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委书记经贸会议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这次区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市“两会”精神,围绕深入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围绕省委“三促进一保持”等各项目标任务,对我区进一步加快科学和谐发展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振信心,明确任务,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刚才,华贵同志就全区经济工作作了很好的部署,请各地、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讲四方面意见。
一、紧扣形势,把握精髓,为全面用活用足《纲要》打好基础
去年底国务院批准出台《纲要》,作为指导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省、市先后对如何贯彻好《纲要》进行了研究部署。当前,珠三角各地都在落实用好用足《纲要》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家都在大干快上,不甘落后。我们也必须结合实际对这一形势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研判和把握。
(一)清晰认识我区落实《纲要》的历史机遇。《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东发展新机遇的“尚方宝剑”,是再创广东新辉煌的行动纲领,是我们战胜当前困难、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我区带来的历史机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特殊待遇的机遇。改革开放30年,广东抓住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个机遇,引领近30年的快速发展。《纲要》站在发展形式下,给予了珠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特殊待遇,赋予我们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可以引领我们进一步挖掘创新发展的潜在力,激发敢想敢干、会说会干的原动力,催生转型升级的创新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后发力,探索发展模式的定向力,夯实市场竞争的综合力,是我们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衔接国际惯例、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升级、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低谷困境、冲破各种制约、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二是加速融入区域发展整体的机遇。《纲要》将珠三角九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实施《纲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优势互补、机制对接、资源共享、产业同构、城乡同质、设施共建。我区区位交通网络优越,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土地资源指标相对充裕,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具备把握新一轮大发展先机,加速融入珠三角发展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纲要》对广东珠三角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中,第四个目标是要建立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其中要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要求服务业增加值2012年的比重要达到53%,2020年要达到60%。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三篇章中,又在第一点提到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可见建设现代服务业是未来国家对珠三角发展布局的重要安排,这对我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清晰认识我区在落实《纲要》中的定位。《纲要》从全局的高度将珠三角九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我们必须自觉把思想融入到珠三角一体化的新议程上来,从立足长远、服务大局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位。结合*当前的发展实际,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定位:一是服务功能的定位。*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地处深惠*经济圈枢纽地位,南联*石化区,西靠*、*两个珠三角重要制造业基地,容易接受三地的产业辐射。而*选择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既可成为世界级石化区的重要后勤服务基地,又可成为*、*等世界先进制造业的生活基地。因此,我们自身的服务功能定位,立足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以发展促融合,以特色增优势,在服务周边地区的同时壮大自己。二是承接产业转移“湿地”的定位。“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保留地,更是绿色经济的栖息地,我们提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湿地”的定位,是基于我区今后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建设用地指标相对充裕、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等因素而提出的,意在引入生态理念,在承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保护好一块经济发展地、描绘好一幅产业发展规划图,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以更加兼容并蓄的姿态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融入周边地区产业体系。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的定位。《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惠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这既是中央和省委对我市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做法的肯定,也是对我市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鞭策,赋予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光荣使命。我区近年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步伐,致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健全城乡社保体系等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已具备了为我市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出成效、出亮点作出积极贡献的条件。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也是我区落实《纲要》中的重要定位。
(三)清晰认识我区落实《纲要》目标的差距。落实好《纲要》,很重要一方面在于找准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制约我区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方面,经济发展还比较粗放,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单一、轻型化和外向度偏高等问题仍较突出;第三产业偏重于生活性服务业。社会转型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模式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快,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待进一步化解;不少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城市转型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完全同一张图,城市各项功能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同时,我区还缺乏一个中长期的总体发展规划,造成产业发展布局、城市建设布局的方向不够明确清晰。
(四)清晰认识我区落实《纲要》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遏制经济下滑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有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的趋势。特别是我区对外依存度高,在当前外贸出口下降、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依靠密集劳动、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一些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资金周转不灵,恶意逃薪、欠薪现象时有发生,对保持社会稳定带来挑战。必须提高警惕,积极应对。二是财政资金压力的挑战。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全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我区税源基础比较薄弱,税源增长点单一,收入的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今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改革、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比较集中,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更为突出,这些因素都为我区加快完善城市软硬建设,加速融入周边、加速城乡共融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三是政府竞争力的挑战。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今后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互动增多,怎样保持地方发展的特色,保持我区的发展竞争力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发展水平看,据市初步统计我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仍排在全市靠后位置(分别为第5、4、4、4位),人均GDP(22078元)、人均财政收入(1691元)仍达不到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33077元、2000元)。从发展方式看,我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代价还比较高。从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看,有的人沉醉于过去的成绩,艰苦奋斗的干劲少了;有的人看不到发展的前景,风言风语,妄自菲薄,锐意进取的拼劲少了;有的人拘泥于条条框框,放不开思路,找不到出路,敢干敢试的闯劲少了。有的人以部门小集体利益为重,以规范化为借口,故意设置障碍,部分审批、办事程序依然繁琐,收费项目在三申五令的情况下依然不规范,“不办事”、“缓办事”、“乱办事”以及办事麻烦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都从客观上削弱了我区的发展竞争力。
二、紧扣实际,找准方向,为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寻求突破
落实《纲要》为我区提供了契机,结合*实际,应站在加速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的高度谋*的局,走*的路,重点从4方面寻求突破。
(一)在借力“接轨”上求突破。一个地方能否得到更快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在多大范围内,借力周边接轨发达地区。目前,*、*对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举足轻重,*有望成为世界级石化区。对我区而言,接轨*、*、*,就是落实《纲要》、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要以深、惠、*三地签订《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开放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地区间专业化协作和地区内部综合发展的关系,力求实现与周边地区互利共赢。一要加快推进资源合理流动。要注重加强与*、*等城市在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要加快制定促进资源、要素、产业跨区域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谋好承接转移、接受辐射这篇“文章”,逐步促使落后产业淘汰出去,腾出空间来承接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要进一步明确借力港深*经济圈物流、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和产业辐射效应的发展攻略,完善资源经营机制,主动承接港深*辐射,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争成为深、*、*的“后花园”和“转化区”。二要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合作。要加快推进与*、*、*合作沟通、发展一体,突出抓好8个对接:1.理念对接。这是根本性的对接;2.规划对接。这是最大的对接;3.交通对接。这是基础的对接;4.产业对接。这是最有效的对接;5.水利对接。这是利民的对接;6.改革创新对接。这是活力的对接;7.社会管理对接。这是惠民的对接;8.信息对接。这是高效的对接。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围绕这8个对接,加强与*、*、*等三地的联动。要借助深*等地产业辐射和转移,打造与深*融为一体、错位发展、资源共享的产业带,着力推进物流、仓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围绕电子数码、石化下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深惠、深*线上新圩、镇隆、秋长等镇(街道)为节点,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走廊,加紧开发好良湖精细化工基地,努力与*、*及*形成良性互补和联动。三要加快推进区域空间对接。要以“跳出*看*”的观念和眼光,积极融入惠州、珠三角等辐射作用大的经济圈和城市群,通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加快我区产业、基础设施与深*等发达地区的空间对接。特别要积极配合厦深沿海铁路*至*段建设(2011年该铁路建成后,*到*可通城际轨道),关注市里推进惠城区到我区轨道交通建设、*至惠城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强化与周边地区之间合作发展的联动效应,打造综合承载能力强又独具客家人文生态特色的新城区。
(二)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求突破。一方面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增强我区整体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加快推进东城、似鸟等物流基地建设,出台措施支持、引导、规范法律、会计、咨询、会展、广告、中介、经纪等商务服务业。对东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另一方面,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重点开发叶挺故居,加强镇隆崇林世居、秋长碧滟楼、会龙楼等客家围屋的修复与开发,认真探讨修建祖庙广场、复修邓承修故居、淡水古井等民生项目,加强整体规划,努力打造我市文化休闲旅游的重点区域。同时,在规范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温泉、辣甲岛、好益康等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建设,加强景点建设与生态、商贸、会展、饮食、住宿、客运等行业的配套发展。
(三)在优化工业布局上求突破。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主攻难点,优化工业布局上有所突破。一要突出推动产业集群升级。重点推进*经济开发区和金玉东方珠宝城、镇隆服装城、洋纳、万兴、怡发、良湖、行诚工业园建设以及新桥中商项目、东城物流园等重点区域,加速“一区两城五园”集约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二要突出谋求重点领域突破。针对我区当前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对电子信息产业、珠宝首饰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汽车配件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金属制造产业等六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做大做强。三要突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继续鼓励资助拓展内销、技术改造、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区外资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调查、听取意见、收集问题,协调解决企业内销碰到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外资企业产品直销中心,继续做好内销试点工作。
(四)在推进全民创业上求突破。围绕建设全民创业实验基地的目标,通过加强全民创业规划引导、加强全民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全民创业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壮大创业主体、积极拓宽全民创业空间、加大对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全面激活创业主体,全面挖掘创业潜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致富,创业推动发展,创业促进和谐。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本土创业、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特殊群体等人员开展自主创业的,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税费优惠。要认真落实省工商局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近期刚出台的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试行登记管理“零收费”、放宽经营场所要求、减少登记前置性审批许可等九大措施,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创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的发展动力。
三、紧扣惠民,积极探索,为全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懈努力
我区统筹城乡发展要以《纲要》为指导,按照我市开展城乡统筹试点工作的部署,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总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上进行更多探索、创新,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旧思维,围绕“五通、四改、三有、两保、一强”(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邮政电信;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带动改院、改厕、改厨、改圈;有教育培训场所、有卫生室、有文化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有一个坚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的目标,重点推进好“三个对接”。
(一)推进城乡环境对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要通过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深入推进“村企合作”等措施,不断加快推进农村规划、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新农村规划在去年完成55个村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完成好剩余各个村的规划,力争明年5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农村交通建设方面,今年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2012年实现通村民小组道路均实现硬底化;要抓紧推进秋长象岭至*坑梓的X225线、平潭至横沥X226线等道路建设,进一步拉通城乡交通。其他基础设施方面,要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通信、信息、环保等建设,促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抓紧推进鸡心石水库至*水厂引水工程,抓好平马围、永良围、大坑水库、沙田水库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建设,抓好439户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要着力加强农村林业生态建设,今年创建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要结合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园区的扩容,把城中村、园中村整理改造成为城镇新社区,引导城郊村、园边村的农民向城镇居住区集中,积极引导农村建设朝着城镇化有序进行。
(二)推进城乡产业对接。只有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坚实框架。要合理布局好城乡产业,找准各地产业发展的“坐标定位”和着力点,适度发展农村休闲、生态旅游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商贸、流通业,努力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强化项目环保审批,在大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尤其要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镇隆牌”荔枝、平潭张新红葱、新圩(村)淮山、粉葛、红岗辣椒等“一村一品”创建活动,推动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优质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以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配送为主旨,切实采取措施扶持好四季绿公司、绿兴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认真研究完善扶持平潭红葱生产经济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方法,鼓励民营经济到农村投资,活跃农产品商贸市场,改变农产品销售流通市场化程度不高、丰产年“增产不增收”等现状,真正让农民在调整优化结构和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深化村企共建新农村成果,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村企共建示范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示范区和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以“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若干个村试点铺开农民回拨地《集体土地使用证》以及《房屋所有权证》核发工作,逐步解决好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对接。致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化解。公共管理方面,加大对经济较薄弱的平潭、良井、永湖三镇的财政补贴力度,从今年7月开始3年内,由区财政增加补贴上述3镇每月5万元。社会保障方面,从今年开始,区财政出资统筹解决好城乡低保标准不一的问题,实现农村低保与城镇低保标准持平。医疗方面,推进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加紧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启动创建“惠州市卫生健康强镇”工作,今年选择基础较好的淡水、新圩作为试点先行创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卫生健康强区”;2012年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农民人均“参合”资金达到160元以上,全面实现“全民医保”。教育方面,今年底前把平潭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实现全区镇镇皆强镇的目标。到2011年,全区农村毛入学率达到90%。文化方面,以繁荣农村文化、培育农民健康生活方式为导向,不断加强农村各项文化设施建设,今年内要全面完成各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全区102个村的农家书屋设置。体育工作方面,以争创“省体育先进区”为契机,继续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各村农民健身设施的配置。就业方面,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助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85%以上,人均GDP达到5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完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的新格局。
四、紧扣实效,真抓实干,为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加快城乡一体提速增劲
《纲要》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释放过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贯彻衔接、提升工作效能、加快工作推进,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加快城乡一体增添后劲。
(一)紧密结合《纲要》实施,抓好贯彻衔接。《纲要》出台后,省、市相继出台了贯彻纲要的意见、实施细则等,我区结合本地实际,也制订出实施《纲要》工作方案以及推进全民创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工业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四个实施细则(讨论稿)等指导性文件。下来要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切实抓好贯彻衔接。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习宣传。成立强有力的《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贯彻实施《纲要》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纳入到党校培训内容。二要选准结合载体,选准努力方向。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结合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当前我区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选准我区贯彻落实《纲要》的载体。各地也要进一步理顺贯彻《纲要》的努力方向。三要抓好责任分解,抓好沟通衔接。抓紧收集、汇总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区实施《纲要》工作方案以及四个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进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要加强与上级的衔接,在有关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争取上级的支持。
(二)紧密结合环境优化,抓好效能提升。服务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区能否有效把握好《纲要》实施带来的机遇,能否率先步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能否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机关服务效能的提升至为关键。务必从改进作风、减少束缚、优化流程、强化纪律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一要真抓实干提效能。树立正确的干事创业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把事干成、把事干好的追求,坚决抵制“不想干,想干没能力,瞎干胡干,为自己干,不干反而捣乱”等不良现象。坚持快干不慢干,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快推动发展,决不能裹脚走路,贻误发展良机;坚持真干不假干,大力倡导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之风,干真活、打硬仗,让唱功好、做功差的巧言令色之徒无“用武之地”;坚持实干不蛮干,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既不要急功近利,又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巧干不死干,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新方法,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突破瓶颈推进工作。二要减少束缚提效能。同志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强调指出,“今年要下决心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检查考核活动,为各级各部门抓落实腾出精力”。从去年开始,我区已试行了统一组织开展年终检查考核工作,由“两办”督办牵头,对面向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各种检查,采取统一组织、集中检查的形式进行。近期,我区将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检查(包括到镇、到企业)的有关文件,区委、区政府重视这些工作的推进,目的在于减少事务性活动带来的负担,为狠抓落实腾出精力。三要优化流程提效能。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松懈就会掉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巩固我区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财政综合预算管理,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和机关审批办事程序。要严格实行行政事业收费“一口价”,坚决杜绝行政审批减免的“弹性”,除公益性事业项目外,其他生产经营性项目规费一律不得减免。要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限次办结制等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率。要加快行政规范化建设步伐,废除各种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法规和政策,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审批管理效率。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变化,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要强化纪律提效能。进一步加强纪律约束,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服务全省、全市、全区的工作大局,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决完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要切实改变办事拖沓、推诿等不良现象。
(三)紧密结合工作重心,抓好任务落实。年初以来,我区先后召开了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会“三会”以及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区四套班子联席会议等重要会议,对今年全区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面对科学发展的重任,面对《纲要》的深入实施,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下来的关键就是一个“干”字,就是要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一要抓责任落实。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特别是在面对工作中的硬任务、“硬骨头”和新困难、新问题时,要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和勇气来,攻坚克难、推动工作、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实现责任全面覆盖、无缝衔接,一旦出问题,是谁的责任必须一清二楚。二要抓督促检查。要严格抓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两办”督查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及时将督查发现的问题如实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对于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群众不满意、造成全局性影响的,将对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三方同步问责,按承担职责不同追究责任,对因工作推进不力严重阻碍我区发展大局的单位和人员要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要积极探索干部问责制度化的体制机制,拓展问责领域、规范问责程序、强化问责力度。组织部门要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干事意识,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要抓分类指导。建设项目方面,在建项目要把精力放在加快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上。新开工项目要加快开工准备,尽快投入实施。计划尚未落实的项目,要集中精力衔接计划、落实资金,保证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竣工收尾项目必须倒排工期,加快收尾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招商引资方面,坚持做到“三跟踪三服务”:即跟踪好在谈项目,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跟踪新入驻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跟踪好重点企业,做好综合服务工作。
同志们,新的形势,赋予我们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激发我们新的斗志。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抓住契机,开拓进取,以最佳的工作状态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让《纲要》描绘的美好蓝图早日变成现实,*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建设而努力奋斗!