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节水高层论坛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节水高层论坛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节水高层论坛讲话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未来*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举措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降雨年内年际变化大,造成一些地区旱灾频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年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耕地面积*.*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强,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多亿公斤;全国*座城市中有*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座严重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多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水资源短缺一年甚于一年,水荒步步紧逼。目前,北京已连续五年干旱少雨,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峻的供水形势,如果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将给首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据预测,我国人口在*年左右将达到峰值*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立方米,将列入严重缺水的国家。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届时用水总量为*~*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亿立方米,预计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发达国家为*.*~*.*;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发达国家已达*%;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与目前节水水平的矛盾说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总结节水实践经验,创新节水工作模式。通过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形成有利于节水的体制和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其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年以来,水利部党组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此基础上,水利部确立了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为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的是在不同的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选取试点内容各有特色或各有侧重的不同地区,开展这项工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目前,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张掖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运行机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通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使用效率。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经验。宁夏和内蒙古在水权转让方面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的做法是由政府和企业投资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新建电厂。通过水权转让,调整用水结构,以节水促进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从宏观上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微观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措施有:通过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落实三个体系的建设,即开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权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根据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污染的情势,无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浪费水资源不仅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剧,也增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处理的成本等,因此,水资源丰富地区也要积极探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重要的体制保障。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也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既充分说明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水法》及有关要求,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未来*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初步规划安排,*年前为试点期,确定并开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为全面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年至*年,将全面推进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要在以下方面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切实的保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必须加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坚持部门指导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共同做好工作。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为基础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协调机构,负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检查。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标,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组织编制规划,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要抓紧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宏观指导。要制定《节水管理条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节水法规和规章,加快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统计、节水产品认证、取水许可和水价、水权流转等项制度。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和统筹考虑城乡涉水事务,建立全过程节水管理制度。

*.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要继续增加节水灌溉、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加大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对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建设、用水监测与计量设施安装和改造、非传统水源开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制订财政、税收、价格等激励政策,鼓励、吸纳多种资本投入节水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通过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信息制度,及时国内外各类水耗信息、先进技术和管理信息。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节水技术服务。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要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将水资源节约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水资源节约教育。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资源、破坏节水设施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工程,是一项创新工作。只要我们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