过若干年后再看今天的上高会议,我们就会愈加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和超前的战略思考。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吴省长今天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政策措施,为我们今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上高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上高的经验吴省长和我都来看过,看了以后我们觉得这个经验很实在,可学、能学,而且学了以后一定有效果。第三,上高县、赣州市、萍乡市、广丰县、南昌高新区负责同志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介绍了很好的经验;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外贸厅、省中小企业局领导同志的工作发言,讲得也非常实在,可以进一步开拓我们的思路。我相信这次会议以后,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吴省长的重要讲话,再讲几点工作意见。

一、把握规律,进一步明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

吴省长的讲话就完善政策措施,着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着力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省内企业、工业园区转移就业,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我觉得,吴省长的讲话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律的认识,是对现实的必然选择。所以,借此机会我也谈点体会。

首先,要深化对就业和劳动力转移规律性的认识。从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有两条边界对劳动力转移或者是劳动力资源供求起着制约的作用。第一条边界就是当第一产业,即从事农业的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低于50%,就意味着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第二条边界就是如果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低于30%,且经济处高速增长状态,就意味着劳动力短缺。从我国来讲,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占社会总就业的人数是50%,所以,总体上我国劳动力基本还处于能无限供给状态。但是沿海、东部和中西部的情况不一样,沿海省份比如广东,现在不到30%,浙江是22%,就说明这两个省的劳动力已经短缺。我省去年从事农业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39%,已经跨过了50%这条线。说明我省的劳动力资源已经处在由无限供给向劳动力短缺过渡的阶段。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因素之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劳动力如果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障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我省的劳动力资源问题,要立足省情,着眼于即将要进入的劳动力短缺阶段。这是一个对规律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把握得好,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前瞻性。

其次,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的新情况。第一个新情况,就是劳务输出总量,我们这些年是持续增加,但增速开始减缓。2003年是455万人,比2002年要增加50万人,增长12%;2004年是502万人,增加47万人,增长10%;到了2005年达到了541万人,增加了39万人,增长7.8%;2006年是563万人,增加22万人,增速为4%。规模在扩大,但增速下降。第二个新情况,就是我省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人数大大低于出省务工人数,但增速较快。2005年省内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大概108万人,2006年114万人,只相当于出省劳动力的1/5,增速是6%,这个速度开始高于出省劳务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势头很快。第三个新情况,就是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短缺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资金、土地、劳动力是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近几年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已逐渐缓解。但是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因素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缺工问题开始显现,很多企业引进来了以后因为招不到工,厂房闲置,开工不足,效益低下。前几天我去了一个市,参观了他们的工业园区,从目前来讲这一类的工业园建设非常可观了,都是国际一流的设施。但是我去看了以后,个别企业缺5/6的工,基本生产线都摆好了,没有工人。他们跟我讲是放假,实际上后来老板跟我讲是招不到工。所以说劳动力短缺,现在对经济发展制约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第四个新情况,就是培训比重低,技能性劳动力缺乏,加上就业环境比较差,导致工业园区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现在全省有五、六百万劳动力转移就业,真正经过培训的大概不到20%,现在一些培训机构、培训学校搞培训,两头在外的占很大的比例,即生源来自外省,毕业后在省外就业。

再次,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基于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新形势的分析判断,省政府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执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按照吴省长提出的“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两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实现五个激励”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大规模转移,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就业,突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工业园区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到今年年底,全省有50%以上工业园区要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就业合同,与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培训合同;乡镇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管理台账、工业园区企业建立用工需求管理台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的覆盖面均达到60%。2008年实现“两个合同、三项管理、四个对接”的全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共就业信息网实现联网。二是力争2007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62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40万人,其中向工业园区新增转移确保20万人,力争28万人。明年实现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66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人数160万人,占总转移人数的25%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上来,各地要根据新形势下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个总体目标,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

二、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战略转变

要构建转移就业载体。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这是当前的主攻方向,是工作的着力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转移就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多上一些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村直接增收的中小型项目,特别是农村的商业、旅游业、小手工业等,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转移就业。要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三是要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就业。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办好工业园区,加快一批项目的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要巩固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外务工水平。从当前来讲,不能因为我们提就近就地转移,而忽视了省外劳务输出,这还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加大力度,继续巩固提高。要加强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合作,不断拓宽新的就业渠道,提高务工水平。在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做好引导回乡创业工作。现在有一批最早出去到沿海务工的人开始往回走,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项目,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要积极与境外就业机构加强联系,努力发展境外就业。

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根本途径。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当地现有培训资源的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制定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二是要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必要的实训条件。三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要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和公民道德教育,对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有关工商和投资创业等相关法律政策知识的培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要积极探索建立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

三、完善政策,协调推动转移就业的各项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我们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

第一,制定和完善政策,作好规划。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各地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的《意见》,抓紧研究实施意见和完善配套措施。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各市、县(区)要根据省政府即将出台的《意见》,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在制定实施办法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要根据吴省长提出的要求,立足于就地就近转移,并与当地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要平稳有序地进行,引导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些工作要重视引导,平衡推进,尤其要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转变县、乡政府,尤其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省劳动保障厅要会同省农业厅、省中小企业局、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办法,用于指导和规范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配套文件主要包括: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细则,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招工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财政补助资金绩效评估办法、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这四方面的文件要先行出台,用于指导全省的工作。同时各设区市也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三是要尽快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情况通报制度、领导联系挂点制度、部门信息通气制度、工作进度督促检查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等。建立这些制度,目的就是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

第二,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工环境。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地就转移就业环境,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中小企业局在起草制定这个文件时要落实好吴省长提出的三点要求。首先要引导企业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要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相适应,不得低于我省最低工资水平,还要参照广东和浙江的工资标准,既适应浙江人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办厂,又减少我们到广东的劳务输出,引导省内就近就地就业。其次要调整最低工资,但不能太频繁,最多两年调一次,不要每年都调。再次要增加工资线的类型,要细,不能太粗,这样有利于各个层面、各个工业园区来确定自己的工资水平。二是要强化社会保障工作。一部分农民不愿在省内就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业园区企业没有搞社会保障。有些地方甚至把不搞社会保障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优惠条件给去掉了,这种做法不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定要把社会保障工作抓起来,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三项保险。三是要改善劳动环境。要按劳动法确定劳动时间,加强劳动保护,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另外,按照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基础建设。一是要把平台建设好。今、明两年内,全省乡镇都要建立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全省工业园区都要建立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其中50个重点工业园区年内要建成。园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负责收集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信息的岗位空缺情况,为企业提供就业培训、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二是信息系统建设。上高县把信息网络平台全部建起来了,台账在网络上都可以查询到,可以实现网上对接。但是很多地方这项工作还很薄弱,从全省来讲这项工作已经滞后。省劳动保障厅要专题研究,着手打造全省的劳动保障信息平台,在明年底建立全省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省、市、县、乡要实现统一联网。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工业园区企业、培训机构要实现互联互通,即时对接。三是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只要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可凭身份证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或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享受免费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与城镇劳动者享受同等的待遇。

四、加大整合,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工作在转移就业中是起中介作用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培训的规模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下一步培训要搞好四个整合,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工作任务要求。

一是整合体制。省里将成立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省劳动保障厅。当前在培训方面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部门搞的“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整合起来,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领导下,统筹就业培训。各设区市县也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把培训体制整合好。整合体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部门要把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这些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全省职业教育的规模超过70万人。但是我省教育部门职业培训也是两头在外,每年从外省招收很多学生,为沿海输送劳动力资源,留在本地的很少。我在一所高职学校调查了一年培育了几千人出去,但留在*、在本地就业的不到10%。所以,教育部门要把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业,与工业园区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改变择业观念,增强就地就近就业的比重。特别是现在一些大专院校,在国家严格控制招生计划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可以拿出来用于搞职业技能培训,于社会于学校都有好处,关键是要引导、组织。

二是要整合机制。从全省来看,就是要形成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结合”的培训机制,将企业用工、劳动力资源提供、培训服务三大要素结合起业,形成一个以培训为纽带,促进就业、促进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新机制。要在全省工业园区,特别是重点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服务。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服务功能,为技能培训和向工业园区输送劳动力提供服务,实现“三位一体”功能,上高工业园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要整合模式。培训的模式要整合,原来那种单一的模式要改变。要发挥劳动保障、教育部门的各自优势,充分调动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对在职人员培训的作用。要对中专、技校、企业培训、实训中心以及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实行统一规划,分别不同的对象、不同产业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培训的主体要下沉,培训的管理机构可以在省城、县城,但培训必须放在基层,可以放在园区或企业,也可以放在乡镇、村。上高的技能培训重点放在乡镇,把培训送到村,将服务送到人,上高裕盛工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培训班办在自己的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把培训班放在农民的家门口,放在乡镇甚至放在村一级,减少群众负担,方便群众参与,同时可以扩大培训对象,这一方式应积极探索推广。要改变过去单向培训形式,变单向培训为双向培训,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变单一培训为多样培训。要根据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的需求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特色班”和“校企合作”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工业园区企业定向输送合格的技能劳动者。政府的培训补贴要与实际效果挂钩,培训资金要主要用于就地就近转移,省里将按就地转移的人数和向工业园区输送劳动力的人数,下达培训补贴资金。

四是整合区域。从目前情况看,以行政区域为界线的区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培训工作的需求,现在有的地方培训资源很丰富,但是它的培训需求很不足,大量的培训资源闲置;有些地方工业发展很快,园区发展很快,用工需求很强烈、很迫切,但它的培训资源不足。所以职业技能培训要实行区域整合,要突破一县一市的区域界线,以工业园区支柱产业为主体,结合各地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来整合。要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尽快形成区域性的实训中心,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区域分工与合作。要大力加强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在就业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省、市合作,省、县合作的方式,由省里安排一部分资金,市、县筹集一部分资金的办法,在10个市、县建立省级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在20个工业园区建立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同时,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至少要支持1个县(区)建立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以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培训资源区域整合的有效办法。今后,省里将集中资金重点支持这些区域性的、具有明显效果,具有带动作用的公共实训基地发展。在培训中还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现在从面上来讲,我们整个工业园区,整个工业化进程都缺劳动力,但是在缺乏劳动力里面最缺的还是这种高技能的人才。因为高技能人才是领军人才,在就业中间发挥龙头作用,我们要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龙头,实施“5+1”行动计划,即在全省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资助”计划、“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业园区企业技工定向培养”计划,运用这五个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来提升全省的职业技能培训水平。

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按照吴省长提出的要求,把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的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