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干部就业和社会保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这次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孟书记专门就这项工作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吴省长今天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吴省长讲话内容,不仅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内容,也包括民政、卫生、财政等其它部门的工作内容,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孟书记重要批示和吴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讲四点意见。
一、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简要回顾
这些年来,尤其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工作部署,坚持从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通过实施“两个确保”,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年以来,全省国有企业共分流了140万人,有104万人实现了再就业,最高峰时保障了26万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参保的离退休人员从64万人增加到111万人,基本养老金的发放额从37.8亿元增加到70.56亿元;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从每年2.51万人增加到9.98万人,失业保险金发放额从年1.09亿元增加到1.5亿元。自*年以来已累计并轨25.86万人,并轨工作目标已基本实现。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200多万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基本渡过了国有企业在转轨时期人员安置最困难时期,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通过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本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稳定。从*年开始,我省扭转了城镇从业人员负增长的局面,首次实现了正增长,实现当年再就业下岗职工大于新增下岗职工,自*年起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双双止跌回升,扭转了持续8年减少的局面。就业弹性系数由*年的负0.18提高到0.22,积极就业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社会就业总量达到22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8%,比*年末提高3.7个百分点;*年以来全省城镇就业岗位净增216万个,平均每年新增就业43.2万个,年均增长2.01%,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由*年的46.2:23.5:30.3调整为39.9:27.2:32.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1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63万人,比*年末增加183万人,增长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全省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6亿元,发放总量居全国第一,直接扶持并带动就业22.7万人。
三是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这些年来,中央和省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相继在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大幅度提高,救灾、优抚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正在加快推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到*年底,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413万人、313万人、241万人、206万人和123万人,比*年分别增长24%、337%、2.2%、50%和2.5%;五项基金当期征缴收入达到96.6亿元,是*年的2.68倍。近五年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10%左右,基金收入每年递增35%左右,同时全省还积累了90多亿元的社会保障基金。
四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政府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险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年省政府下发32号文件,初步建立起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市、区、街道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从*年开始,全省建立了以城镇新增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等为主要内容的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险目标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政府每年签订目标责任状,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挂点帮扶制度、部门沟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机制等制度,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平台,初步形成了省和设区市有劳动力市场、县(市)有“一站式”服务平台、街道和建制镇有服务网点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全省已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994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1091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8家。
就业和社会保障其他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初步形成,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始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不断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的第一年,也是为顺利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省委的贯彻意见,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这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政策效应正在进一步释放,再加上今明两年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这些都将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全省从上到下建成了一支团结拼搏、恪尽职守、勤奋务实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队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之间不相适应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速与社会保障资金积累不足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与社会保障体制、政策不完善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一是就业总量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年,全省劳动力资源总数3130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随着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新生劳动力进入市场,我省劳动力资源将以年均78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下岗失业人员的存量,预计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超过100万人。另一方面,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按照生产总值年均11%的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系数测算,“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就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仅40万个左右。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城市化率要达到45%,按此测算,城镇人口将增加400万人左右,其中转移农村人口350万人,7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49万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力供给总量保持上升的势头,就业总量的矛盾始终非常突出。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一方面我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技术日趋提升,生产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的状况比较普遍。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年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去年省调查总队对全省农民工抽样调查的情况,70.8%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再加上这些年来,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目前,我省技术工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4.5%,与发达地区50%以上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各种因素的综合使我省劳动力素质远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局面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平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省从*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有加快的趋势。*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7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0.95%,预计到2010年达到534.5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1.8%,年均增加20万人。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城镇养老负担系数提高,医疗费用支出不断增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矛盾突出。*年之前我省平均每年有10亿元左右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2007年三次调待,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年增支38亿元,扣除中央补助40%之外,还要增加23亿元。退休人员快速增加,养老待遇不断提高,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所带来的冲击后几年会更加明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不断增加,并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构成直接影响。预测2010年全省失业保险需要保障的人数25万人,待遇支出将达到16亿元,同时由于基金和失业人员分布不均衡,预计有40%的统筹地区基金将出现缺口。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不完善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我省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还没有开始做实,目前已形成80多亿的个人帐户空帐,“寅吃卯粮”将进一步加剧未来资金平衡的矛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扩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部分城镇居民医疗缺乏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对工伤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农村务农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省养老保险覆盖面仅为50%、医疗保险为33%、失业保险为52%、工伤保险为30%、生育保险为23%,省内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只有0.75%,个私经济参保率仅为16.67%,还有258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如何维护好这些群体的合法权益,急需作出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
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改革,关键在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40条政策,筹集了44亿元的财力,解决*的民生问题,省政府今年第一项任务就是实施好“民生工程”,着眼建立“四个全覆盖”,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了整个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天下午,吴省长还要与各设区市市长签订“民生工程”责任书,8项任务中第一项是就业,第二、三项是社会保障,可见就业和社会保障在整个“民生工程”当中的重要地位。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我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要按照吴省长讲话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的要求,就是三个着力、一个探索:
第一,着力扩大就业。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仍然要把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实行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既要关注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要大力扶持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近些年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就业的空间进一步增大。各地要继续制定和落实推动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以及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努力完成今年新增就业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60万人的任务,还要争取超过。发展社区服务,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劳动保障部门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上有很好的优势,要与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依托街道、社区,大力开发社区居家养老、生活服务、保绿保洁保安岗位,既方便群众,又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着力稳定就业。要使新增就业人员,无论是大中专毕业生、下岗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民工,都能够稳定就业。不仅使这些人通过国家政策与就业服务能够找到工作,而且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业的稳定,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规执行不够严格。要在加大技能培训、改善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引导和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切实执行好有关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应当把稳定现有职工的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不能简单地把职工推向市场,同时,不断改善职工的待遇。
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首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重点是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各地要按照“劳动者就业到哪里,劳动合同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力争到2008年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应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严禁滥用试用期侵害农民工权益。同时从今年起,要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实现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稳定就业。
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目前部分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非常恶劣,基本的劳动保护都没有达到,在这样的地方就业既不稳定,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增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要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一方面,要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增长工资,形成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协调增长的双赢格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待遇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定的提高,对稳定就业大有好处。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和最低小时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既注意不过多增加企业成本,又不能继续靠低工资成本维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提出了“坚持立足企业、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类处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在今年底之前,基本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同时建立有效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遏制产生新的工资拖欠。省里的办法正在起草之中。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对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的领导,以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为重点,摸清底数,制定清欠工作计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层层分解目标责任,抓好落实。
稳定就业另外一个标志就是社会保险的参加率。劳动者没有社会保障,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就难以建立起来,他们的稳定就业也会出现问题。因此省政府提出,今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要在去年0.8万人的基础上增加到3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由5万人提高到30万人的目标。总之,今年我们在着力扩大就业的同时,还要着力稳定就业,这也是提高就业质量,使我们能够在更高的水平上扩大就业。
第三,着力解决特殊群体的就业困难。重点是关注四类人员。第一类是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他们仍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对他们当中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要继续给予关爱。今年“4050”人员的就业援助目标是3万人,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超过。要创造条件,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促进和帮助更多的“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对军队退役人员中的“4050”人员更要给予特殊帮助,在政策范围内该落实的政策要不折不扣落实;对个别人的特殊困难,在不会产生连锁反应的情况下,可以作个案给予帮助;对他们过高的要求,要积极疏导,做好劝导工作。第二类是大中专毕业生,现在青年失业率在整个失业人员中的比例急剧上升,近三年来,新增失业人员中,百分之七八十是青年人,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不仅是人力资源的一个重大浪费,也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中央对此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按照中央出台的文件规定,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落实好,使青年就业率继续稳定。第三类是残疾人就业,这是更困难的群体。孟书记多次强调,宁可少收一点税,也要多办一点福利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根据当地残疾人的情况,主要通过帮扶自谋职业和发展福利企业,把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好,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扬起生活的风帆。第四类是零就业家庭。今年务必做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这是衡量就业工作做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落实民生工程的一项硬指标,也是政府的责任。对零就业家庭要登记造册,不漏一户,落实人员专门帮扶,并设立咨询投诉电话,使政府对老百姓的这项承诺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第四,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镇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形成了就业转移的浪潮;进入90年代以后,亿万农民工“离土又离乡”,形成了大规模跨区域流动的新浪潮。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业增长、市场繁荣和城市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增添了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抓就业不能只抓城镇,必须统筹城乡,把统筹城乡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把城镇就业与农村就业统筹考虑,把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统筹考虑,把城镇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与农村的就业服务组织建设统筹考虑,把城镇促进就业的政策与农村劳动力政策统筹考虑,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当前尤其要抓好工业园区劳动力的对接、跨省劳务输出的组织和引导、维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三项工作,努力使工业园区招工难问题有所缓解,跨省劳务输出稳定增加,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有所改善。请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抓一下,从今年开始,务求在两至三年内,在制度、机制、政策、措施、手段上都有明显改善,把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落到实处,也希望各地在这方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做好“三个着力、一个探索”,今年突出抓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去年是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一年,总体上开局良好,今年要继续努力,尤其要着力解决新政策实施操作过程当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把新的就业政策落实得更好。今年是享受三年优惠政策集中到期的一年,怎么使经过三年政策扶持,在就业、在生活上已经有了起色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在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道路上继续得到帮助,这是今年落实政策的一个难点。对这部分人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经过三年政策扶持已经稳定就业的,按国家政策办,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经过三年政策扶持,走上了就业之路,生活有所改善,但还处于不稳定就业的,应适当延长他们享受有关政策的期限。在这个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堵塞漏洞,又要使积极就业政策在帮扶就业中起到实际效果。在去年实现新老就业政策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今年实现享受政策到期人员就业扶持的平稳过渡。请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指导原则,请各地务必操作好。
第二件事,继续保持小额贷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小额贷款是国际通行最有效的促进就业措施之一,也是推动百姓创家业的有力手段。要进一步提高小额贷款的工作质量,认真把握好借、用、还三个环节。在借的环节,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减少手续,尽可能减少反担保,使符合条件的人员感到方便;在用的环节,要加强贷后的指导、跟踪,帮助创业者把贷款用得合理有效;在还的环节,要及时安全,进一步稳定小额贷款的还款率,使小额贷款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担保中心还是承贷金融机构,都应全过程地参与这三个环节,既防止重贷轻还,更要防止重贷轻“导”。去年小额贷款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加了对小企业的贷款,要加强这方面管理,尤其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要高度关注。从促进创业的角度看,还是要更加重视对个人的放贷比例,使小额贷款在百姓创家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改进小额贷款的统计,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数据衔接,确保完成今年小额贷款新增10亿元的目标,其中对个人的贷款要占到60%以上。
第三件事,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能力。重点是做好四项培训、搞好四个对接。四项培训是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再就业培训。要把培训放到促进就业最重要的位置,省政府已将城镇职业培训4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1万人的任务纳入了“民生工程”指标,各地一定要抓好落实。做好四个对接:第一个对接是工业园区的技术岗位对接。这项工作已经提了三年,从目前的情况看,落实得不理想,有的地方好些,有的地方差些,今年务必抓出明显成效。年中适当时候,选择二、三个县开一次现场会,推动这项工作。请县市区的同志重点抓一抓。第二个对接是与社会需求对接,我刚才讲的四个方面的培训,都要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对接,和省内和沿海发展的一些主导产业对接,和农村重点推广的科学技术对接。第三个对接是与市场机制对接。今年我省用于技能培训的资金比去年增加,但是所有的培训都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采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采用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的办法,采用招投标的办法,不能搞暗箱操作。最后一个对接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对接。按照现行分工,技能培训分散在几家管,资金也是通过几个渠道分别下。尽管资金渠道不一,但各部门培训的项目要对接,培训效果、培训方式要对接,在管理模式、培训方式上大体一致,使整个培训工作职责分工更加合理,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真正形成强大合力。省直相关部门要开明,允许县一级在资金安排上进行整合,资金管理渠道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省目前社会保险覆盖面在城镇仅为50%左右,要用15年的努力,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协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以确保发放、扩面征缴、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做好6件事情:一是切实落实扩面征缴通报制度、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部门沟通制度、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和基金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等五项制度,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力争今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45万人,工业园区参保人数要达到10万人,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园区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在*、*年调待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1日起人均月再增加80元,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要尽早制定调待方案,在尽可能兼顾平衡各个群体待遇差距的基础上,着力解决退休时间早、待遇偏低、高级职称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各级财政也要及早作出预算,确保调待工作顺利进行。三是继续稳妥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跟踪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实行统筹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制度平稳运行。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开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做好制度和资金上的准备。四是认真落实城镇未参保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中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人员按月人均2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7:1:2的比例负担;对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人员也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各地要尽快提出方案,报省批准后,务必在上半年落实到位。请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尽快提出具体操作的指导意见。五是采取财政解决一点、土地出让收入安排一点、农民安置补偿费负担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这项工作从今年开始试点,覆盖2万人,省财政先安排1亿元,各地也要相应安排资金。六是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障办法,通过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的模式,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障体系。
第二,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从今年起,未成年人按人均一年50元、成年人按人均一年150元的标准,采取个人缴费、政府补助和多渠道筹集相结合的原则,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建立起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今年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人数在去年20万人的基础上达到200万人,明年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目标。二是从今年起,对已关闭破产、改制以及连续停产停业1年以上的国有和国有控股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退休人员,按参保地医保机构上年医疗费用人均实际支出水平参加医疗保险统筹;对连续停产停业1年以上的国有和国有控股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在职职工,按当地的缴费基数和3%的费率参加住院医疗保险。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安排,其中省属企业由省财政安排,市县区属企业由市县区财政安排,省财政适当补助。上述困难企业有支付能力后,再转由企业部分或全部负担。今年要确保70万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保。三是从今年起,将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和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7:1:2的比例负担,今后新增加的此类退休人员也按此办理。今年城镇集体和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职工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万和19万人。医疗保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资金筹集,而且在操作上受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影响很大。各地务必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原则,精心制定方案,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要加强配合,加强指导,把这件事操作好。
第三,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在失业保险方面,要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和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好“就业新起点计划”试点工作,对进入关闭破产程序的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再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这是一项新举措,劳动保障部门要下决心,一个一个重点安排,做好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相关资金的测算和安排,及时拨付到位。在工伤保险方面,重点推进农民工和高危行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农民工基本纳入工伤保险,同时要逐步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目前仍在实行工伤保险封闭运行的企业,要尽快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所在地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今后,所有企业必须按规定在属地参加工伤保险,严禁封闭运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企业参保。要进一步推进生育保险工作,适当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标准,逐步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四,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活命钱,是“高压线”,必须管好用好,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去年国家审计署对我省本级和南昌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三项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去年底国务院召开第157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的汇报,对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提出了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展自查自纠,使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要着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认真做好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到应收尽收、支付合理、管理严格、监督有力。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年4月1日后发生的挤占挪用及其他违纪违规基金、未进财政专户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储存、多头开户、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要采取措施立即纠正。对*年3月31日前发生的挤占挪用及其他违纪违规基金,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措施清还补足,对确实无法收回的,要摸清底数,报请同级政府在今年底前偿还,对隐瞒不报、有问题不纠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人责任。
第五,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和服务。这是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标准和设施建设,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全省集中式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合理布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推进经办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建立与社区建设进程相适应、管理制度完善、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多样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同志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平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