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造福沿淮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洪涝灾害严重,防汛抗洪工作关系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治理,同志1951年发出“一定要把*修好“的伟大号召,拉开了*治理的序幕。*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先后召开了4次治淮治太会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流域治理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汛后,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治理作为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到*7年基本完成把*治理好的任务。今天国务院又专门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治理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沿淮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治淮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治理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刚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作了重要讲话,回顾了解放以来特别是*1年以来*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阐述了做好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受恕诚同志的委托,代表水利部对今年*流域防汛抗洪、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今年*流域防汛抗洪情况
*3年,*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降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洪水位之高都是罕见的。*干流中游水位普遍超过保证水位,下游部分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干流中下游和大部分支流最大洪水流量均超过*1年,部分支流实测洪水流量超过历史最大值。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沿淮各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统一调度、科学防控、加强管理,重点堤防未出现大的险情,干支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明显低于*1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了*干堤安全,保障了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安全,灾后没有发生疫情,灾区社会稳定,取得了*3年*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今年*防汛抗洪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提早部署,准备充分。今年5月,回良玉副总理带队检查了*流域的防汛工作,并在安徽省蚌埠市主持召开了*流域防汛工作会议。6月1日,*防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为*流域的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沿淮各省从防大汛、抗大洪要求出发,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和各项度汛措施,在组织、工程、预案、队伍、物料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是领导重视,靠前指挥。汛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对防汛抗洪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亲赴第一线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密切掌握汛情变化及发展趋势,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深入一线,现场指挥,有力地保证了各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科学调度洪水。各级水文部门对雨情、水情进行准确预报,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加强会商,及时分析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系统考虑*防洪工程运用时机和调度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重点工程调度,充分发挥了已建治淮工程的作用,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调度和监控。
四是依法防洪,实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沿淮各省先后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各项防汛抗洪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防汛抗洪工作始终把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行蓄洪区、生产圩和低洼易涝地区群众,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并对转移出来的群众进行了妥善安置。
五是顾全大局,团结抗洪。在防汛抗洪斗争中,豫皖苏三省以*流域整体防洪安全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相互理解,密切配合,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力支持国家防总和*防总的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沿淮各省动员百万军民上堤日夜巡堤查险,科学抢险,使险情都及时得到了处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发挥了抢险突击队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共出动12万人次,救助群众76万多人。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和支持*抗洪,积极捐赠抗洪物资和救灾物品。
虽然今年*防汛抗洪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仍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灾害损失主要分布在行蓄洪区、沿淮滩区、圩区和低洼易涝区。
二、治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年大水后,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治理*和太湖的决定》,明确了*治理目标,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规划了*流域较为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即上游加强防洪水库建设,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增强拦蓄洪水的能力;中游扩大和整治*干流行洪通道,开辟怀洪新河分洪道,加强行蓄洪区建设,建设临淮岗控制性工程,提高中游滞洪和泄洪能力;下游加固洪泽湖大堤,续建分淮入沂工程,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开通入海水道,巩固和扩大下游排洪能力;区域间治理*左岸6条跨省骨干支流河道,进行湖洼易涝地区排涝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沂沭泗河流域建设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全面提高该流域防洪标准。整个防洪体系兼顾了上下游、左右岸,体现了蓄泄兼筹、洪涝并治。*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流域*1~2010年防洪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用10年时间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再次明确了治淮的任务和重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治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已有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加固和包浍河初步治理等4项工程竣工验收,怀洪新河、入海水道、汾泉河初步治理以及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除2项工程尚未开工外,其他治淮骨干工程均在建设之中。到*2年底,累计安排投资19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7亿元,地方投资61亿元。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近半。这些工程在今年*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中下游分泄洪水能力,按照调度要求及时启用了行蓄洪区,降低了干流洪峰水位,缩短了高水位持续时间,减轻了重要堤防的防洪压力,确保了重要堤防、重要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尽管治淮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治淮工程建设总体进展不快,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今年汛期沿淮各省百万军民上堤抗洪抢险,*多万群众外迁转移,低洼地区内涝严重,暴露了流域防洪体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流域上游拦蓄能力、中游行洪能力、下游泄洪能力仍显不足,洪水出路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沿淮行蓄洪区数量多,建设标准低,安全建设滞后,行蓄洪水与行蓄洪区内群众安全保障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低洼地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因洪致涝问题远未解决。四是*左岸部分重要支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遇中常洪水往往遭受严重损失。五是流域洪水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防汛调度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利于防汛科学决策和洪水实时调度。这些问题既反映了治淮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充分表明了加快*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今年*洪水对多年治淮工程建设是一次检验。总结多年治淮工作,分析治淮工程在今年洪水中发挥的作用和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首先,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务院确定的“蓄泄兼筹“治淮方针和骨干工程总体规划是完全正确的。治淮骨干工程在今年防洪减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加坚定了我们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工作方针和工程总体布局,加快治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其次,今年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和灾情,使我们深深感到*防洪减灾体系依然十分薄弱,*防洪减灾体系是沿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抓紧建设完善,不断提高*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能力。第三,*流域人口众多,人类活动过多地侵占了洪水空间,使人与洪水不能和谐相处。因此,在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要加强行蓄洪区建设,给洪水更多的出路,使人与洪水和谐共处,这是确保*安澜的关键举措。第四,*流域上游和主要支流暴雨集中,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需要对洪水进行准确预报和合理调度。尤其要注重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运用,加快防汛和洪水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域的现代化防汛调度决策指挥体系。第五,团结治水是推进*治理的重要保障。治淮边界工程多,省际协调工作重,只有团结治水,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
三、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安排意见
*大水后,总理指出,要做好规划,尽早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治淮工程建设。为此,我部在充分征求沿淮各省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流域*3年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3-*7)》。
最近,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抓紧*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进一步明确了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指出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先急后缓、远近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当前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抓紧做好行蓄洪区灾民迁建工作;二是搞好灾后重建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做好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四是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在*7年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前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项目。五是加强对治淮工程??保工程质量。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了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我部已组织安徽、*、河南三省水利部门,完成了房屋严重受损的40万行蓄洪区受灾群众迁建实施方案;狠抓了灾后重建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受灾各省水利部门*4年汛前要结合永久性闸门建设,全部完成行蓄洪区的堵口复堤工作,完成出现险情的堤防和涵闸除险加固,保证安全度汛;组织编制了涝灾严重地区提高排涝能力的应急方案,帮助受灾群众尽早返回家园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开展了行蓄洪区淹没补偿调查工作。目前,各项灾后重建单项工程设计工作已进入审批阶段,投资下达后,可以保证灾后重建水利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了切实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指示,我部对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对19项中在建和未开工的12个项目,按照建设进度目标控制,安排在*4年全面完成怀洪新河、入海水道、汾泉河近期治理、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4项工程;*5年基本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完成洪汝河、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6年基本完成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湖洼及支流治理;*7年基本完成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淮北大堤加固、上游山区骨干水库建设、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涡河和沙颖河近期治理、以及流域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等工程。在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将针对今年*大水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在充分论证和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好*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我部《关于加强*流域*1~2010年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确定的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下游主要行洪河道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工程、重点平原洼地排涝工程等其它3项治淮工程建设,争取在*7年以前取得明显成效。
上述工程完成后,*流域将基本建成由水库、堤防、分洪道、行蓄洪区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等构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可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流域性洪水,中下游重要地区和城市防御百年一遇洪水,主要低洼地的排涝能力能够防御5~10年一遇内涝,启用低标准行蓄洪区时基本不用转移群众,防汛调度更加科学准确,*的防汛局面将大为改观。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这次会议之后,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淮各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是当前*流域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受灾群众安置放在灾后重建工作的首位,根据防洪规划和行蓄洪区建设规划,结合群众生活生产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确定灾民安置工程规划方案。切实做好水毁工程应急修复工作,结合进退口门建设,抓紧对今年启用的行蓄洪区进行堵口复堤。加快重点堤防、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应急排涝工程建设。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核定灾害损失情况和补偿方案,做好行蓄洪区受灾群众的补偿工作。
二是加快进度,确保前期工作质量。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规模大,项目多,前期工作任务重。水利部门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各个阶段的前期工作,保证前期工作经费和设计力量投入,加快重点骨干工程的设计工作。要积极推行设计招投标,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保证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同时适当简化前期工作程序,加快评估和审批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满足工程建设进度的要求。
三是强化管理,抓好治淮工程建设。在治淮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努力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一级抓一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禁虚报、截留或挪用建设资金,确保投资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稽查和审计,严肃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高质量的治淮工程。
四是加强协调,形成治淮工作合力。治淮工程建设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必须发扬团结治水的精神,妥善处理好省际之间、上下游、左右岸等关系。*水利委员会要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与流域内各省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地方政府的助手和参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做团结治淮的模范。
五是依法治淮,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在治淮工程建设中,要按照《水法》、《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加强水利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加强对河道、堤防、湖泊和行蓄洪区的管理,清除河道、湖泊行洪障碍,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订行蓄洪区运用管理和防洪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
六是着眼长远,不断探索治淮规律。*的问题极为复杂,治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认真总结治淮工作的经验教训,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更为有效的治淮措施。加强基础工作,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为流域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的安澜,使*更好地造福于沿淮人民。
我们要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这次治淮工作会议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治淮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