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会议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会议讲话

这次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结*7年农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8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7年,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再造一个三门峡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增长17.4%,增长幅度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的目标,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市形成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村企联合“四轮齐驱”发展模式。完成了85个村布局规划,其中50个市县级示范村全部完成了布局规划。全市共投资4亿多元,修建农村公路617公里、建成饮水工程230处、完成6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303户无电户、6616户盲点户的用电问题,落实“两免一补”资金6068.2万元,使25.2万人次学生受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6个县(市、区),参合人数144.8万人,参合率达到93%。全市有51家民营企业与52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640个。50个市县级示范村都有支柱产业,6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项目,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宽带和“村村通”公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市有11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有19人被授予先进个人,有40人被授予省级致富能手光荣称号。

(二)特色农业势头强劲

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果、牧、菜、菌等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果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双提高。全市新栽植果树10.04万亩,是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新增果品加工能力达13.6万吨,果品加工能力近60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果品总产13.5亿公斤,果品产值18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果农人均收入达到1800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我市果品产量、效益位居全省第一,已成为全国浓缩果汁主产区,浓缩果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畜牧业防控和生产双发展。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生猪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手抓规模养殖,一手抓疫病防控,全市大中型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8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养殖小区发展到101个,规模养殖场、专业大户发展到1.4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已占全市总量的4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8万吨、5万吨、2.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5.4%、9%、2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应免疫密度达100%。蔬菜、食用菌、桑蚕等新兴产业质量和数量双丰收。蔬菜生产稳步增长。全市新发展温棚设施蔬菜1000亩,“万元棚”数量达到710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2.2万亩,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3万亩,产量6.7亿公斤。食用菌生产有新发展。栽培总规模达到7793万袋,产值达到4亿元。中药材、水产业、桑蚕业生产均有较快增长。中药材面积23.7万亩,水产品产量5120吨,鲜茧总产量45.3万公斤,比上年分别增长10%、23.5%、9.2%。粮食生产收成较好。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产达5.4亿公斤,其中秋粮总产3.13亿公斤,平均单产260公斤,秋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创汇农业连续二年实现双跨越。全市肉牛、生猪供港达到2.5万头,创汇800万美元;苹果出口3.86万吨,创汇2366.4万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国家由13个达到18个;浓缩果汁出口5万吨,创汇8342万美元,同比增长58.3%,果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47.1%,占河南省农产品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占全国出口创汇的十分之一。

(三)农业“三化”实现突破

一是农业产业化实现突破。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个,新增9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总数达到13家。市级“20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2亿元、利税7800万元、带动农户33.8万户,分别比去年增长16.2%、18.6%、11.6%,今年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点龙头企业已进入二十八家,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16个,带农户17.96万户,总收入1.26亿元。市委已对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表彰。二是农业标准化实现突破。在全市重点果品、蔬菜生产区建立质量检测点16个;全市全年定性抽检果品、蔬菜样品2777个,抽检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9.32%;共有63个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基地认定并颁证挂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3.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7.74%;蔬菜市场准入制度正式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信息化实现突破。初步建成了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处理系统,实现各级涉农信息同步和资源共享;建成农业专家远程视频教育系统,覆盖6个县(市、区)、部分乡镇及信息大厅;建成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建成农业信息采集系统,高科技影视编辑系统;升级改造96398电话热线为全国统一的“12316”三农热线;新建乡镇信息服务大厅8个;举办“*7秋季果品网上交易订货会”,实现网上果品交易量2260万公斤。全年网上销售农产品累计已达13亿元,农业网站达到230家,农村拥有电脑2万台,上网农民4.5万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年度峰会上获“中国农业信息化年度人物”、“中国农业信息化领先地区”等称号和荣誉。农业信息化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四)沼气建设步伐加快

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20668户,新建沼气池“三改”率达到65%以上,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一是各级重视程度提高。全市两次召开高规格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形成了市、县、乡、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投入力度加大。共投入沼气建设资金1974万元,是上年的两倍以上。其中中央沼气国债项目344.4万元,省、市、县财政投入1081万元,乡、村级投入250万元。三是服务能力增强。为每个县配置了沼气服务车、电脑等必要的物质装备;建立了30个区域沼气服务站;沼气技术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综合服务覆盖面达30%。四是综合效益提高。各地积极探索出了“蚕-沼-桑”、“猪-沼-果”、“猪-沼-菜”等农业生态模式,沼气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五)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以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年阳光工程已培训8292人,转移8096人,转移率为97.6%,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3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13.79元,比上年增加129.22元,增长20.3%。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引导培训机构开展特色专业培训,建立了一批劳务品牌基地。

(六)科技支撑效果明显

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全市引进推广了一大批粮食、畜禽、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等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种子包衣、小麦精量播种、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农业增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20万亩,无公害优质果品面积达到5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20万亩。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起了“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县、乡、村比较完善的四级信息网络体系,市、县、乡沼气服务体系,种子、土肥、畜牧检测机构和设施配备不断更新完善。科技培训不断加强。全市开展了科技下乡、绿色田园、影视制作、专业讲座等不同类型、多种方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摄制影视专题81期,发放绿色证书4000人,科技培训达到8000余期,农民受训覆盖面达50万人次,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8%。

(七)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幅增长。全市全年“三农”各类补贴资金总额达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6808.6万元、良种补贴430万元、阳光工程培训补贴282.1万元、沼气补贴1*万元,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农业项目不断增加。全市争取部、省两级已批复农业项目达50个,到位资金3750万元。农业执法力度加大。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38人次,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门店)1565个,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117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44万元。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力度加强。涉及全市68个乡(镇、街道办),1364个行政村,审计资金总额4003.8万元。由于惠农政策的落实,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

(八)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领导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局上下,“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工作氛围浓厚。二是启动创建国家精神文明单位。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成果,启动创建国家级精神文明单位活动,集中精力办好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职工文明意识、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健康体检;组织老干部到县市区考察现代农业;组织局优秀科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现代农业;住宅小区基本竣工等。特别是卢氏发生灾情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干部职工捐款捐物20余万元,向上级争取百万元救灾支农资金支援灾区,局领导还带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灾区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十件实事”的落实,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局各项责任目标。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的责任目标共22项均全面超额完成。全局共获得省部级荣誉或表彰11项,获得地市级荣誉或表彰54项,有62名同志创出先进业绩,获得部、省、市表彰奖励。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省、市连续五年出台五个1号文件,从政策上对农业扶持、倾斜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协作的结果,也是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响应局党组提出的“提高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争创一流业绩”工作要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地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得到以下经验启示: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促进农业增效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选择;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着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的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农业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效益还不高;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任务重,难度大,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开拓市场和带动农户能力不强;沼气建设“一池三改”率比较低,一些地方建设标准不高,发挥作用还不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坚信,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随着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大,随着各级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各级涉农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使我们更加坚定做好“三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

*8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狠抓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小市向特色农业强市的新跨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公斤左右;果品总产要突破13亿公斤;肉类总产8万吨,奶类总产2.4万吨;水产品产量6000吨;蔬菜产量7亿公斤;食用菌规模达到8000万袋;新建沼气池2万户;全市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5亿元。

*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举世瞩目中国成功举办奥运年,切实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意义重大,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具体讲就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三化’水平,突出六项重点”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扎实搞好全市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省、市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一是坚持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指导方针,以“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为工作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县乡示范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新农村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全市50个市县级示范村,在实现“六有、六通、六化”的基础上,要上台阶、上水平,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全市到2010年,有三分之一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推进”的重要原则,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工作重点,积极努力地使农村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变。从今年开始,根据全市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每年集中力量,按照1/3整村推进。具体来讲,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庄,重点是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实施统一的垃圾处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绿化和环境美化,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村庄区划科学合理、村内建筑美观有序,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人均收入3000-5000元的二类村庄,重点是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硬化村中道路,搞好村庄周围、庭院和通道绿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加快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布局基本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三类村庄,重点是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开辟致富门路,使基础设施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坚持“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督导检查,综合协调”的工作方式,以“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三项活动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农业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加强新农村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强化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搞好具体方案的制订和落实,有效协调各成员部门,形成政策支持,舆论宣传,部门扶持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提升“三化”水平,就是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

1、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巩固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抓好50万亩优质无公害苹果、10万亩无公害蔬菜、5000万袋无公害食用菌、50万头瘦肉型猪、10万亩中药材、3万亩桑蚕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二是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竞赛活动,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上项目、争技术、引资金、搞服务,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要积极做好银企联谊活动。在龙头企业中筛选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项目向金融部门推荐,提高企业资金时效性和金融部门资金安全性,积极探索企业以库存商品抵押贷款的新途径。四是重点发展农民专合组织。继续开展“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竞赛活动。争取各个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今年全市每个乡镇至少有1家运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为重点,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针对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选择管理水平高、基地规模较大、有示范带动潜力的主要产区,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市建成果品、蔬菜标准化示范区10个、面积达到10万亩,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管理到产品检测和认证,实施全方位标准化管理,提升我市果品、蔬菜等优势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培育名牌农产品。计划新认证无公害产品4个,认证绿色食品2个,申报省名牌农产品2个。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使用地理标志。三是以市区蔬菜市场准入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抓好涧南、西站两大蔬菜批发市场和市区农贸市场、超市的市场准入工作,对进入我市市区市场的蔬菜产品,实行质量监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进一步健全“两级三层”检测体系。完善检测设备,强化监督手段,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3、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围绕“市级抓提升,县级抓巩固,乡镇抓服务,村组抓延伸”的要求,着力建设和完善现代农业信息化五大系统。就是深化三电合一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农业专家视频教育系统、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推行农业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数字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三电合一信息服务系统要继续深化和提高电脑、电视、电话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年拍摄电视专题片达到52期;农业专家视频教育系统要大力推广应用,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促进科技入户;筹建三门峡市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尝试开展网上直接交易和结算;电子政务系统就是要在农业部门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试行无纸化办公;数字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建成农业统计数据计算机处理分析系统,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这五个系统的建设,搭建起我市现代农业信息化框架,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信息网络体系上下畅通、反应敏捷、服务全面的现代农业信息化运作模式,农业信息化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三)突出六大工作重点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牧、果、菜、菌等特色支柱产业,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畜牧业。抓住国家扶持生猪、奶业生产的大好机遇,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疫病防控,促进快速健康发展。要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重点扶持培育1-2个产值超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按照“四通”“四有”“五统一”“六规范”的要求,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全市新建养殖小区达到25个,全市总量达到140个以上,入区农户人均牧业收入达到4000元。要下大力气促进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新的提高,力争有几个县进入省级重点扶持县行列。要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落实,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上市肉品检疫持证率达100%,检出不合格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8万吨、4.8万吨、2.4万吨;果品业。要抓住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加工促发展,不断推动果品产业化进程。强力实施栽植科学化、发展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加工龙头化、销售品牌化“五化”战略,推广树形改造、果园覆草、壁蜂授粉、果实套袋、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防治六大技术,力争到2010年全市新发展苹果40万亩,实现农村人口人均一亩苹果园,实现苹果单产三年翻番,亩均达到1.5吨以上。*8年,全市新栽苹果16万亩,其中加工果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3亿公斤。狠抓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51万亩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新建苹果出口基地6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全年果品出口达到5000万公斤;继续扶持果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提升、扩张,扩大加工规模,切实把我市果业做大做强。蔬菜生产。要狠抓特色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东部丘陵地区抓好朝天椒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西部沿黄地区积极发展芦笋新兴产业基地;城市郊区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基地,保护地面积达到5万亩;大力开展“万棚亿元”创建活动,“万元棚”数量达到8000个。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7亿公斤。食用菌生产。围绕把我市建成“河南省重要的代料香菇、黑木耳生产基地”的目标,抓住国内市场食用菌产品需求旺盛、价格较高的机遇,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草腐菌生产,不断优化菌业结构,推动食用菌产业再上新台阶。*8年全市菌类总规模要达到8000万袋,鲜品总产量12万吨,食用菌总产值达到4亿元。中药材生产。按照合理利用资源,扩大规模种植,搞好加工营销,创造品牌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重点搞好丹参、黄芩等高效草本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发展到22万亩,实施野生连翘保护20万亩,实现年产各类药材5800万公斤,产值达到4.2亿元。桑蚕生产。以建基地、抓质量、树品牌、强链条为重点,全市桑园面积达到3.6万亩。水产业。按照“加强物种资源保护,突出养殖区域特色,注重行业整体效益,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的思路,突出抓好特色鱼、成品鱼、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000吨。粮食生产。认真落中央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面积,改善品质,主攻单产,提高效益,重点抓好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4.5亿公斤左右。

第二,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以国家优质良种补贴为契机,大力引进和推广名优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全市科学施肥水平,08年测土施肥面积达到160万亩;推广高效养殖、果实套袋、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产品保鲜、加工等实用技术,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先进技术入户率达80%。二是加强科技培训。继续开展科技下乡、绿色田园、农业广播学校教育、绿色证书培训、专家讲座,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切实搞好我市农技、种子、畜牧、植保等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抓住我市农科所报国家苹果创新实验站成功的机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市科研和推广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使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第三,强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一是狠抓技能培训,培育我市劳务品牌。要根据市场需求、转岗就业农民的特点和用工单位的要求,实行订单培训,开展特色培训,打造我市劳务品牌。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带动全市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推动引导作用、培训机构与中介组织主渠道作用和外出务工能人带动作用,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充分发挥当地工业项目、民营经济吸纳作用,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全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5亿元。三是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服务网络,向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和政策服务,及时解决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是鼓励、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要优化创业环境,尽可能给予返乡创业者更多的优惠条件,要提供各项服务,进一步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的热情,使他们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第四,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坚持“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户用沼气建设为主要内容,完善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8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户,建池农户配套搞好改厨、改厕、改圈,重点村沼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严格按照国家“一池三改”标准,抓好灵宝、渑池、陕县15个乡(镇)58个行政村的6670户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工作。按照“五个一”即“有一个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的标准,建立区域沼气服务站30个。要积极开展“蚕-沼-桑”、“猪-沼-果”、“猪-沼-菜”等农业生态模式试点,努力提高沼气建设综合效益。

第五,切实搞好项目建设。搞好项目建设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是要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近年来我市争取到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并正在实施。如沼气国债、测土配方施肥、中药材基地建设、绿色果品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切实按照项目要求,规范项目管理,把项目实施到位,充分发挥效益。二是要积极争取新项目。根据当地优势产业和农业发展实际大力争取各类项目落户我市,以项目促发展。三是要搞好项目储备,认真储备一批优势项目,搞好项目库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四是实行奖励机制。对在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各种违纪行为;认真落实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禁乱占滥占耕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认真检查落实中央平抑农资价格政策,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认清形势,狠抓落实,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是从农业农村发展内在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出发,对加强“三农”工作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1号文件就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一个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好文件,必将对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农业农村来之不易的好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是今年省委书记徐光春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四个始终不渝”: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绝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绝不动摇;始终不渝地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绝不动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做到“三个明显高于”、“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明显高于”就是*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三个继续加大”,就是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三大建设,狠抓三个关键,壮大三支力量,实现五个推进”。就是要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这个重点,加强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三大建设,狠抓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三个关键,壮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民经纪人三支力量,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近年来,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因此,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农业综合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切实把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把握战略转折期的发展规律,增强指导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基层情况、基本数据、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据准,不断强化业务基础工作。三是加强农业法规学习。要加强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学习,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农业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四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综合部门的协调作用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结合各自实际,不折不扣的落实政策,不等不靠的开展工作,围绕强农惠农多办实事,突出强化基础多出实招,全力促进农业发展不停滞、不滑坡,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三)转变作风,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强农业系统作风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要切实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农业各项工作,狠抓落实。一是在深入贯彻一号文件上抓落实。要切实学习好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会议精神,要认真学习文件原文,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变成指导农业工作的有力武器。迅速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宣传贯彻下去,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抓落实。农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一定精力,抽出专门时间,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摸实底、查实情、报实况,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和决策建立在准确了解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真正促进农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要在树立典型、培育亮点上抓落实。要在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三化”等各项重点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下大力气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抓出亮点,要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试点村建设水平,增强带动作用。四是在解决突出困难棘手问题中抓落实,敢于从解决群众最需要,基层最迫切,工作最困难的难点、热点的问题入手解剖分析,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改变面貌,促进工作。

(四)反腐倡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省、市纪委关于廉政建设的精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领导带头,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防止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发生。要认真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普及党风廉政知识,推动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二是要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为动力,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农业小区建设,要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早日交付使用,为创建活动打下硬件基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职工文明素质,努力把我局建设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

四、着眼全年,立足当前,认真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救灾

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至关重要,当前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虽然我市不是粮食主产区,但粮食生产对于稳定大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麦播时,由于墒情好,温度偏高,全市小麦苗情好于往年。农业部门要立足一个“早”字,充分利用当前墒情好、气温回升快的有利时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搞好麦田管理。要抓好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备好药械,适时搞好“一喷三防”。全市120万亩麦田3月底前要全部中耕一遍,对三类麦田普遍进行追肥,为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春季是各种动物疫病防疫的关键季节,我市地处三省交界,疫情形势比较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严格实行各项免疫措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好疫情监测、疫情上报、三项储备等工作,实行责任追究,杜绝疫情传播,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第三,抓好春季果树管理。果品业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一是加快推进苹果标准化管理进程,大力组织实施综合配套技术,促进果品质量不断升级。二是围绕发展果品循环经济,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力争果品生产基地规模扩大,果品加工能力增强,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

第四,抓好春耕备播。一是要调整种植结构。要抓住春播这个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最佳时期,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经济作物和高产耐旱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整体抗旱能力和生产效益。二是要备足农业生产资料。有关部门要做好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的储备、供应和调剂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第五,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元月中下旬,我市出现了低温寡照、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给蔬菜生产特别是温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全市温棚蔬菜受灾面积6000亩,直接经济损失*0余万元。灾害发生后,农业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深入蔬菜产区了解灾情,并根据不同的栽培品种和冻害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指导菜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前,一是要强化科技,做到分类指导,提高灾后恢复生产水平。二是要迅速行动,加快灾损设施的修复重建。三是要积极扩大早春蔬菜种植面积,实现蔬菜生产总量不减,菜农收入不减。

同志们,新的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坚实步伐,为我市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