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扶贫开发会议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扶贫开发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扶贫开发会议讲话

同志们:

深入扎实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次规格高、规模大的会议,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和全市“百千万帮扶工程”镇雄现场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十一五”扶贫开发的总动员,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县委田书记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好扶贫攻坚战不断开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们做好“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在田书记讲话的基础上,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全县“十五”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全面展开扶贫开发工作。几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为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十五”初期,我县有贫困人口18万人。截止2006年底,按照人均纯收入865元的标准,我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2.28万人。六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5.72万人。

二是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十五”及“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县共投入扶贫资金7101.8万元,平均每年投入1183.6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859.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83倍。

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2元,通过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至2006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1367元,增加了515元,年均增加了85.83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十五”及“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县通过改土、治水、修路、拉电、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共实施水利项目15641件,水田水浇地从13.12万亩增加到18万亩,水利化程度从2000年底的27.1%提高到2006年底的30.88%,解决了6.97万人和9.6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大力修建乡村公路,新增公路里程660.85公里,建制村通路率从65%增加到98%;农户通电率从63.08%提高到86.05%;通讯事业突飞猛进,移动电话在广大农村早已进村入户;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全县9412户曾居住在岩洞、窝棚、杈杈房、茅草房中的贫困农户搬进了新居,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六年来,共完成校舍建设15.4万平方米,增设乡级中学6所,农村校舍等硬件设施得到全面夯实。至2006年底,全县在校学生人数达8.4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0%,适龄少年初中毛入学率为98.63%,辍学率分别为0.68%和2%,脱盲巩固率达到100%,成功实现从“普六”到“普九”的新跨越。第二,卫生事业积极推进。目前,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服务基本建立,疾病预防得到加强;新农合健康发展,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第三,计划生育实现新突破。通过加大以“一放二扎”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推行“奖、优、免、补”政策,有效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了计划生育率,扭转了我县人口过快增长的局面。第四,广电、文体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六是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许多贫困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如小河镇的马鞍村,过去交通闭塞,边远落后,是全县较为典型的特困村,农户住房破烂、窄小,就连退耕还林兑现的大米都无处堆放。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洁白的大房子,通了电,通了水,建起了宽敞的户间道路,老百姓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用白色石子在水泥路面上镶嵌着“感谢共产党,党的恩情永不忘”的字样,寄托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还有诸如包谷垴乡的洼落,老店乡的阿尼卡,药山镇的塘上,金塘乡的田坝、梨树,白鹤滩镇的大坪、莲塘等,通过文明新村建设,结束了脏乱差的历史,家家户户的住房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回顾过去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向前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总结起来,我们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二是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紧紧瞄准贫困现象,坚持扶贫开发措施、项目、资金进村入户,真正把资金项目投入到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扶持对象,注重抓好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产业化扶贫开发步伐,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三是始终坚持把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把扶贫开发与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城镇化、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了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始终坚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了挂钩扶贫工作,明确了挂钩帮扶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增加了挂钩帮扶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意识。

“十五”扶贫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很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次会上,县委、政府还要进行公开表彰,这既是县委、政府对大家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把“十一五”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更新的台阶。在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要看到我县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是综合贫困特征突出,扶贫攻坚难度大。我县尚有贫困人口12.28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0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8.21万人,现有贫困人口中30.2%的集中分布在高寒山区,30%居住在高二半山区,20%居住二半山区,19.8%插花居住在江边干热河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交通通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导致经济难以发展,社会发育速度缓慢,综合贫困特征较为突出。扶贫攻坚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二是扶贫投入不足。一方面是有限的扶贫资金项目只能覆盖到一部分自然村,而更多的自然村却没有投入扶持,依然处于贫困。另一方面是即使项目覆盖到的村也由于投资标准较低而很难解决根本问题,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三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有待加强。个别乡镇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没有严肃对待,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亟待加强。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面加快我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进程

“十一五”是我县扶贫攻坚的重要时期,打好“十一五”扶贫攻坚战,既需要我们对这一时期扶贫开发的难度有足够估计,也应该看到扶贫开发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这就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二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全县经济更加繁荣,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通过“百千万帮扶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和广大干部为主体、社会主动的社会帮扶机制,一个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四是贫困地区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脱贫致富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五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将向农村延伸,扶贫开发工作迎来了更好、更新的发展机遇。

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又在贫困山区。如果没有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就不可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我县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以深厚的感情、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激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党和人民托付的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更加扎实有效地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向前进。

(一)增强政治意识,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发展,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级政府、一个部门对扶贫工作的态度如何,力度如何,直接体现着领导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体现着广大干部职工对贫困群众的感情。在“十五”期间,我县各级各部门从总体上看,在扶贫工作上是动真情、扶真贫,为全县扶贫开发的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有个别乡镇和部门淡化了与贫困群众的浓厚感情,对扶贫工作搞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没有带着真情下到村、组和贫困农户家中与干部群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没有真正去寻找一条脱贫道路,而是热衷于逢年过节送点钱、送点物,简单应付。在“十一五”期间,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增强扶贫政治意识,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思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荣誉,抓实各项扶贫工作。要研究措施,制订政策,把扶贫资金和项目落实到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要沉下身子,研究对策,为贫困村、组和农户寻找一条脱贫之路。切实广泛动员,集中力量,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实现县委、政府既定的扶贫目标。

(二)突出“造血”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村特别是高寒边远村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产品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少地方连饮水、用电、出行等基本需求都难以满足,这是制约经济发展、形成贫困顽疾、导致返贫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发改、交通、农业、水利、电力、教育、扶贫、林业、卫生、农综开发等部门要按照大扶贫的原则和扶贫开发的具体规划,按照重点倾斜贫困地区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资金,千方百计争取投入,集中力量加大贫困村、组的交通、水利、电力、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三)瞄准贫困群体,落实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通过连续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贫困人口总体上已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剩余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于高寒冷凉、二半山区、干热河谷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因此,打好“十一五”扶贫攻坚战,必须紧紧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要瞄准最贫困村、组和最贫困人口,因村制宜,因户制宜,根据每村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扶贫措施;要明确扶持项目、帮扶单位、资金来源、技术保证和工作责任,真正把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对因基础条件薄弱致贫的贫困人口,要改善他们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稳定脱贫;二是对边远、高寒山区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特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三是对低收入人口,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防止和减少返贫;四是对贫困户富余劳动力,要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转移就业能力;五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要实施社会救济,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促进农民增收,在产业扶贫上抓出成效。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扶贫开发的基本任务。扶贫开发必须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环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引导和帮助贫困村、组农民从实际出发,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药则药,把能够直接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开发的重点,走符合我县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通过努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每个村有1—2项稳定增收的产业,每户有1—2项稳定增收的来源。为此,一是要在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县建基地、乡建小区、村建示范、能人带动的路子,扶持发展一批养殖大户,逐步开发建设一批投入少、成本低、规模大、效益好的养殖业基地;要认真组织实施石漠化治理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把畜牧业建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大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县将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资金,治理20万亩以上草地,大力发展以养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二是要在二半山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和烤烟产业。要把花椒、核桃、板栗等传统特色产业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全力抓好花椒、核桃、板栗等基地建设,完成核桃基地县建设任务;要继续抓好烤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壮大烤烟产业。三是要在江边河谷地区大力发展热区产业。加快蚕桑、蔗糖、蔬菜、热区水果的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建设,扎实推进膏桐基地县建设,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切实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要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农业节水灌溉、生物多样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增产增效农业科技措施,运用科技创新方法和技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全县扶贫开发的推进奠定物质基础。

(五)集中力量办事,打好整村推进歼灭战。

整村推进是国家和省确定的重大扶贫措施。我县“十一五”期间要在认真总结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分期分批规划、组织实施28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注重质量、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改善关系到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快产业化扶贫步伐,抓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和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巩固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能自我发展一个村,切实抓出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整村推进主要是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造条件,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绝不能以新农村建设为名,把扶贫资金大量安排到条件较好的村,必须坚持先难后易,从最贫困、最偏远的村开始,决不能搞“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六)抓实易地扶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

我县部分高寒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已经失去基本生存条件,这部分地区采取实施项目的措施来就地脱贫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方式只能是易地安置。“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继续争取上级的扶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就近就地插花安置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易地开发扶贫力度,完成2000人的县内易地安置目标任务。在安置中要明确搬迁对象,落实搬迁资金,规范搬迁程序,结合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精心组织实施。搬迁补助的对象必须是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户,搬迁建房的选址要注意对地质灾害的避让,不允许违背客观条件实行大集中和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做到务实、高效、实用。要以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为前提,重点落实好搬迁农户的土地、户口、子女上学等政策,同时全面实施好基本农田、人畜饮水、沼气池和相应的产业配套建设,使搬迁农民迁得进、稳得住、能脱贫。

(七)开发人力资源,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

开展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狠抓培训、有序输出”的原则,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县扶贫开发的重点来抓。一是要继续抓好宣传引导。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相关政策、成功范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宣传,使群众增强外出打工的信心,掌握打工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要狠抓培训。要搞好摸底调查,建立贫困劳动力档案,抓住“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等机遇,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转移输出,做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外出务工,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目标。三是要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劳务中介机构体系,逐步改变自发性、零散性的输出方式,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学校的优势,主动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大型企业的协调联系,积极组织开展“订单输出”。四是要加大维权服务力度。要跟踪农民就业情况,协助加强管理,并帮助解决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转移输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达到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五是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对回归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按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对待。通过输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切实变我县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劳务输出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八)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加大扶贫投入。

我县“十五”期间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效,关键在于加大了投入力度,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十一五”期间,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仍然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一是各部门要进一步争取省、市部门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扶贫办,要对上多做协调、汇报和争取工作,力争能得到上级部门的倾斜支持。二是各乡镇、各挂钩村要主动到挂钩部门汇报工作,融洽感情,充分利用挂钩扶贫这一平台,争取资金,多办实事。三是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的一些有效益、风险小的种、养业或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要加大资金支持,增加扶贫投入。

(九)坚持社会帮扶,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社会参与是推进扶贫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百千万帮扶工程”镇雄现场会的重要精神,继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县的扶贫开发,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的通知》(巧办发〔2006〕89号)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的通知》(巧办发〔2007〕44号)文件要求,落实“领导带头、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实施好我县的社会帮扶工程。一是各挂钩部门要把挂钩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要做到真挂钩、真帮扶、真投入,绝不允许搞形式、走过场。二是一定要细化和落实相关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把工作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领导、任务明确到人员,层层包干,层层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要坚持造血式的扶贫。在向贫困户送钱、送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给贫困群众出思路、想办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帮扶措施。四是要制定帮扶效果考核评估办法。县扶贫办要认真研究,拟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效果考核评估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评估,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充分调动挂钩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十)降低新增人口,引导人民群众少生快富。

“经济要上,人口要降”。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事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事关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以联系的观点抓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一放二扎”等节育措施,进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二是要抓好优生优育的宣传,让广大群众逐步理解和掌握有关优生优育的要求,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基础;三是要在加大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宣传工作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好“奖、优、免、补”的各项政策,争取让更多的农户理解、接受和支持这一政策,推进农村计划生育的良性发展;四是在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中,要重点向计划生育户和自觉落实节育手术的农户倾斜,引导农民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在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过程中,要优先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引导更多的家庭走少生快富、幸福文明之路。

(十一)注重建档立卡,实现贫困人口管理新突破。

“十五”期间,我县总体上解决了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具体是哪些人口解决了?通过哪些措施解决的?情况不是太明,家底不是太清,这给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从“十一五”开始,一定要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加强贫困人口的管理。一是各乡镇要对本乡镇的贫困人口作一次认真普查,并建立贫困人口台帐和贫困人口卡片;县扶贫办要根据各乡镇的报表,建立全县的贫困人口台账,实行微机管理。二是每年脱贫的要及时从台帐里消除,返贫的再列入,并注明返贫原因。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贫困人口管理体系。

(十二)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到位。

抓好扶贫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一是实行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亲自帮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扶贫开发工作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实行扶贫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对扶贫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与乡镇、挂钩部门签订双线三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党政班子年度考核范围,把扶贫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向县委、政府专题报告扶贫工作情况,县、乡挂钩单位要分别向县、乡党委、政府报告挂钩扶贫工作情况。对在扶贫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要予以表彰,对因领导不力、工作失职而没有按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的要追究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抓好宣传发动,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防止厌战、畏难等不良倾向,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简单应付的思想根源。三是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县委、政府督查督办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定期通报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加强扶贫工作,共同推进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切实加强扶贫开发的领导,多方筹集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快推进我县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各级挂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一定能够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