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防洪规划审查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防洪规划审查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防洪规划审查发言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和代表:

按照水利部的部署,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流域内两省一市有关部门编制提出了《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今天,我们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浙江省及上海市的代表,根据《水法》、《防洪法》等法规,对《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进行审查,以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加快太湖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各位院士、专家和与会代表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特别是防洪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重点治理,太湖流域防洪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流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涉及上海市、*省和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区,历史上是著名的富庶之地,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流域内经济社会得到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城市、人口、财富高度集中,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是中央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太湖流域防洪问题十分复杂。一是流域地势周边高,中间低,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由于地面坡降平缓,所以每遇较大降雨,洪水、涝水在平原湖区汇合,河湖水位并涨,受潮位顶托而排水不畅,易涨难消,致使太湖流域平原湖区水位居高不下。二是每遇台风暴潮,易形成台风、暴雨、高潮及洪涝“四碰头”,防御难度大,易造成较严重的灾害损失。三是流域成灾降雨出现新的典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1、*9年降雨典型与原规划防御的1954年型降雨相比,流域成灾暴雨的雨日天数缩短,降雨时空分布更为不利,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集中,流域的洪水及洪量安排难度大。四是由于流域内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利用率高,没有蓄滞洪区,平原河网密布,水流往复不定,上下游、左右岸水事关系复杂,不同行政区域间水事矛盾协调任务重,进一步加大了流域治理难度。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太湖流域在公元1121~*0年的880年中发生较大洪涝185次,平均4~5年一次,1931年、1954年、*1年和*9年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最高水位超过4.0米的年份共14次,其中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发生了9次。太湖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9年流域特大洪水,虽然建设中的治太工程发挥了显著的减灾效益,但仍遭受重大损失,全流域受灾人口近750万人,倒塌房屋3.8万间,受淹农田1000多万亩,17000多家工矿企业停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0亿元。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太湖流域的防洪问题。1987年,国家计委批复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工作会议,决定对太湖流域进行重点治理。在太湖流域各省市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下,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共投资97亿元,基本完成了望虞河、太浦河、环湖大堤等十一项治太骨干工程,达到了国务院治淮治太第四次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初步形成了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同时还为流域水资源调配创造了条件。

*1年以来的治太工程建设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防洪安全保障,在抗御*5、*6、*8年三次常遇洪水和*9年流域特大洪水中,太湖流域已建工程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据估算直接减灾效益是同期治太工程建设投资的2.5倍。治太骨干工程在减轻洪涝灾害的同时,还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近年来,根据总理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指示,*2年起在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利用望虞河工程,三年来共引调长江水入太湖流域65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亿立方米,加快了太湖水体置换,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水环境容量,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的水环境,保障了流域内上海、苏州等重要城市和杭嘉湖地区的供水安全,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由于太湖流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迅猛,土地高度利用和复杂的行政区域间水事关系,新的情况变化以及新成灾雨型的出现,决定了太湖流域防洪除涝问题十分复杂,提高流域治理标准难度大。因此,太湖流域防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流域防洪建设、管理和统一调度任务仍很繁重。

一是太湖流域防洪体系尚不健全,亟待完善。环太湖大堤部分堤段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望虞河、太浦河未实现两岸完全控制,洪涝不分,阻碍工程效益的发挥,影响到流域整体防洪能力的提高。东太湖围垦严重,流域抗御台风暴潮的能力不足,西部山区因局部暴雨易发生山地灾害。

二是流域下垫面等水文基础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进一步增大了防洪压力。太湖流域城市化率已高达66%,长三角特大都市群已经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水面剧减,不透水面积增加,排涝标准高、能力强,使得降雨径流系数提高,洪水汇流加快;加之大规模的圩区建设,排涝动力增加,抬高了各级排洪河道的水位,降低了骨干排洪河道排泄太湖洪水的作用,加大了流域防洪压力。

三是防洪非工程措施尚不健全,防洪管理亟待加强。流域防洪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流域内水文站网密度低,流域防洪信息采集和通讯手段尚不完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指挥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防洪管理基础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管理体制不完善,超标准洪水应急措施不健全,迫切需要对现有超标准洪水应急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流域整体防洪标准相对偏低,流域内本地水资源量不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177亿立方米,而流域用水量已达316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较大,水污染使上海、嘉兴、无锡等大中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太湖水环境恶化还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水利工作的要求。

二、编制好防洪规划,推进太湖流域防洪建设上新台阶

太湖流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经济总量还将快速增长。流域内两省一市均提出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针对太湖流域防洪设施建设薄弱,洪涝灾害损失严重,以及流域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程度变化的实际,1987年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迫切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编制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研究提高流域防洪标准的途径和规划方案。编制好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对于加强流域防洪建设,强化洪水管理,确保太湖流域防洪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内涵贯彻落实到太湖流域水利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流域防洪规划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认真研究太湖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团结治水,深入分析一期治太工程后,流域防洪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及治理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明确太湖流域今后防洪体系建设任务,为流域防洪安全提供保障。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统筹解决好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推进流域水利全面发展,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水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化管理和调度四大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确定流域防洪目标和总体布局,构筑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实现“排得出、引得进、蓄得住、可调控”的目标。要以十一项治太骨干工程为基础,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为重点,进一步充分利用太湖调蓄,完善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妥善安排洪水出路,形成流域、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相协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

第三,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防洪要求,给洪水以出路。随着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形成,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围垦占用河湖水面的情况依然存在,削弱了洪水调蓄和排泄能力;城市及圩区排涝建设的加快进一步增加了流域防洪压力。因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流域防洪保障体系需要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对水域的保护和管理,增加流??防洪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防洪支撑和保障。

二是蓄泄兼筹、洪涝兼治。太湖流域洪涝矛盾突出,洪水和涝水在平原地区汇合,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流域与区域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需统筹兼顾。太湖防洪设计水位的合理确定关系到流域防洪总体布局,规划要在发挥太湖调蓄能力的同时,正确处理洪水的蓄、滞、泄关系,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为重点,统筹安排流域防洪和地区防洪。以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为主体,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为补充,做到蓄泄兼筹、洪涝兼治。

三是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发挥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太湖流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度大,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道具有防洪、排涝、供水以及航运等综合功能。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历来太湖的开发和治理规划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由于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造成流域河网水体水质超标、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生态环境退化等,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制约太湖流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流域防洪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以上问题,规划方案以防洪为主,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要求,构筑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城市供排水以及航运等综合效益。

四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太湖流域自然条件复杂,致灾因素众多,城市化水平高,防洪减灾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有序逐步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灾害特性,合理确定保护对象的保护等级和措施。要区分轻重缓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五是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在太湖流域防洪建设的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非工程措施和对洪水的社会化管理进行全面规划,形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防洪减灾综合保障及管理体系。要充分重视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洪水预报和调度水平。要加强洪水风险管理,逐步建立防洪风险社会化保障机制。要制定流域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在发生流域超标准特大洪水时,保证防汛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是要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团结治水、有序建设。流域各省市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发扬团结治水的精神,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共同做好防洪规划工作,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协同发展,才能推进流域防洪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流域远近期防洪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集思广益、科学民主,认真做好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审查工作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编制是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凝聚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是在水利部的指导下、太湖局和流域内各省(市)水利(水务)厅(局)、设计院以及科研院所等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编制《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过程中,水利部注意发挥了多学科、多部门和各相关地区的作用,依靠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在规划的各阶段,多次向水利系统内外的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并征求了流域两省一市水利(水务)厅(局)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反复沟通协商和规划方案调整,共同编制完成防洪规划报告。今年三月,水利部组织对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进行了预审。本次规划经深入研究,反复修改,基本上反映了各方意见和要求,协调成果来之不易。希望流域各省、市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求大同、存小异,珍惜流域规划协调成果,力争促使新一轮规划尽早确定、尽早批复、尽早实施、尽早发挥效益。

这次审查会将由各位院士、专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代表组成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审查委员会,共同做好审查工作。希望各位专家和代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规划思路、总体布局、治理目标、洪水安排和主要措施等,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希望规划编制工作组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解答专家提出的问题。水利部将根据审查意见及时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同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显著的地区,有条件、有可能、也应该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做好流域防洪工作。太湖流域防洪建设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关系密切,我们要以制定《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为契机,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太湖流域防洪建设和防洪管理工作,保障太湖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不断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促进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意见,供同志们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