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省水利厅会议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45号),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领导,克难攻坚,统筹安排,试点推进,全面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省管和省市共管13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核定全额拨额事业编制5796人,落实财政渠道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1762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1538万元、100%到位;市县水管体制改革整体推进,进入加速实施阶段,现已核定全额拨额事业编制4590人,落实财政渠道“两项经费”12147万元。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
实施水管体制改革,是国家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办发〔20*〕45号文件出台后,我省及时进行了宣传贯彻动员,要求全省上下尤其是水利系统紧密联系*水利实际,不断深化对省情、水情的认识,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做到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即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攻坚意识和机遇意识,稳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1、认清基本水情,增强责任意识。*是一个防洪大省、水利大省,自古就有水利兴荆楚的说法。据20*年统计,全省共兴修加固堤防11000公里,建成水库5838座(其中大型水库50座),排灌泵站18913座,大中型灌区279处,中小水电站2400多处;共有国有水管单位555家,职工5.2万人。因此,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众多水利工程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不仅是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更是全省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全省水利系统从全局的高度增强了抓好水管体制改革的责任意识。
2、认清水管单位现状,增强危机意识。*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水利设计、施工水平限制,加上已运行几十年,大部分工程病险老化严重。排涝、灌溉建筑物老损率达40%—85%,机电设备老损率达60%—70%;32座大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3;水管单位职工20*年人均工资约6620元,低于全省平均工资27.5%;水管单位每年“两项经费”收支相差4.15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如果不抓住机遇实施好水管体制改革,不仅原有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运用,而且新建的水利工程又将成为新的包袱。
3、认清宏观环境,增强攻坚意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省政府20*年提出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大力精简压缩编制,三年内财政供养系数要控制在2%以内。而我省水管单位过去大多数没有财政编制和经费,555家国有水管单位中,全额拨款的仅有80家,无拨款的达204家。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将水利公益性事业纳入公共财政支付范畴,落实财政拨款编制和经费,是一场硬仗,难度非常大,只有合力攻坚,克难奋进,才能有所作为。
4、认清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国办发〔20*〕45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管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实施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对解决水管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水管单位良性发展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我们要求全省水利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的支持政策,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目标。
二、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离开了领导的支持、部门的配合,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将向上争取领导关心支持,向外寻求部门理解配合,向内强化领导职责作为推行水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形成了改革合力,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1、争取支持,强化领导。20*年,水利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办发〔20*〕45号文件精神专题会议以后,我们立即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刘友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体改办、编办、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税务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在实施过程中,厅党组从主要负责同志到相关成员都利用各种时机,以多种方式就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及时向省领导汇报、请示,宣传领导,争取领导。省主要领导在省直水管单位定性定编、落实经费上给予了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特别关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水管单位进行调研,指导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刘友凡副省长还亲自主持召开了各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改革工作座谈会,对各地水管体制改革进行部署、督办,有力促进了改革的进程。
2、协调沟通,形成合力。为落实政策、推动改革,我们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坚持不懈地做好与省直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另一方面采取组织开展联合调研等形式,请相关部门看实地、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积极联合省体改、编制、财政等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共识,共同起草方案。在省直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和经费落实过程中,我们与省编办、省财政厅的同志多次深入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对单位性质、编制、财政经费标准、支付范围及方式等提出具体意见。通过调研,省编办、省财政厅的同志身临其境,对水管单位干部职工既要承担繁重的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等公益性任务,又要自己通过养猪种菜等创收来填饱肚子,深受感动,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水管单位解决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
3、成立专班,落实责任。厅党组明确提出,要像抓防汛一样抓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厅里成立了由厅领导分管,人劳、计财、水库、农水、堤防等处室(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了工作规程,落实了工作经费,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进度目标。工作专班各成员处室(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并将其列入本处室(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工作专班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3名同志常年办公,定期会商,通报情况、督办进度、协调沟通,遇到重大问题则请示厅领导出面,逐级逐部门汇报协调,争取支持。有时为了一件事,往往要协调好几个月,经过10多个回合,直到落实为止。
4、办好试点,典型引路。为有效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我们积极办好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管理着4座水库(大(1)型1座,中型1座,小(1)型2座)和灌溉面积为260.5万亩的大型灌区,过去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近5年来,年均收入1070万元,支出2028万元,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得不到及时维护,年年入不敷出,艰难度日。为搞好定性定编工作,20*年、20*年,我们多次请省编办、财政厅的同志到该局调研,认真进行编制经费测算,还请他们到外省和长江委陆水工程管理局考察,终于形成了共识。20*年8月,省编委批准该局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编制439名,20*年落实经费1409万元。同时,我们选择了各市、州16家堤防、水库、灌区、泵站等管理单位作为改革试点,目前已有7家单位完成了定性定编工作,其中4家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144名,3家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403名。通过办好试点,积累经验,典型引路,推动全盘。
5、强化督办,狠抓落实。在抓好省直水管单位改革的同时,我们加大全省面上工作的检查督办力度。通过广泛深入摸底,为各地水管单位建立了台帐,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专人定期联系,直接掌握各地水管单位的改革动态,定期通报改革进度,力促水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了强化激励机制,我们下发文件,采取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投资安排、评先表彰直接挂钩的措施,规定申报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申请省水利基建投资建设项目,必须同时上报经地方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编制、财政和水利)批准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方案。安排省水利事业费投资计划,也根据各地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把资金主要安排到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地区和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实行联动审查制度,在申报和安排前,充分听取厅改革办的意见。通过改革与投资、项目挂钩,有力促进了各地的改革。
三、突出重点环节,务求改革实效
在改革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在重点环节上寻找突破口,努力攻克改革的难点,务求改革实效。
1、在拟定实施方案上求实。国办发〔20*〕45号文件下发后,按照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年8月以省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20*〕97号文件批转执行。《实施方案》既贯彻了国家的政策精神,又在管理体制、经费落实、管养分离、社会保障等方面结合*实际,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按照上级精神,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全省555家水管单位全部制定了改革方案,149家单位的改革方案得到相关单位批复。宜昌市对纳入县级管理的230公里的重要堤防,养护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负担,市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定额补贴1000元。京山县编委批复该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方案,对6家水库管理单位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经费性质进行了重新规定,核定80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落实了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经费来源。
2、在分类定性定编上求实。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入到水管单位进行调查分析,认真研究水管单位的功能、职责、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情况,客观理性地提出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建议。省管和省市共管13家水管单位,其中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8家,准公益性事业单位5家。省金口电排站管理处始建于1972年,承担2780平方公里范围的排涝公益性任务,自成立以来就被定为自收自支单位。由于定性不准,经费无保障,导致职工工资长期拖欠,工程管理水平低下。过去该单位虽然多次向上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们抓住水管体制改革机遇,积极做好该单位定性定编工作,终于使问题实事求是得到了解决。20*年11月省编委将该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3人,单位级别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编制内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一定维修养护经费。改革后,职工队伍思想稳定,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80%以上。各市县已定性定编的单位136家,其中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59家,准公益性事业单位77家。襄樊市汉江修防处,通过改革定性为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27名,单位级别由科级升为副处级。黄冈市按照工作量定员,将市河道堤防处编制由原来的17人增加到32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3、在落实“两项经费”上求实。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财政部、水利部颁布的经费测算标准,结合财力实际承受能力,人员经费能一步到位的尽可能一步到位,确实难以一步到位的,采取明确时限分步到位;维修养护经费能全额到位的,管养分离一步到位,确实难以足额到位的,核定财政拨款人员编制,根据管养分离进展情况,逐步核减。通过两年多不懈努力,省直5家水库(灌区)管理单位由原来的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单位全部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92人(其中维修养护编制124名,实施管养分离后逐年核减),编制内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一定的维修养护资金。20*年,省财政落实“两项经费”1998万元,20*年财政预算2494万元。省王英水库管理局管理着2座水库(大(2)型1座、中型1座)和一个59万亩的大型灌区,过去为自收自支单位,长期靠小水电、养殖、种菜等经济来源维持基本生存,近5年年均亏损465万元,职工工资到位率在70%以下。通过水管体制改革,20*年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15人,编制内人员和27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财政预算。黄冈市核定白莲河水库编制125人,明确财政经费分三年按比例分步到位。竹山县是我省的一个贫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克服困难,对县管两座水库进行了定性定编,定岗定员47人,其中财政拨款编制27名,设法落实改制和分流人员安置经费335万元,在我省县级率先完成改革任务。黄梅县核定水管单位编制405人,其中295人实行财政全额拨款,110人实行差额拨款,149名离退休职工整体进入社保。
4、在水价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上求实。在水管体制改革中,我们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工作。20*年,我们选择漳河水库灌区等4个大型水库灌区进行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内容包括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签订水利工程供水合同、加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等,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灌区末级渠系管理,实行“专管+群管”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全省已在72个大中型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877个,共管理支渠以下渠道3586条,控制灌溉面积208万亩,参与农户33万户。
5、在实施内部改革上求实。水管体制改革要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目标。凡完成定性定编、落实有关经费的水管单位,我们都积极指导开展以全员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管养分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和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在完成定性定编后,立即着手拟定了内部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和竞争上岗、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推行聘用制、管养分离等8个配套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省水利厅批复后付诸实施。省高关水库管理局通过改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经营人员各得其所,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实现了良性运行,已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国家一级水库管理单位的考核验收。
虽然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受地方财力的制约,随着工作重心由省向市县的转移,难度更大。下一步,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狠抓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力争如期完成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