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规划计划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汪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的发展目标。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理清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原则,部署*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786亿元,以长江干堤为标志的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全面建设,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已实现修完修好的既定目标,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34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得到彻底解决,700余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小浪底、万家寨、江垭、飞来峡、乌鲁瓦提、满拉等一批骨干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百色、尼尔基、沙坡头、紫坪铺、临淮岗等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节约、配置、保护及生态治理专项工程相继启动并取得突破,“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布局已全面展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投入大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全国水利干部职工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结果。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规划计划工作密不可分。在此,我谨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同志和全国从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和不足
(一)突出规划,奠定基础,体现新时期治水思路
98年大水以后,水利规划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发生重大调整,水利部党组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首先要求水利规划工作要适应这种调整,实践这种转变。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投资的安全和效益。三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水利规划工作紧紧围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水利工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需要。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水利规划工作在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下,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五年来,我们组织编制了以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重点的一大批水利规划。长江、松花江嫩江、淮河、太湖、海河、珠江、辽河等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已全部得到国务院批准,全国防洪规划已基本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已全面启动;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已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果;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黑河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治理规划、首都水资源规划已得到国务院批复,并付诸实施;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长江河道采砂规划等一大批专业规划及专题研究工作也相继完成并发挥指导作用;各省水利部门也根据本省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规划编制工作。这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和完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创造了条件,为近几年中央投资大幅度增加提供了依据,也为水利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我们在水利规划工作中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规划思路的转变,改变了过去以建设工程为规划主要目标,转变为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水利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思想。如在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综合治理规划中,把流域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科学管理作为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贯彻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划思想。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中,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特别强调,不能做成突出工程和投资的规划,而是要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做成突出资源配置思路、格局、措施的规划。二是突出了规划的基础工作,加强了对规划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如围绕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对下游防洪形势的影响,开展了重大专题研究,对流域防洪规划的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突出了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规划编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如98大水以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制定了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长江的特性及其洪水特点,提出长江防洪应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及其它非工程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这一思路对五年来长江流域防洪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四是突出了规划的法律地位,水利规划体系逐步形成。新《水法》的颁布实施强化了对水资源规划的法律规定,明确了以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基本框架体系,强调了水利规划要以资源规划为主要导向,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突出了水利规划的法律效力,使水利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和实施有法可依。五是突出了规划项目的管理,制定了《水利规划项目管理办法》、《水利规划编制费用计算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划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六是突出了开放式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视专家参与,加强了规划协调,提高了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认同,使规划的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狠抓前期,提供条件,初步扭转水利前期工作被动局面
过去的五年,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投资强度,如何扭转前期工作滞后的被动局面;二是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何合理确定水利建设发展布局,如何以扎实的项目前期工作保障水利发展所需的稳定的建设规模;三是在市场体制的环境下,如何提高项目论证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由于我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保证了水利国债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了水利发展“十五”重点战略布局,保证了西部大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1、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安排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投资22.45亿元,是“八五”水利前期工作投资的近4倍。根据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重点安排了大江大河防洪和水资源控制性工程、水利国债项目和“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西部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等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并适当超前安排了部分“十一五”项目。审查审批和报送各类中央、地方基建项目947项,中央审批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658亿元。
2、抓住基础资料这个关键。项目前期工作依赖于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不扎实将会造成前期工作的失误和工程隐患。针对以往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五年来前期工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加强了水文、勘测等前期基础工作。仅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勘测工作,就安排3.4亿元前期工作投资,完成了长江干堤全线的基础勘测和堤防断面测量。各流域重点堤防基础资料勘测工作都得到了加强,取得了一批珍贵的勘测成果,为做好水利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改革审核论证机制,加强前期项目的审核。为保证大量的前期工作成果的质量,水规总院和流域机构配备了较强的技术力量,加强了对前期成果的审查工作,把握设计深度,严格概算审查。在项目立项报批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工程技术指标的审核,更重视对建管体制、投融资机制、价格功能、可持续管理和运行等项目建设管理条件的审核,保证了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4、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多方合作,扭转了前期工作滞后的局面。大规模的水利投资调动了各地狠抓前期工作的积极性。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针对基建投资量大、工程进展快的特点,前期工作坚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多方协作、规范程序、加快周期的原则,及时完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了长江、松花江嫩江等堤防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百色、尼尔基、沙坡头、紫坪铺、临淮岗等“十五”重点骨干工程的如期开工,保证了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另外,水利前期工作改革已经起步,一些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实行合同管理,保证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至*年底,“十五”计划确定的159项重点水利工程,已报送国家计委申请立项98项,另有31项已通过技术审查,前期项目储备比较充分,基本满足了“十五”期间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
5、加强管理,转变观念,前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在水利前期工作中,不断转变观念,强化管理,逐步扭转了以往只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管理措施、重视技术方案忽视经济方案、重视水的自然规律忽视价值规律的状况,提高了前期工作的质量。在合理确定工程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的同时,按照水的价值规律,对以社会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要求在前期立项阶段就要落实工程管理单位和运行期的管理资金来源,以杜绝工程有人建设、无人管理、无钱管理的现象;对部分具有经营性的水利工程,要求根据工程效益测算所需的资本金、贷款规模,落实项目法人、资金筹措等建设管理方案,提高了前期工作的质量。
(三)稳定投资,强化管理,保证投资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大规模的水利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如何保证投资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对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年来我们在稳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加强计划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排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1、稳定投资规模。五年来规划计划工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狠抓规划,强化前期,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水利的投资。五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规模达到1786亿元,相当于1949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总投资的70%,其中拨款投资424亿元,国债投资1258.5亿元,其它投资103.5亿元。五年平均年度投资强度达到357亿元,是1991~1997年平均年度投资强度85亿元的4.2倍。
2、突出投资重点。围绕水利工作总体安排,合理确定事关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大局的投资重点,在项目安排上,突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安排了以长江干堤为代表的大江大河堤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建设项目;突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的水资源配置项目,重点安排了农村人畜饮水、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建设项目;突出了以改善生态、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为主的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安排了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建设项目;突出了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
3、优化投资结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要求,在投资安排上,适时合理地调整投资结构,把握投资方向,确保建设重点。一是行业结构上的调整。由于1999年以来的北方连续大旱,我国水资源短缺和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保障重点防洪工程的前提下,中央水利投资开始向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倾斜。水资源工程投资由1999年占中央投资的12.7%增长为*年的29.3%。二是区域性的调整。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西部地区的中央投资由1999年占中央投资的10.3%增长为*年的39.2%。三是以水利现代化为方向的投资结构调整,加大了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投资力度。五年中央水利投资用于水文、水资源监测、电子政务、数字流域、科研教育和流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能力建设投资为40.4亿元,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4、加强投资计划管理。用好、管好这来之不易的水利投资,重在从粗放的投资管理转向规范的项目管理。五年来,在计划管理中,实行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投资需求与投资可能相结合,控制好基建规模,实行投资计划的动态管理;二是坚持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相结合,把握好建设重点,优化配置资金;三是坚持投资计划与工程形象面貌和实物工程量相结合,提高投资计划的科学性;四是坚持投资计划安排和投资计划检查相结合,及时获得计划执行的信息反馈,保证投资安全和计划的及时完成;五是坚持投资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提高投资效益。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规划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计划管理程序,制定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在计划编制中,专项资金专项安排,严禁安排计划外项目。重大项目立项及计划安排严格实行部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在计划下达中,实行逐级审批,严禁越权审批、擅自更改或调整计划。规范了规模管理、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规划计划管理体制,实行三个衔接的管理方式。一是投资计划的落实及时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相衔接,与计划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共同负责;二是投资计划与部内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各省水利部门相衔接,确保流域、区域和各水利专项的建设重点;三是投资计划执行与审计、稽查等部门衔接,加大了对长江干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国债项目和水利前期项目、小型基建项目的检查力度,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针对审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与时俱进,提高素质,发挥规划计划工作的龙头作用
五年来,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既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也磨练了队伍,规划计划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从规划计划管理体制和制度入手,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政务规范化和决策民主化;重视提高规划计划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了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和国内外考察,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重视干部的使用与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规划计划干部队伍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强舆论监督和组织考核,使规划计划干部队伍成为自觉遵纪守法、勤奋务实的过硬队伍。五年来,从制订规划、确定建设布局和投资方向,到部门协调、水利统计、信息、提案答复、基础资料收集提供等方面,规划计划工作在水利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五)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基本经验
过去的五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规划计划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98年以来,影响水利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下大力气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问题,把各项水利工作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拓展水利的社会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水利的工作氛围。五年来,在加强大江大河堤防、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还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水源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多方面拓展水利服务社会的领域,切实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水利服务社会的范围由农村、农业、农民,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利服务的质量由水利工程拓展到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水利工作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水利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群众、从媒体到社会舆论都十分重视水利,关注水利,积极支持并参与水利建设。正是由于水利形成了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才取得了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抓住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深入翔实的前期工作赢得水利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从外部讲,我们抓住了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争取了大规模的水利投资。从水利自身来讲,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抓住了全社会要求加快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狠抓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规划先行,项目前期保证。正是由于规划和前期工作的到位,才确保了大规模水利投资的及时落实和安排,确保了水利建设的稳步发展。
第四,强化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促进水利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大规模的水利投资不能形成良性安全的资产,不仅是投资无以回报,更严重的是会给将来、给子孙留下无穷的隐患。面对历史的责任和考验,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共同努力,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真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第五,锤炼水利队伍,培育水利精神,塑造奉献群体,为规划计划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水利队伍来承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磨练队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培育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干部,为规划计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成绩和基本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工作中落实不够。在规划计划工作中,重项目、轻思路,重计划、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十分严重。有些堤防建设一味加高,忽视洪水风险分析,既影响洪水归槽,也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有些调水工程只考虑受水区的缺水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调水河流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为产生新的资源短缺和生态问题造成隐患。有些流域和区域缺乏资源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不重视资源规划和管理,造成了对资源的无序利用和浪费。这些现象说明,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想作为工作主线,落实到规划计划工作的具体工作全过程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在工作中突出不够。近几年,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面上的工程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重点项目投资的安排力度受到影响,致使重点项目不能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尤其是在大型灌区改造、堤防加固工程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要提高投资效益,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避免战线拉得过长。重点项目、重点流域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对一些面上的地方水利工程,应适当收缩中央投资,主要由地方投资建设。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从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公用事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引入市场机制来运作,这样既可以提高投资效益,又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但过去我们在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和建设管理方面,还主要局限于行业内运作,在实行政府采购方面还十分滞后。比如规划和前期项目的招投标还没有广泛推开,造成勘测设计任务积压,成果质量不高;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迟缓,水利市场融资比例不高;小型基建项目设备购置量较大,但许多单位尚未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有些基建项目在招投标、项目监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水利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引起重视。
四是以规划为龙头、计划为主导,综合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力度不够。规划计划部门是水利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规划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职责。以往我们在发挥各专业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对围绕水利总体目标进行综合协调方面还较为欠缺。比如,在规划项目安排上,缺乏对水利规划体系的综合考虑,缺少规划的计划,存在项目多而杂的现象;在前期和项目投资安排中,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安排与可能实现的防洪、水资源配置、节水、生态等综合目标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协调各省区、各流域、各水利专业部门争项目、争投资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原则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战略、资源利用战略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治水思路,以规划为基础,以稳定、拓展投资规模为主导,以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加强计划、资金管理为手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龙头和协调作用,为全面实现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2010年水利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工作保障。今天下午矫勇司长还要具体部署下一步规划计划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里我重点谈一下今后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原则问题。
(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进一步转变规划计划工作思路
1、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规划计划工作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主要方向;二是实现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规划计划工作思路的转变是基础;三是规划计划工作在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规划计划工作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轻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报复而产生的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8年长江大水及近年日益增多的沙尘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地方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比较突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超采地下水等现象严重,有的地方靠侵占河道搞建设甚至破坏堤防搞开发,破坏生态求发展,从而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因此,今后的规划计划工作要始终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比如在防洪建设中,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体系,堤防、枢纽、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湖等,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景观;要规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水生态和水环境的侵害,实行洪水的风险管理,在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也注意给洪水留有出路;要加强防洪调度,实现防洪指挥由经验模式向科学模式的转变。
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是实现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基础。首先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订出科学的水利规划,以指导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在黄河,针对黄河断流、泥沙淤积等问题,汪恕诚部长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规划思路,黄委会制定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对黄河全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确保了在大旱之年黄河不断流;组织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寻求治理黄河的自然规律。在长江,我们组织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规划,并重点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安排中央投资113.7亿元,完成和开工了一批平退圩垸,恢复长江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黑河调水、扎龙湿地及南四湖补水等一系列通过水利手段修复生态的实践,都是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几年来,虽然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水利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但是还仅仅属于局部范畴,要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还必须全过程、全方位地体现在各项水利规划和项目论证工作中。尤其是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中,一定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突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抑制水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利用,防止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努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把握水资源特性,突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去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并在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要求各国在*年之前制定出水资源综合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先保证人的生活基本用水,同时平衡工业、城市和生态用水的需求,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尤其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看,水资源的配置能力、使用效率和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时空分布不均性、以流域为单元的基本自然属性。作为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是稀缺的基础性要素资源,具有公益性突出、与生态系统关系密切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决定了在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必须突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节水方面,应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加强工业和城市节水,提高节水工程的效率和效益,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治污和污水处理回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保证水功能区的水质标准,解决局部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在水资源配置方面,要制定河流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方案,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体系,在地区间、行业间优化配置水资源。通过节水、治污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合理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对策建议。
3、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加大生态用水的保证力度,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例如甘肃的石羊河流域,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中游盲目扩大灌溉面积,流域水资源缺乏科学规划、有效调配和统一管理,致使下游民勤地区来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民勤绿洲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用水难以保证,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经过大规模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后,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1000多亿元降低为800亿元左右,由于水资源短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元,而每年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又比经济损失大得多。经济损失可能易于弥补,而恢复和挽救这种生态破坏则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巨大的代价。
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基本的生态用水,保证生态安全,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五年来,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上实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全国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了黑河、塔里木河、首都水资源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了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工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既要重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用水需要,要牢记历史教训,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二是在规划和项目论证中,注重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改善和提高生态效益,通过规划和计划的合理安排,达到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的目的。三是在水资源管理上,通过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用水需求,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各地区的最高用水限额,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做好优化调度。四是要根据各地自然气候特点,科学计算生态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监测分析,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保证生态系统用水的良性循环。
4、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职能,拓展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服务质量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水利的公益性特征要求水利的发展要以政府行为为主;水资源的经济特征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全社会对水利的投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突出专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出最优秀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队伍。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职能,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水资源管理、规范市场、协调裁定等方面的作用,对以公益型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减淤、农业灌溉、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工程,要确定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对以经营型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供水、水电等工程,要积极培育市场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改革,鼓励社会投入,扩大水利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水平。在规划及前期工作中要加快推行招投标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提高水利工作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
5、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促进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规划计划工作要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打好基础。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水的多种功能,促进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密切结合。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单纯是对水量的管理,还包括对水质和水能的统一管理。所谓统一管理,一是要体现水资源在自然界中的统一,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系统的统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水质与水量的统一,上下游的统一;二是要体现水资源管理在人类管理行为中的统一,包括政府各部门之间水资源管理的和谐一致,规划决策中所有利与弊关系的统一,城市水务中供水与污水管理的统一。在管理环节上,应重点抓住规划和调度两个环节,通过统一规划,把河流治理开发中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内容统筹考虑,合理安排;通过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把握规划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结合当前水利工作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必须把水利的各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宏观形势,抓住发展机遇,突出水利工作重点。现阶段水利建设的重点要逐步从过去以防洪工程为主,转变为防洪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并重。要针对我国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依然严峻的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这是水利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水利发展新的历史机遇。要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在防洪方面,实现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建设全面按规划达标,现有重点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建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并发挥效益,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主要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在改善生态方面,加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资源质量状况和生态脆弱河流、主要湿地以及地下水超采区的生态状况。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初步建立全国重要河流初始水权的分配机制,基本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的现代化。
2、尊重自然规律,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
要进一步提高对水资源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认识。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科学治水,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水利规划并付诸实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要遵循水的经济规律,水利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入研究水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上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3、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规划先行、前期工作超前的原则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志曾在全国城市规划会议上指出,好的规划可以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管理保障,不好的规划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因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要依据新《水法》,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一是要重点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要做好制订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规划工作,落实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三是继续做好事关水利发展关键性问题的重点水利规划工作。四是重视水利信息化规划和行业能力建设规划。
项目前期工作要着眼于长远。水利前期工作周期普遍较长,目前“十五”前期项目储备较为充足,但“十一五”、“十二五”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在前期项目计划安排中,要根据规划和建设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一批长线项目,尤其是水资源配置项目和生态治理项目。一是要做好水利“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调整工作,筹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项目的布局,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保证建设的需要。三是重点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以解决重要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河段水资源短缺及生态治理等问题。四是在防洪规划指导下,继续做好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工程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前期工作。五是抓好以改善生态为主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包括牧区水利、淤地坝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等工程前期工作。
4、稳定投资规模,坚持多渠道拓展投资的原则
稳定和拓展投资规模是规划计划工作的前提,是水利发展的关键,这是由我国水资源的四大问题所决定的,是由水利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决定的。目前“十五”的基本建设规模约为1600亿元,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基本建设规模尚小于“九五”时期。因此,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和拓展水利投入,力争“十五”期间再稳定地实行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新开一批项目,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年国债投资还将保持去年的规模。稳定水利投资规模将是今后规划计划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真研究政策,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和管理资金。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础作用,保持适当的财政投资规模。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水利发展需求,抓住机遇,围绕水利建设的重点,做好规划和前期工作,研究提出水利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推出新的水利投资领域,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期稳定。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努力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和防洪保安费的征收力度,积极筹集地方水利建设投资。第三,对城市供水、排污、水电等经营性项目和综合性水利工程中具有经济效益的部分,应面向市场,通过企业投资经营、股份制等方式,发挥水利市场融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水利建设。
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要根据各流域、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水资源条件的不同特点,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和区域投资结构,集中力量保重点。结合水利“十五”计划的目标,要在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同时,大力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加快西部地区水利建设。一是保安全,主要是保证防洪安全。在近几年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要逐步进行建设重点的转移。尤其是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完成之后,要把流域防洪的重点转移到淮河流域防洪建设上。要根据国务院批转的七大江河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加强大江大河的治理,加快重点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保证骨干枢纽工程建设,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重点部位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强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二是保供给,就是要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保障生活、促进生产、改善生态。要重点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加强其它城市水源建设,安排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三是保生态,就是要通过水利措施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遏制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要抓住重点河流、重点地区生态恶化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在生态治理中,工程措施要与建立巩固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的粮食基地、饲料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修复生态。四是保基础,就是加强基础资料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要加强水文、水资源及勘测工作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之,规划计划工作要从水利发展的全局出发,随时掌握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动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工作的综合和协调,突出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三)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规划计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协调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把治水理论与工作实践密切结合,用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规划计划工作,并在工作实际中不断深化和创新。二是处理好工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对影响水利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抓紧抓好。三是处理好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前期为手段,以投资计划为保障,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各环节紧密衔接。四是处理好与水利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体现规划计划工作的协调和综合作用,也要发挥各级水利专业部门的作用,明确责任和要求。五是处理好与外部相关部门的关系,要掌握国家计划、财政、金融、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工作重点,将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六是处理好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规划计划管理人员的素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意识、提升规划计划工作效率和水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查我们的工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利规划计划干部队伍。
三、*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重点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因此,做好今年的规划计划工作十分重要。
(一)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一阶段工作和全国防洪规划成果报批工作。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要力争今年底基本完成水资源评价工作。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务必把这项工作列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协调,充实技术骨干,落实工作经费,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把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计划完成。要尽快完善全国、流域和各省防洪规划成果,抓紧做好向国务院报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加强河口治理规划、国际河流规划等专项规划。各流域机构应把河口规划作为流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流域的防洪、河道整治、航运、岸线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有关流域机构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部里的统一要求,组织好西南、西北、东北国际河流规划,要根据开发建设的需要,逐步加以开展。
加快重点河流河段规划。金沙江、嘉陵江、两江一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等省际之间、行业之间水资源矛盾突出的河流规划要加快规划进度,渭河、石羊河等生态问题突出的流域治理规划要尽快完善规划成果,争取列入实施计划。
加强水利重大专题研究。重点做好黄河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黄河泥沙研究、长江三峡清水下泄对下游河势的影响、鄱阳湖建闸等专题研究工作。
继续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研以及各单项工程的前期工作;抓好淮河等重点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皂市、西霞院、九甸峡、正义峡、龙口、张峰等重点枢纽工程前期工作。
(二)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年中央水利建设资金规模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落实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与去年的规模持平,其中国债资金已落实238亿元。在投资安排上,要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水资源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七大江河堤防及控制性枢纽等防洪工程建设。在堤防建设方面,长江流域重点开展洞庭湖、鄱阳湖和湖南“四水”、江西“五河”等重要支流I、II级堤防加固工程,进行干流河势控制等工程建设。要突出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重点安排好正阳关以下防洪关键性工程建设。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要求,继续做好松花江嫩江、黄河下游、太湖、海河、珠江、辽河的防洪工程建设。尼尔基、百色、临淮岗、紫坪铺等在建骨干枢纽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等一批控制性工程争取今年开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步伐,对于列入规划的全国729座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按照既定目标明年底要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抓好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重点加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江流域要做好城陵矶100亿分蓄洪区建设,抓紧做好规划,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安排。
全力做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今年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保证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年度建设任务。重点安排解决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争取辽宁大伙房调水、甘肃引洮、云南润滇工程、四川和重庆部分中型水库等开工建设。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要继续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2597万群众饮水困难。要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重点灌区的投资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首都水资源、黑河、塔里木河专项规划实施进度。要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安排好单项工程的实施进度,切实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塔河治理的重点要放在中下游地区,确保规划的输水目标。黑河正义峡枢纽要抓紧开工建设,以提高黑河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三)调整区域水利建设布局,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东部地区水利建设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以防洪安全和水环境保护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结合城市防洪进行以改善水环境为中心的河道水系整治;加强以节水为目标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加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防洪指挥系统建设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入海河口的治理,进行河口治理的试点。
中部地区水利建设要在近几年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防洪保安和解决当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为重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创造条件。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及重要支流以堤防为中心的防洪工程建设和已开工的枢纽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再新开工一批重要枢纽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有重点地进行一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作,促进中线工程早日开工,加强北方地区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北方地区尤其是沿黄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力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强黄土高原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工作。
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水利投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为重点,以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大中小结合的方式,解决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历史欠帐,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利保障。要加强以解决水源为中心的中小型水库和人饮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及牧区水利建设,保护自然绿洲;加强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结合生态保护和扶贫解困,做好以电代燃料工程的试点;有重点地进行干旱缺水地区以渠道衬砌和田间节水为主的灌区改造。
(四)加强规划,强化项目和计划管理
规划计划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规划方面,要加强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管理,重视成果验收和转化工作。在项目前期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勘测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制定有关管理办法,促进前期工作招投标,积极推进试点,总结经验;抓好水利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落实工作;完善重大规划和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计划工作制度和法规,加强规划计划工作信息化管理。要重视研究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对水利的调控作用,认真研究水权和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加强规划计划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适应能力
队伍建设是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以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为重点,努力提高规划计划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掌握现代水利科技和管理知识。通过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重视治水实践和治水经验,加强对水利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实事求是,力戒浮躁和虚夸之风。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同志们,新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水利发展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优异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