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防办主任会议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召开这次全省防办主任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今年我省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全年防汛防旱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会上,将对全省防汛防旱工作先进集体进行颁奖;淮安、盐城、镇江三市防办以及泰州引江河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将进行交流发言;下午还安排了分组专题讨论。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各地实际情况,提早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
刚刚过去的*6年,我省防汛防旱工作经历了比较严峻的考验。梅雨期间,苏北特别是里下河地区出现了严重雨涝灾害,雨量最大为大丰467毫米,超过300毫米的有宝应、淮安、楚州、射阳等四个站,最大1日、3日、7日面平均降雨量均超过*3年,建湖、宝应、射阳镇站24小时降雨超历史最高记录;淮河流域同时出现洪水过程;进入9月中旬以后,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又持续干旱无雨,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面对交替发生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全省防汛防旱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依靠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多年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紧急部署、严密组织、科学调度、上下联动,又一次夺取了防汛防旱工作的胜利。总结去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准备工作充分。各级防汛防旱部门汛前检查起步早,措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各地加大了对防汛防旱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了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清淤清障等非工程措施的力度,为夺取防汛防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二是部署严密,调度科学。全省水利系统根据雨水情的变化,加强水文测报和分析,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作出部署,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防汛排涝紧急期间,省防指先后调度沿海四大港、江都站、泰州引江河高港站全力排涝,并于7月1日启动刚刚建成的南水北调工程宝应站,加大排涝动力,同时调度安丰、东台、富安等多个地区抽水站,参与里下河区域排涝,共计排泄里下河地区涝水34.5亿立方米;调度淮安抽水站、石港抽水站抢排白马湖地区涝水,累计排水4.7亿立方米;安全下泄淮河上中游洪水126亿立方米。三是上下联动,全力抗灾。灾情发生后,受灾地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全力组织排涝抗灾。全省各地共投入抗灾人数364.8万人,投入动力144万千瓦。四是加强水源调度,保证供水安全。针对去年各阶段的旱情,各地积极调度抗旱水源,努力保障社会供水安全。省防办在加强用水计划管理的同时,积极实施引江济太、江水、淮水北调,及时补充里下河和苏南地区的水源,保证各地用水需要。去年入秋后,江水北调和引江济太工程抽引长江水近30亿立方米。去年我们还加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置和水环境改善工作,尤其是起步实施里下河引江冲淤试验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抗御去年的水旱灾害中,通过科学调度、积极抢防,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全省共减少水旱灾害损失达72亿元。在此,我谨代表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为我省防汛防旱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下面,就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全面分析我省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去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奋斗目标。这些重大决策部署,都对防汛防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气候条件的变化,自然因素及各类非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防汛防旱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全省防灾抗灾能力。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防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防汛防旱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紧密相连。如果防洪安全出了问题,不仅直接危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随着*全面达小康建设进程的迅速推进,省委、省政府部署了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以及沿海产业带等“四沿”产业带建设的全方位发展战略,对沿线各个流域、区域的水安全保证、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单位面积内财富价值大量增加。据统计,1980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约为963亿元,到*6年已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4.5%,是1980年的22倍,是1980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4518亿元的4.6倍。仅苏锡常三市建成区面积就约457平方公里,按单位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资产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经济总量的增长、单位面积固定资产的提高,无疑对水旱灾害防御标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淹不起,越来越旱不得,哪怕是短时间的受灾,都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因此,要把防汛防旱工作始终作为确保全省经济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来抓实抓好。
(二)现有工程标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防洪与挡潮、除涝、调水、灌溉、降渍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在历年的防汛防旱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工程效益。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体系,还远没有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对防御水旱灾害的发展需求。全省大中城市普遍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洪工程体系,13个省辖市,仅泰州、扬州、宿迁三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其他各市城市建成区尚没有形成高标准防洪体系。城市防汛薄弱环节较多,大部分地区难于承受强暴雨袭击的现状,一些重要的新兴工业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对防洪问题考虑的更少。即便是现状工程防汛隐患也很多;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只有二十年一遇;长江重要支流滁河、秦淮河、水阳江的防洪标准仅十年一遇;小型水库隐患仍然没有根除;区域性防洪标准亟待提高;防台风社会管理工作依然薄弱。现状表明,我省防洪抗灾工程标准偏低,面临水旱灾害的威胁依然严重。加之,我省又处于长江、淮河各大流域下游,上中游地区防灾抗灾工程标准的逐年提高,加大了下游地区的防灾压力。
(三)下垫面的变化对防汛防旱带来了新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等出现变化,产汇流条件相应改变,使得洪涝成灾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一是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建城镇增多,旧城不断扩大,城市中不透水地面增加,对我们抗御洪水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二是城乡大量湖泊、沟渠被填平或堵塞,使区域内水面调蓄功能衰减,极易形成小洪水,大峰量,小旱灾,大损失。*6年梅雨期间里下河地区降雨过程和1991年、*3年基本相似,但水位上涨的幅度却远大于上两次;三是城市地下交通、商业的发展及城市对水、电、煤气、通信、交通的依赖增大等都增加了出现严重水旱灾害事故的可能。
(四)防汛防旱管理体系出现了新变化。一是防汛防旱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宽。由以前重点强调防汛防旱转变为现在的防汛防旱兼顾防台防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台防污已经成为我省防汛防旱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今后的防汛防旱工作也不仅仅停留在汛期阶段,历年的经验表明,汛期过后,仍然有可能发生突发性的各类水旱及污染灾害。因此,要把防汛防旱工作从汛期主抓向全年常抓不懈转变。二是抗旱工作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过去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农业损失,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旱灾或水污染引起的缺水问题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呈现加重的趋势,因干旱或水污染事故导致的社会关注焦点已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和生态。三是群众性的抗洪救灾巡查抢险队伍组织发动困难。防御洪涝灾害是全民参与的过程,重大抗洪抢险、堤防巡守首先是沿岸农村居民。随着农民义务工的取消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抗洪体系的基础出现了重大变化。加之部分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抗灾责任感和意识逐渐淡薄,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四是系统内部自身防汛抗灾能力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水文气象预测预报、信息传输、应急反应、预案可操作性、综合协调、灾情评估、公众意识及自救能力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现代化防灾体系建设。
(五)极端性、突发性灾害呈上升趋势。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因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已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生活,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使得暴雨洪涝屡破极值。如*0年响水滨海一带发生的“8.30”强降雨过程,一天的降水量达到全年总量。*3年*淮河流域发生的洪涝期间,南京24小时内出现207.2毫米的特大暴雨,突破百年历史极值;去年我省徐州出现56年来最大秋旱,南京长江下关汛期水位创下历史最低值。另外,我省受梅雨的影响还常出现旱涝急转,导致严重洪涝灾害。从去年冬天的气候来看,又是一个暖冬节气。气候现象越是异常,越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也对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明确任务,重点抓好今年防汛防旱五大工作
进入新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态势,都需要防汛防旱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保??要进一步明确重点,抓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五大任务。
一是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洪水一直是我省心腹之患。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我省流域性防灾抗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相适应,特别是象沂沭泗等地区防洪标准还相对薄弱。因此,仍然要把加大流域性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流域性防灾抗灾能力放到防汛防旱的突出位置。今年我省防洪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继续加大,各地要按照今年落实的水利建设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落实配套经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力争在汛前多做工程,尽可能地在汛期发挥防洪效益;对跨汛期施工的重点水利工程,要认真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度汛安全。要抓紧做好省级维修养护、防汛急办以及中央水利建设基金项目、防汛特大经费项目的实施,确保汛期发挥效益。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险工隐患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理,特别是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工程隐患和薄弱环节,要逐一落实处理措施,限期完成。
二是高度重视区域防洪。近年来的防洪实践表明,即便在流域性洪水发生的年份,涝灾损失仍是我省灾害损失的重点,因洪致涝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反映在工程布局上,流域性的行洪河道往往是区域性排水出路,一旦流域行洪,往往影响区域排水。从近几年洪涝灾情实际情况来看,“两小”问题十分突出。全国每年发生在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的洪涝灾害损失往往占整个洪涝灾害损失的60~80%。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防洪问题已成为当前防汛安全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河道、圩堤防洪标准很低,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部分中小河流甚至不设防。二是病险严重,“两小”工程大都先天不足,后期维修养护不及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三是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设施严重不足。近年来,在加大流域性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农村水利持续升温,相比较而言,区域治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等,使河网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河道被填埋缩窄,外排出路不足,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在当前极端性、突发性灾害增加的情况下,区域洪涝矛盾突出,安全隐患逐日增多。因此,要高度重视区域治理问题,努力提高区域防洪标准和中小河道的防洪能力;要像制定流域性防洪规划一样,切实做好区域治理的规划工作,加快区域治理步伐,提高区域排涝标准,提升区域防灾抗灾水平;要细化和完善区域性防汛应急预案,强化各类非工程措施。
三是加强防台风能力建设。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近年来,台风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加。我省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防御台风已经成为防汛防旱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我省防台工作起步较晚,抗御台风灾害的综合能力较低。目前尚未建立针对台风的水文、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监测体系,难以掌握台风次生灾害的发生及发展。防台应急反应较为薄弱,加上台风灾害发生时威力较大,难以抗御,常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要在加快海堤达标建设,提高防台工程标准的基础上,强化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着力提高台风的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规范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的防台风工作体制,制定和完善防台预案。我省有88个县(市、区)受台风影响,已经制定防台风预案的只有22个,各地要抓紧组织各县(市、区)于3月底前制定地区防台风预案,已制定防台风预案的县,要进一步完善充实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沿海沿江沿湖地区市县要研究船只回港避风期间船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要加强防台风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进一步做好台风防御的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防台风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强化水库安全管理。水库安全是我省防洪体系关注的重点,水库在防御洪水、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同时也是山区洪水的调蓄消峰的主要工程。目前,全省861座小型水库,经安全鉴定有555座存在病险隐患,近两年已有百余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水库病险率仍明显偏高,且安全运行监控不严。水库下游一般都是人口资产密集地区,一旦溃坝,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要全面开展水库安全状况普查,按规定及时对有关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要进一步加大水库除险加固进程,确保完成8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同时强化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加强对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管理与督查验收;要全面落实水库调度权限以及调度运用计划等,切实加强各类水库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水库按照批准的汛限水位运行。病险水库要采取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等措施,力保安全度汛。
五是提升抗旱应急水平。要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去年汛期以来,长江上中游来水一直偏少,长江水位持续偏低;加之我省又极易发生旱涝急转,抗旱形势不容忽视。针对当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切实加强四方面建设管理。一是大力加强抗旱基础工作。各地要加大对各类旱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各类旱情信息,不断提高旱情监测、预报、分析、评估和抗旱指挥决策能力。二是科学制定抗旱预案。要按照地区干旱规律和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抗旱预案。省级抗旱预案已编制完成,待进一步修订后报省政府批复;13个地级市中有8个市已制订完成市级抗旱预案,并报省厅审查,其余5个市要加快编制进程,争取尽快上报,力争在汛前经同级政府批复后实施。三是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要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安排部署不同旱情条件下的抗旱对策和抗旱应急措施,精心组织、合理调度,统筹安排抗旱用水,同时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在水源紧张的地方,要大力倡导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尽量减少因干旱缺水造成的不良影响。四是进一步加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要适度增加经费,注重人员培训,优化完善抗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抗旱应急水平。
三、强化措施,确保夺取*7年防汛防旱工作全面胜利
*7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7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对保障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至关重要。全省各级防汛防旱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两个转变”,兼顾防汛防旱防台防污综合需要,依靠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防汛防旱能力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各项防汛防旱工作,力争做到:在任何情况下确保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的安全;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新沂河、新沭河以及其它流域性河道堤防不决口,保证省辖市城区及县级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保证各类水库不垮坝,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保证万亩以上圩区堤防不决口;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一般干旱确保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证人民生活及重点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制
制订和落实责任制是确保各项防汛防旱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也是我省多年来战胜各类水旱灾害的成功经验,必须巩固加强。各地要继续坚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重点的各项责任制,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对大江大河、重点区域、重要水利工程、重点险工隐患都要进一步完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提高防汛防旱的整体效能。要不断健全完善防汛防旱监督机制,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各级各部门贯彻防汛防旱责任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加强对各级行政首长防汛抗灾知识的培训。要针对各地行政分管领导调整变化大,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同志对防汛防旱工作不大熟悉的实际,加强防汛防旱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的培训,提高组织决策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今年,省防指计划举办部分县级防汛防旱指挥长培训班,各级防指也要加强对所辖区内行政首长的培训,努力提高行政首长防汛防旱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继续做好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
省政府已经批准了全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继续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形成完整的防汛防旱预案体系。去年汛前,《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防御台风预案》、48座大中型水库的《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各地已编制完成,要进一步修订,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省防办已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编制了《*省黄墩湖滞洪区运用预案》、《*省防御台风预案》、《*省防御洪水预案》三个省级预案。当前各地要继续加紧各类预案的修订报批工作,确保汛前完成。尤其要加快《防台风预案》和《抗旱预案》的编制工作。各地编制的防御台风预案,省防办已经下发审核意见,市级预案要在认真修改完善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或防汛防旱指挥部审批并报省防办备案。市级防办要进一步督促检查和指导所辖各县(市、区)的预案编制工作,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防汛防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狠抓预案的落实工作,开展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对预案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
(三)充分抓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
汛前各项准备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汛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全面、细致、扎实地做好各项检查工作。要认真落实汛前检查工作责任制,组织力量加强对河湖堤防、穿堤建筑物、水库、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逐一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行业之外涉河、跨河施工的跨汛期工程要逐一排查,帮助施工单位制定度汛方??工隐患段,防汛重点工程、城市行洪排涝工程设施以及病险水库和小型水库等作为检点查细查实,及时制订险工患段除险加固、水毁修复计划和处理措施;要继续巩固多年来清障成果,对行洪河湖淤积和行水障碍等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新的违章设障行为,继续加大打击长江和沂沭泗河道的非法采砂活动力度;要加强对非工程设施的检查。对查出来的险工隐患,要纳入各级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除险加固措施,尽快消险。有些问题,一时不能得到处理,要逐一落实度汛应急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四)全面加强防汛防旱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提高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在历年的防汛抢险斗争中,我省专业防汛抢险队都作出了重要成绩,也成了防汛防旱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省防指将继续加大国家和省级重点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的建设,各地也要加大这方面工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省重点防汛县市都有一支专业的抢险队伍。二是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的管理。汛前要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对防汛抢险所耗用和过期变质失效的物料、器材要及时增储补足。从统计数字看,目前全省各级防汛物资储备较为充足,但要确保这些防汛物资真正到位,能及时调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省防指、省财政厅已联合下发了《*省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今后还将配套出台《省级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细则》,以进一步规范防汛物资的管理。三是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认真做好防汛通讯、报警、水文设施和防汛指挥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各类设施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信息处理与应用、指挥调度与灾后评估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调度水利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五)科学安排防汛防旱调度工作
随着全球气侯变暖,我国极端性气候事件呈现增多、增强趋势,随时都有发生旱涝的可能。各地要立足于抗大旱、长期抗旱的准备,科学调度,继续控制湖库出流,蓄水保水,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抢潮引水,抬高沿江地区河网水位。各地及厅属管理处要处理好在建工程施工导流工作,做好机泵的开机准备,随时投入安全运行。在保障居民生活、工农业及航运用水的同时,要继续做好太湖地区“引江济太”、外秦淮河“引江换水”、里下河地区“引江冲淤”及改善水环境工作。要严密监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水质应急监测,按照预案做好水利工程应急调度。
(六)认真落实信息管理制度
各级防办要高度重视防汛防旱信息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提高信息掌握、整理、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时效性。要按照国家防办制订的《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程序,严把质量关,提高信息采集报送效率。要加强防汛防旱值班,及时掌握突发性重要汛情、旱情、灾情、工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并及时统计上报。防汛抗灾工作牵涉部门多,涉及社会面广,良好的宣传教育是提高防汛抗灾工作效能的重要基础。要利用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通报汛情、旱情和灾情,通报抗灾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要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防汛抗灾知识,培养社会公众防灾意识,增强自救能力。要逐步建立洪水风险公示制度,增强公众活动的风险意识;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切实推进“两个转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这一宏伟目标再作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