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夏粮生产小麦建设座谈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夏粮生产小麦建设座谈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夏粮生产小麦建设座谈讲话

同志们:

初秋时节,厅里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其中心议题是:总结交流今年夏粮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夏粮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明年夏粮生产的重点和措施,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上午,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我根据大家谈的情况,再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开创我省夏粮生产的新局面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先后同干旱、病虫害、阴雨寡照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的来看,全省夏粮面积总产基本稳定,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省农调队统计,全省夏粮面积为7421.66万亩,比上年增加98.06万亩,夏粮总产达到228.9亿公斤,比上年的233.84亿公斤,减少4.94亿公斤,减2.1%。全省优质小麦收获面积217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29.7%,较上年1514万亩增加656万亩,增长43%。

今年夏粮生产是在极其反常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播期严重干旱,越冬期气温异常偏高,中后期病虫严重发生以及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给我省夏粮生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去年麦播期间,全省遭受了多年不遇的严重旱灾,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降水量仅30—101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少9—60mm,土壤墒情差,严重影响麦播的顺利进行。进入越冬期后,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2—50C,负积温仅为3.5—33.90C,日平均气温小于00C的天数仅有3—23天,均明显低于去年和常年同期,是一个典型的暖冬年,小麦没有停止生长,部分麦区出现旺长。4月中旬—5月上旬,全省降水量为52—220mm。其中5月上旬的降水为34—114mm,较常年同期偏多6.7—88.9mm;同期日照时数仅为150—261小时左右,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偏少40.4—84.2小时,光照明显不足;以郑州市为例,4月下旬到5月下旬日照时数194.8小时,较常年的312.8小时减少37.7%。日平均气温较去年偏低1.6—3.60C,适宜灌浆的天数仅为5—16天,长时间的低温寡照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小麦粒重的增加。总之,异常的气候条件对我省小麦生产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是播种基础差。全省抗旱播种近4500万亩。由于旱灾较重,播期拉的过长,晚播面积较大,一些麦田缺苗断垄严重。二是苗情基础较差。由于抗旱播种,一些播种过晚,没有水浇条件和浇水不足的麦田,麦苗生长瘦弱,苗质差,去年越冬期,全省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6.5:40.3:23.2,差于常年。三是病虫害发生早,面积大。由于暖冬造成病菌、虫卵越冬基数较大,使全省麦田病虫害发生面积是常年的1.52倍,尤其是条锈病较常年提前40天在我省南部发生。四是苗情变化异常复杂。“暖冬”给小麦生长带来一系列影响,不少麦田小麦生育期比正常年份提早10—20天,苗情类型复杂多样,大大增加了中、后期管理的难度。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小限度。总结今年夏粮生产的基本经验: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去年麦播前,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对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对全省夏粮生产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麦播期间,针对严重的旱灾,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抗旱种麦电视电话会议,省长、王明义副省长要求各地迅速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进行抗旱抢种,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抗旱播种工作。2月6日,省厅根据小麦条锈病有可能大流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发出了《关于切实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2月11日(腊月三十),根据王明义副省长的指示精神,省厅发出了《关于切实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通知》。春节后,省厅又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分析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全省小麦生产形势,研究以防治病虫害为主的麦田管理对策及措施。3月初,下派了9个工作组,分赴全省18个市检查指导春耕生产和麦田管理工作。进入4月份以后,针对全省雨水较多,小麦条锈病向北蔓延迅速的状况,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分别发出了《关于切实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4月9日,省厅在平顶山市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治专题会议,再次进行组织和发动,进一步推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全省各地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生产的每一关键时期,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全省抗旱播种4500多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2%,防治病虫害3.3亿亩次,是小麦收获面积的4.52倍,均属历史上抗灾面积较大的年份。二是麦田管理工作抓得实,关键技术措施比较到位。各地在今年夏粮生产中,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狠抓了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在提高夏粮生产的科技含量上狠下功夫。在发展优质小麦中,各地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积极示范推广小麦优化质量栽培技术,科学运筹肥水,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实现质量数量并举。据统计,今年我省优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化配方平衡施肥覆盖面达到90%,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化控化调技术示范推广比重上升到50%以上。特别是在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植保系统测报及时,宣传到位,作风扎实,组织得力,打了一场漂亮仗。受菌源地和气候条件影响,全省条锈病发生早、范围广、面积大,但由于监测防治工作抓得好,没有因条锈病造成大面积减产,农业部门的同志们确实功不可没。王明义副省长在省厅报告上批示“农业厅在小麦后期管理上抓得及时得力”,这是对全省农业部门工作的充分肯定,希望各地认真总结,继续发扬。三是狠抓秋播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在去年麦播工作中,各地一手抓抗旱播种,一手抓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扩大适销对路作物面积。小麦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进一步向适宜区和主产区集中发展,豫南一些非适宜区小麦面积进一步调减,全省大麦、夏杂粮、油菜等面积继续增加。大麦播种面积148万亩,较上年扩大30万亩;夏杂粮52万亩,较上年扩大10%;油菜种植面积511.97万亩,较上年扩大160万亩,其中优质双低油菜推广356.73万亩,较上年扩大1倍以上。在优质小麦品种利用上,主导品种明确,优质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我省培育的豫麦34种植612万亩,豫麦47种植283万亩,郑麦9023种植880万亩,三个主导品种合计种植1775万亩,占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81.8%,各地按照省厅制定的“河南省小麦品质区划意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重点,区域布局进一步趋向合理,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豫北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5个市发展优质强筋小麦783万亩,占5个市麦播总面积的55.7%,占全省优质小麦总面积的36.1%。全省3000亩以上成方示范开发种植的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302.5万亩,占优质小麦总面积的60%。从县乡种植情况看,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有38个乡镇,整乡种植的有9个乡镇。种植面积20—30万亩的有17个县(市),30万亩以上的有32个县(市)。优质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省小麦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抓订单生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我省在发展优质小麦中,十分重视优质小麦的产销衔接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订单农业”,进行合同预约生产,大力推进优质小麦的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小麦购销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国有粮食系统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广泛进行农、商联手,因地制宜建立产销衔接制度;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牵线搭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省2170万亩优质小麦,在种植前就有1000多万亩实现了订单生产,预约生产率达47%。其中,新乡市订单面积211.8万亩,占全市优质小麦面积的64.7%,安阳市订单面积121.2万亩,占全市优质小麦面积的60%,周口市订单面积也突破100万亩,达117万亩,比上年增加55.9万亩,增长91.5%。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再次取得较好收成,优质小麦生产面积有了较大增加,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为我省夏粮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小麦生产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科技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夏粮生产和优质小麦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很不健全,科技棚架现象依然严重,夏粮生产技术尤其是优质麦优化质量栽培技术措施推广很不平衡。二是从现有优质小麦品种来看,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达到既高产又能完全替代进口的优质小麦品种较少。三是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程度整体水平不高,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插花”种植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较普遍。四是优质小麦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五是“订单”不规范,履约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省夏粮生产尤其是优质小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今年全省夏粮生产形势发生的变化,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清醒的认识。

随着我省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对我省农业的影响,农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的重大决策,努力构筑我省小麦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开创出我省夏粮生产的新局面。

二、以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夏粮生产和今年的秋播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一)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抓好夏粮生产

夏粮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省一大优势,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农民30%的收入来自出售小麦。夏粮生产形势如何,不仅关系到全省9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影响到全国粮食的安全问题。河南夏粮生产是牵动全局的大事,我们农业部门丝毫都不可放松。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努力实现夏粮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推广专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措施,进一步抓好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以良种化、间作套种和精量播种为重点,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夏粮生产科技含量。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继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考虑到市场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和目前我省小麦品质与国外的差别,要积极稳妥地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优质小麦的发展要按照“稳定面积,主攻质量,发展订单,提高效益”的要求,在搞好订单合同收购的前提下,稳定强筋小麦播种面积,集中在豫北、豫中、豫西地区发展,积极示范种植弱筋小麦,重点在豫南淮河两岸种植,其他地区以种植专用性较强的优质中筋小麦为主。争取在品种选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优化质量栽培技术推广、产销衔接等方面有新的提高。二是大力推广以优良品种、精量播种为主的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努力推进小麦良种化、优质化,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办法,从国内外引进适应我省小麦生产的优良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和推广。因地制宜选定强、中、弱筋小麦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发挥种子的增产、增效作用。用种多、大播量,是我省夏粮生产中的一个老问题,是造成小麦后期倒伏,个体发育不良,千粒重减少的主要原因。各地要加大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使这项技术在全省得到广泛普及。其他如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旱作栽培、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要继续大力推广,进一步提高夏粮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抓好小麦备播。多年实践证明,麦播质量好坏,对来年小麦丰收影响极大。在小麦备播中要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思想上早发动,工作上早部署,技术上早培训,物资上早准备。要突出抓好良种、肥料、农药、农机检修、技术培训、抗旱等各方面准备工作,达到种子准备充足,肥料准备充足,农机准备充足,技术准备充足的要求。千方百计提高麦播质量,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二)以秋播为契机,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秋播是一个关键的农时季节。秋播种植结构如何,直接关系着明年的农业丰收和结构调整。我们要在种好小麦的同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扎扎实实做好秋播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一是下决心扩大间作套种面积。麦田间作套种既是一项简便、科学、实用的技术措施,又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积极推广各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实行麦棉套、麦玉米套、麦红薯套、麦烟叶套、麦油(花生)套等,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合理配置田间结构。希望各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好,全省争取达到5000万亩以上。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要有计划地调减低产区、非适宜区的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扩大种植油料作物面积,特别是优质双低油菜。三是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实施“三元结构”战略。今年秋播各地要扩大试点范围,种植牧草,实行农牧结合。驻马店等适宜区适当扩大饲用和啤酒用大麦种植,豫西南要扩大小杂粮种植,以适应市场需要。四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有优势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花卉、药材、小杂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形成区域特色。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确保今年夏粮生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开展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当前全面开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各级农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都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小麦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在这里我给在座的市主管局长出一个题目,就是“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对策”,请于9月底前将研究材料报给种植业管理处。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要下决心推进科技服务前移,解决科技棚架问题。农技推广站要延伸到村,科技服务要进村入户,科技指导到田间地头。近几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有关文件精神,狠抓了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对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农技推广队伍还不太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影响队伍稳定的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努力加以解决。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继续抓好“三定”方案的落实工作,确保乡镇农技队伍的稳定,做到有人员、有经费。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承包要签订合同,明确各方责任,严格奖惩制度,以承包促进技术下乡,提高农技服务水平。要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乡村农技服务站的作用,为群众搞好各项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农业科技人员要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帮助和带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第三,切实推进优质小麦的产销衔接工作。目前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产销衔接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各地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今年的优质小麦销售工作,为明年优质小麦的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现在正是小麦大量上市的时候,各地要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落实合同,宣传组织群众对优质小麦分品种单贮、单销、单运,避免机械混杂,保证小麦质量。二要落实优质优价政策,主动与粮食、物价、工商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向当地领导和主管领导及时汇报有关情况,争取政府的支持,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第四,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管理,进一步做好扶优打假护农工作。“秋播”期间,是广大农民购买使用生产资料的高峰时期,各地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种、药、肥等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全面开展扶优打假护农行动,让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放心肥料和放心农药,对不法分子制造的假种、假肥、假药等坑农害农事件要依法坚决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此外,各地要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害处和危险性,提前防范,同时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与推广工作。

第五,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搞好示范引导。各地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真心诚意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农民增收作为结构调整和优质小麦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转变思想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积极改进工作方法,真正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和农产品处置权,善于用说理教育和典型示范的方法启发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不准搞强迫命令,不可强行让农民种植某一品种或种植多大面积。善于发现和总结在优质小麦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典型、好经验,运用典型引路,搞好示范带动。要树立扎扎实实干实事的优良作风,把劲用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功夫下在抓落实、求实效上。对确定了的事情,逐项落实到单位和人头,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头抓好落实。严防弄虚作假,力戒形式主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夏粮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各项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秋田管理工作。今年我省秋季农业生产开局很好,秋作物播期集中,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品种推广面积有了新的突破,前期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有效。但入夏以来,我省一些地方发生了严重的大风冰雹灾害,给秋季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目前雨水较多,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各地一定要抓好秋季重大病虫害(如秋蝗、粘虫、棉铃虫等)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坚决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流行,既要保证产量,减轻损失,又要提高品质,通过积极有效的合理用药,降低残留,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生产。秋季农业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各种自然灾害多,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抓好生产救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同志们,调整农业结构,从种植业入手,着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提升粮食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是我省粮食生产的重点,这项工作,事关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各级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为我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