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保局环保科技管理大会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国环保科技大会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未来5~15年的环境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对环境科技工作要求,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力争在环保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
*肯定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为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希望他们扎根实践、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实现今后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要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工程,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早日取得突破。要加快推广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国产化水平,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保工作的成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作工作报告。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主持。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在讲话中,要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动员、团结有志于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形成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共同推进中国环境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重大环境科技的突破,总会带来环境保护某一领域的跨越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曝气复氧技术的利用,在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治理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通过脱硫技术的研发,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削减。
*,我国30多年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也是环境科技不断进步的历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环境科技的现状和能力与国家环保要求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缺乏依靠科技的工作机制,许多重大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就匆忙出台,影响了决策的质量。二是近年来环保系统科技工作大幅度下滑,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部分成果与管理脱节,更有甚者,有的数据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和真实情况,凡此种种,难以满足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种种需要。三是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达标不稳定。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和执法的技术支撑不足,监测预警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环保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四是科技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部分科研院所热衷于搞经营,长期不做科研,游离于环保科技主战场之外。五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是环保系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一项重大行动,是为适应历史性转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未来5~15年,环境科技要在以下4个方面持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第一、以科技重大专项为龙头,全面实施环境科技创新工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题,其中有4个与环境保护有关,充分显示了环境科技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国务院统一安排,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参与组织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3个科技重大专项。目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这个专项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数十亿元之多,是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
我们将十分珍视党*、国务院对环保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切实把重大专项组织好、实施好。“水专项”要突出3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要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阐明我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以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为支撑,全面实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标准体系是我国环境科技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环境标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要科学确定我国的环境基准。确定环境基准,必须依靠科学研究。要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为目的,开展饮用水源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开展必要的基准试验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相应基准,科学确定我国的环境基准。
二要不断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加快制定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控制、清洁生产审核、生态保护、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环境标志与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环境信息与档案管理、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判定、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等工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环境保护目标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的阶段性环保要求。要使环保目标与环境标准相衔接,首先要学标准、懂标准,严格执行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要根据经济技术发展不断严格排放标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环境保护目标最终与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相衔接。
第三、以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为目标,全面实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环保工作规律,以技术政策、技术指南、技术规范、技术评估和技术推广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引导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一要建立健全环境技术体系。要抓紧制订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公布环境技术发展白皮书,筛选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技术,相关技术指南,国家鼓励和限制发展的环境技术、装备目录,为污染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大力加强环保设施运营资质审核、注册环保工程师管理工作,实行动态跟踪考核,为建立健全环境技术体系提供保障。
二要加大环保科技推广示范力度。要有针对性地遴选先进成熟的环境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环境治理工程中推广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和环保科普工作,鼓励环保科研院所、企业、各类高校和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等,参与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广泛开展环境科技成果推广活动。要通过各种途径建设一批国家和地方环保科普基地,推广环境科技、提高公民环保素质。
第四、以引导企业开展环保科技自主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推动污染治理市场化。
一要创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实行全民搞环保。国家环境科技计划和重大环境工程项目要向企业开放,特别是在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要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环境科技项目的机制。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科技成果,要向企业开放。既要充分发挥大型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环保企业的技术研发。
二要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环保科研部门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三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通过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重点研发火电厂脱硫脱硝成套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高效除尘与细微粉尘控制技术、大型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清洁燃料技术、生态保护及修复技术、环境监测新技术等,努力提高环保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为实现“*”环保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当前,我国环境科技已经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全面加强环境科技工作,需要从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把环境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亲自过问、组织研究环境科技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撑作用,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要大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作氛围,把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融入到思想意识里,体现在工作安排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要进一步深化环保科技体制改革。要逐步形成以环保总局“一院两所”为主体,以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紧密层,主动联合中科院、高校及地方环保骨干院所,构建较为完善的环保系统科研体系。对于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发类科研机构,要支持它们进入企业或向企业化转制;对于从事环境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环保工作需要的现代院所管理模式。同时要发挥各类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学学会的作用。
三要加大环境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舍得在科技上花钱。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增加环境科技投入,主动争取财政、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门对科学研究、高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为公益性环保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
四要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促进人才交流,从项目、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环境科技人才。
五要以成立“两委”为契机,建立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两委”的成立,标志着建立最广泛环保“统一战线”的构想正在实施。“两委”委员在各自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必将在总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发挥重大作用,必将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今后凡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都要充分听取“两委”委员的意见。在这里,我代表环保总局党组,诚挚地欢迎各位委员对环保决策发表真知灼见,勇于不同意见。环保部门的同志们要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树立全国环保一盘棋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六要不断加强环境科技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及区域性的深度环境科技合作,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做出贡献。积极引进国外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扩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科技成果,提升我国环境科技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8月19日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各地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环境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切实增加科技投入,出台加强环境科技工作的文件;加强对地方环境科技工作的指导。吴晓青还对环境科研、环境标准、推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及环境与健康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副部长欧阳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成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人事部副部长陈存根、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农业部总经济师薛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和潘岳、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高金榜、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李铁军、教育部部长助理郑树山、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等。与会领导为200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进行了颁奖,其中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研究荣获一等奖,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区域环境与生态安全保障、恢复及构建等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获得三等奖的有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等23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