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建设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国务院在今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分别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快治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这两次重要会议精神,总结今年防汛抗洪和水利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今冬明春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任务。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结合*的实际,我先讲几点意见。莉新同志还要对全省水利工作作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始终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地处长江、淮河几大流域的下游,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水旱灾害频繁,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近十多年来,根据国家的部署,结合*实际,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治理淮河、太湖,江海堤防达标等重点防洪工程,以及通榆河、泰州引江河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省水利重点工程的投资强度大幅度提高。“八五”期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平均每年为5.2亿元,“九五”期间达到25亿元,“十五”以来每年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经过多年努力,重点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有效提高了防洪保安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可以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坚持不懈地治水功不可没。
今年,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全力抗灾救灾,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重大胜利。在今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洪中,治淮所形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洪泽湖泄洪,启用了四条通道。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6天就投入运用,最大泄洪流量达到1870立方米每秒,分淮入沂最大流量达到1720立方米每秒,为1958年建成以来的最大流量,有效控制了洪泽湖水位的上涨。由于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效益,尽管今年淮河流域洪峰流量、水位都高于*1年,但灾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要轻于*1年。如果没有治淮所形成的水利工程基础,面对今年的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会严重得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治水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
新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必须适应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要求。目前,我省水多、水少和水脏的问题同时存在,水利建设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洪、水资源和水环境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障。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保护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我们要从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全局高度,把水利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来研究考虑,统筹协调解决水的问题。
二、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建设要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本届政府要在水利建设上办成几件大事。各地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下决心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近几年,我省长江、太湖、淮河相继发生大洪水,洪涝威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之患”。特别是淮河流域,防洪治理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把淮河治理作为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根治淮河的决心,完全符合流域治理实际,也体现了沿淮群众的长期愿望和迫切要求。我省淮河流域幅员广、人口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尽快把淮河治理好、建设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我省治淮工程投资要达到90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面完成治淮工程建设任务。在工程建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要严格依据规划,实施治理项目。要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淮河流域*1-2010年防洪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淮委提出的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和工程标准。对尚未实施的项目,要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二是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一方面,要畅通洪水出路,提高行洪通道的泄洪能力。另一方面,要抓紧实施行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确保洪水安全下泄,群众安居乐业。三是要远近结合,优先解决今年大水中暴露出来的紧迫问题。治淮建设既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防洪工程5年建设计划,又要抓住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排出灾后重建急办工程,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早见成效,让群众早日得益受惠。
与此同时,要统筹安排好长江、太湖流域治理和城乡防洪工程建设。要适应沿江开发的需要,完善提高江堤建设标准。尽快编制治理太湖第二步规划,扩大洪水外排出路,巩固环太湖堤防,为太湖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提高中心城市防洪标准。继续搞好农村圩堤建设,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
(二)强化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水资源分布不均,但丰沛的水资源仍是*最大的优势之一。建国以来,我省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这是全国的大局,对提高我省苏北地区供水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提高水环境质量也有利。我们要服从大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快我省境内工程建设,保质保量送水出省,支援北方地区发展。同时,要抓住机遇,抓紧建设沿线配套工程,实施灌区改造,推进泰东河工程建设,实现大中小工程相结合,扩大苏北及沿海地区供水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去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明年将扩大投资,加快实施进度。省委、省政府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问题。省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确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省里还按规定组建了项目法人单位。工程沿线各级政府都要从大局出发,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狠抓工程质量,确保按期完成我省境内的工程建设任务。
在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以蓄为主,蓄、引、提、调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水库、塘坝,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抗旱能力。
(三)加快水环境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城乡水环境。近年来,我省连续两年引江济太,去年又实施了引长江水入南四湖,在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调水冲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应该看到,目前我省水环境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长远考虑,不仅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而且要规划建设专门的水环境工程。一是要积极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太湖地区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现在这一地区要增创新优势,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必须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建设以改善中心城市环境为重点的调水工程,实现清污河道分流,切实解决好水环境质量问题。二是要加强城市水环境工程建设。对城市防洪工程和水环境工程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一并建设,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要加快县乡河道疏浚。目前,我省河道普遍严重淤积,水环境恶化。要下决心进行河道疏浚,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所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一遍。良好的水环境既要建设,更要保护。要以实施水功能区划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我省的水环境。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水利建设任务
水利建设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水利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全省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水利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一)坚持水利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搞好水利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水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努力抓出成效。市长、县长要亲自过问水利工作,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合规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保证水利建设的资金需要。明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省级投资要达到11亿多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应该说是尽了很大努力的。各市县也要尽力增加对水利的投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要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管理,规范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作涉及面较广,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要深入宣传发动,调动广大群众治水积极性,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组织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立水利良性运行机制。水利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除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外,还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要全面推进供水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来调节水资源供求,优化水资源配置。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开搞活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鼓励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种经营性水利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化开发的投入机制。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管养分离、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等措施,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三)加大依法治水力度。要全面贯彻依法治水的方针,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水法规、规章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依法管理。要依据《防洪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新修订的《*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同志们,搞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水利工作新局面,为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