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疾病预防控制会议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疾病预防控制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疾病预防控制会议讲话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紧紧围绕省政府和厅党组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实施“**”卫生发展规划,全面落实20**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全面实现了20**年初省政府确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年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疫情监测网络更加完善,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艾滋病第一批48个重点村“四个一、三条线工程”进展顺利,艾滋病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和关怀,群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得到加强,基层对艾滋病人救助服务能力大大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前一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任务,即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0%和治愈率达85%的“三大目标”。

三是免疫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

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省79个疾控机构基本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或基本建成,设备装备继续得到改善,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此外,牙防,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充分肯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承担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沿淮疟疾发病还处于一个高位水平,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等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疾控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完善,防病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乡、村两级防保力量薄弱,人员报酬不到位等。对此我们疾控工作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明确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逐步破解难题,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公共卫生职责,更好地维护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

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高度关注人民健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严格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有效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和地方病,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治免疫工作,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和职业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重视精神卫生及疾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党中央的这些重大决策,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高度,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实现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基础工程,通过对疾病、伤害和残疾的控制与预防,创造维护健康的环境,来达到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定要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积极争取政策和支持,依法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们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努力把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成为公共卫生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优质高效地完成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处置、疾病信息管理、健康促进等工作。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2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任务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关于今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年初省卫生厅已印发了工作要点,在全省卫生工作会上也做了总体部署安排,应当说,2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都已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这里再强调几个重点:

一是要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安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010年)》,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继续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认真做好农民工、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强化娱乐场所服务人员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加强筛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全面深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重点地区还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第一批重点村“四个一、三条线”工程建设,确保此项工程在20**年年底完成。结核病防治要紧紧围绕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病人治愈率、初治涂阴完成治疗率等重要目标,进一步落实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强化病例报告、转诊意识,落实归口管理工作;要宣传好、执行好结核病诊断治疗免费政策,提高结核病人主动就诊率;要加快乡镇痰检点建设,开展检验、诊断等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阳性病人的检出率;要加强对结核病人服药督导管理,注重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努力提高病人治愈率。今年,省政府已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列入到构建和谐安徽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内容,并同各地签定了责任书。各市、县卫生部门一定要按照要求认真落实。

二是要切实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疟疾一直是我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70年代,我省疟疾年发病人数曾逾千万,经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1999年全省疟疾年报告发病数仅814例。但是,近年我省疟疾疫情出现大幅回升趋势,20**年全省报告发病人数排在全国第二位,20**已排在全国首位,引起卫生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疟疾疫情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疟疾流行的周期性以及报病系统的完善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上与一些地方对疟疾疫情重视不够、防疟措施不落实、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近年来我们在疟疾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当前我省疟疾防治工作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今年我省第一季度全省报告的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三倍。因此,各地特别是沿淮淮北8市及其20个重点县,要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切实组织做好重点区域疟疾防控工作的通知》和《20**年安徽省重点区域强化抗疟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刚才,杜厅长代表卫生厅与8个重点市、20个重点县签定了责任书,希望各地要认真履行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坚决遏制疟疾疫情上升势头。同时,要注意与新闻媒体的协调合作,避免炒作,维护疾控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稳定。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免疫预防管理工作,筑牢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免疫屏障。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其中之一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今年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希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认真做好准备,确保规划免疫措施的贯彻落实。要继续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积极争取财政保障,切实落实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根据今年初我厅的调查统计,全省仍有30多个县区没有落实接种补助经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仍收取费用,希望这些地方要尽快予以解决。经我厅积极争取,省财政从今年开始将冷链设备装备等列入预算,将分批对各地的冷链设备进行更新和补充。要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管理,保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要巩固消灭脊灰工作成果,开展消除麻疹工作,继续推进免疫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要认真执行预防接种的有关规定,加强接种安全管理,严格掌握群体性接种,对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各地一定要做好工作,化解矛盾,避免和减少越级上访事件。

四是要强化疫情管理。重点加强疫情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基本信息报告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法定传染病报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管理,落实法定职责,强化传染病疫情属地化管理意识,规范报告内容。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我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提高网络直报覆盖率、报告率和报告质量。要健全完善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制度,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关于疫情信息公布规定,坚持传染病疫情信息卫生厅网站月公布、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周报等制度。同时,要严格疫情信息和报告程序,既要保证人民群众的传染病信息的知情权,又要避免引起社会和群众不必要的恐慌。

五是要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考核指导。医疗机构是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前哨阵地,也是传染病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传染病防治法》从处理疫情的实际出发,界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的职责与任务。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考核指导标准和考核指导办法,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加强传染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及时提供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认真落实消毒隔离、预检分诊、血液安全等各项制度,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各级疾控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经常性考核、检查和指导。

六是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种疾病预防控制项目。从2004年开始,中央和省财政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同时我们还在艾滋病、结核病、疟疾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项目。总的来说,这两年各地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有力地加强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备装备,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业务和管理水平。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资金到位不及时,项目任务未按期完成,项目工作数据资料收集统计不全,资金滞留或使用不规范等。希望各地认真总结经验,针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中央补助地方疾病预防控制各项目的管理力度,开展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估,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

四、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当前,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需求,没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训练有素的队伍是不行的。应当说,全省广大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上的卫生人员近年来在抗击非典、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防治艾滋病、结核病、乙型病毒肝炎等重大传染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果断迅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人民群众对疾控事业的发展和行风建设总体是满意的。但我们应当看到,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与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范围较窄、服务水平较低、创新不够。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仍停留在传染病疫情被动性监测、被动性控制处理,不能主动分析和预测疫情,没有做到主动预防控制。对一些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环境和职业危害等还缺乏手段。二是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能力低下。目前,全省一半以上的市县实验室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没有建立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一些市、县因财力不能保障,基层疾病控制单位继续靠收费维持运转,少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甚至在负债运行。四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管理水平不高。为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效能,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涵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抢抓机遇,在落实好政策上做文章。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出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用好政策,争取支持;同时要克服“等、要、靠”思想,多渠道谋求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硬件设备搞上去。近年来通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债建设项目,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用房得到改善。今年,国家又将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设备装备建设,由中央财政对每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60万元给予补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36万元给予补助,希望各地要积极做好准备,努力把市、县两级实验室设备装备水平搞上去。

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在人才培养上舍得投入。要加强卫生管理人员、现场流行病学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要利用参与国际、国内合作项目的有利时机,学习先进经验、加快人才培养,不断增强自我发展活力。

四是要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强化管理上抓出成效。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即将开展,要以此为契机,大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增强生机活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是要加强督导与考核,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要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考核工作机制,强化上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督导和指导关系,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经常性地工作考核。

六是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在创新上有突破。要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学习,不断创造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